晋武帝|西晋因白痴皇帝二世而绝,晋武帝为什么要把皇位传给白痴儿子?

晋武帝-晋惠帝

三国后期,曹魏取代了东汉的天下。可惜的是,曹家的几代皇帝实在太短命了,魏文帝曹丕盛年登基,仅仅在位六年就去世了,他的儿子曹叡更加不济,在位还不到三年。

没有盛年皇帝在位,给予权臣趁势而起的机会,司马家族靠着三代人的努力,最终由司马炎窃取了曹魏江山,建立西晋。

应该说司马家继承自曹魏的晋朝,根基还是不错的,晋武帝司马炎在位期间,吞并蜀吴统一全国,并且出现了十年的“太康之治”。

晋朝原本可能借着这样的盛世成为历史上一个浓墨重彩的朝代,谁又能够料到,晋武帝司马炎竟然立了一个痴呆的儿子做太子,大好河山从此断送,西晋灭亡,并且开始了为期两百年的南北朝时期,五胡十六国,战争频仍,权力迭代,各家各姓的皇帝如同走马灯,导致中华大地生灵涂炭,成为历史上最黑暗、最惨烈的时代。

那么,倒底为什么晋武帝司马炎会立一个白痴儿子作为晋朝继承人呢?难道他会不清楚这样做的恐怖结果吗?

显然不是。按照史书上记载的种种情况来分析,导致司马炎立白痴儿子作为继承人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司马炎不清楚儿子的痴呆程度。

诚然,司马衷有着顺利继位的身份,他背后还有皇后和大臣的支持,但这些并不是司马炎立他的决定性因素,但凡知其白痴程度,就不可能这么做,除非司马炎根本想拿司马家的江山闹着玩。

那么,他怎么会不清楚儿子的痴呆程度呢?

首先,惯性思维。

没有任何父母愿意承认自己的儿子是白痴,况且司马家还是儒学传家,魏晋有九品中正制,极度看重血统论,出身低微之人往往极难出头。

此时司马氏尽管已称帝,对于家族的文化优势还是很看重的,自认有着优良血统的司马炎潜意识里不会承认他的儿子出现智商缺陷。

想想看,一个养尊处优的高门皇帝,被臣下指着鼻子(以及看着智障的目光……)说:你生了个白痴!会甘心承认吗?——不要说是皇帝和世家心理,就连普通人也不会轻易承认自己生了个傻儿子。

傻儿子后来生了个儿子,据说司马炎非常喜爱这个孙子,从而坚定了立傻儿子的决心。孙子还只有豆丁大的时候,司马炎就喜得到处显摆:瞧瞧我这孙子多聪明,多像他曾祖爷爷司马懿。

——这个孙子司马遹后来长大了,真没看出啥特别的地方,司马炎儿子多成一个连,孙子估计认不全,之所以偏爱这一个,到处夸宝,这其实是他掉进了一个心理陷阱:你们不是讲我生白痴吗?你们看看,白痴生的,活蹦乱跳,哪白了?说明我生的那个也不是白痴!(还有,我也不是白痴!!!……)

其次,他和儿子见面不多,不能彻底了解。

司马衷九岁被立为太子,表现虽平庸,但由于还是个小孩,做父母的对此还报以希望很正常,只以为是个智力平庸的愚钝娃儿。

但司马炎不太喜欢这个笨拙孩儿是肯定的,他的儿子女儿多不胜数,最喜欢的驸马是最出名世家的才子,后宫还有一万个女人在等着替他生儿子,这些聪明太过的儿子女儿女婿应付着就累,能分给傻儿子的时间能有多少?

随后,司马衷13岁大婚,出居东宫,父子俩见面就更少了。分府以后,东宫拥有独立官署,为权力前途起见,肯定是绝大部分的人都为他下死力隐瞒真相的。

因此,司马炎听得盛传儿子白痴,并且由此起了继承人争议,他直觉得认为自己不太可能生个智障儿子,因此对这种争议感到不快,打从心底反对别人的“诬陷”。

但司马炎并不确认儿子傻的程度,为了慎重起见,他也曾做过一些试探。例如,把东宫的人都支开,把两件烦难政务拿去给白痴儿子处理。

不幸的是,这个过程没有把握后,在太子妃也是权臣之女贾南风的暗箱操作下,还是出现了枪手。

司马炎看到枪手代笔的政务处理方案,写的大白话,但解决问题,立刻居信不疑,因为这高度符合了他的心理预期——我儿子白是白了点,他不傻啊,他能解决问题,你们怎么可以说他傻呢。

——这种情况不要太常见啊,粉丝追爱豆,不管爱豆秀啥下限,都说:我爱豆最好最聪明,天神下凡,你嫉妒,你是坏银。

第三,司马衷是弱智,还不是后来东晋那个真正的不分冷暖,结婚多年生不出儿子的绝对白痴皇帝。

他会写字,能把枪手代做的试卷抄一遍,估计这字也不至于太狗爬,否则他爹还得哆嗦。

他的妻子贾南风多次矫诏乱政,直到贾南风自己被干掉,都是由乱党把傻皇帝提溜出来:来来,签个字。说明平时签字钤印,还是傻子自己干的,很懂得保护版权。

傻儿子的生育能力很强。不仅生了个不知道是他还是他爹的儿子(一天……一天就怀了……这白痴13岁就有儿子了……)(他爹在宫里把这娃养到三四岁,他才看到,被告知是他儿子,也说明平时他和司马炎不容易见到),贾南风还不止一次杀害了他和其他女子的孩子,说明他不但能人事,还挺知道挑精拣肥的。

司马衷有好歹之分。八王之乱中,嵇康的儿子嵇绍忠心护驾,血溅帝袍而死,脱险后侍从要给他换下血衣,他不肯:嵇侍中血,不可洗。——小白痴尽管是个傻瓜,金句频出,嵇侍中血千古名言,文天祥都用过。还有那句“何不食肉糜”。

他不是只知道好,也会记恨的。第一次被废重立,处理叛臣,没有人问他的意见,他也不开口,但想把其中一个人轻轻放过的时候,他就说了:阿皮(非常亲热的称呼,总之是他叔伯兄弟子侄中的某一个司马)拗我的手指,夺我的印章,他不可以不死。——看,知好歹,而且他很清楚这个行为代表什么,挑战他皇帝的权威啊,同时也又一次证明白痴皇帝对自己的签名钤印的版权保护意识非常清晰。

(至于分不清大豆和麦子……喵的,这是丢分题啊……笔者区区也不认得……)

种种表明,司马衷是个弱智,但是距离白痴还有一定距离的。待人接物,人情往来,没有大的问题,但妄想他能处理政事,就是痴人说梦了。

第四,有一种说法是司马炎顾忌过继给伯父司马师的他的亲弟弟司马攸。

这位亲王以贤名著称,因此在继承人中呼声很高,血脉正统,为了顾忌他,司马炎不得不立个血统上名正言顺的傻儿子以堵悠悠之口。

这个说法不通。其一,朝廷不是因为司马炎立了儿子不立弟弟而发生的争议,恰恰是因为他立个傻太子才出现争议;其二,朝廷虽然有司马攸的呼声,但希望司马炎另外立个儿子的呼声也不低。他要废傻儿子的继承权,阻力不会有想象中那么大。

更有甚者,司马炎死时,司马攸已经死了好几年了,伯父司马师可没别的儿子,没有其他正统威胁的情况下,有这么多年,还是可以顺水推舟改立太子的。若真的是由于司马攸导致不敢另立太子,只能说这个理由很可笑很幼稚。

诚然,立长立嫡有礼制支持,但也不过是在理论上。汉景帝立刘彻废刘荣,汉武帝立才出生的小儿子既不是嫡也不是长,汉昭帝之后比刘询更适合帝统资格的还有好些个。即使是那些最后立长的,原因也不是顾忌礼制。曹操决定立曹丕,实在是因为曹植行为放诞,曹操对他失去信心。司马昭想把继承人权还给他哥哥那边,更是做戏而已。

——历史上无数事实证明,只有当掌权者想立长的时候,这种所谓正统论才会体现出价值。

司马炎可是个玩弄禅让把戏的人,可不是因为一个正统论就怕事到立个白痴太子也要认的人。他顾忌司马攸是很正常的,顾忌到不敢正常立太子是不可能的。

最后,如果司马炎真对儿子的白痴程度了若指掌,确认他不能独立理政,就算因为各方博弈而不得不传位,他应该有最低限度的手段来保证儿子理政期间的安全,至少过渡个十来年,以便让传说中他最爱的孙子顺利继位。

司马炎尽管不如汉武帝,但为君之道还是懂得的,他自己在朝处理的就不错。就算不如汉武帝的托孤和制衡手段,也不至于立太子几十年啥都不干,明知是个傻儿子就放心的去了。除非他也是傻子。

综上所述,接替曹魏相对稳固江山的强大的西晋,二世而绝,固然是因为晋武帝司马炎立了个傻太子,但是司马炎应该真的不清楚儿子真实智力水平,最多认为平庸。这才导致即使“此子不类我”,仍抱以侥幸心理,起码认为其可以当个过渡天子,这种情况,历史上很多。

这是很可悲的。父亲不知儿子。

云十洲 | yunshuisz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