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医疗秘诀』一、临症指南

  

中药防中暑方

  一、六一散:滑石18克,甘草3克,薄荷2克。共研成面,为1日量,用沸水冲泡5分钟,加白糖适量即可服用,可连冲3~4次。

  二、竹叶茶:淡竹叶、菊花各10克,薄荷8克。为1日量,用水煮开20分钟,连煮2次,代茶用。

  三、三鲜茶:鲜荷叶、鲜竹叶、鲜薄荷各20克。为1日量,用水煮开20分钟,连煮2次,或用沸水冲泡5分钟加白糖少许,代茶用。可连冲2~3次。以上药物,均无毒副作用,唯药性偏凉,脾胃虚寒者宜慎用或少用。

  高温下作业,如出现烦渴、恶心、头晕、出汗、口干等为中暑之先兆,宜速到阴凉通风处,解开衣襟,服用以上药茶。如病症重者,要及时到医院治疗。

  

治“暑湿”中医有方

  暑天,因为气候炎热,不少人会觉得头晕脑胀,食欲不振,胸闷乏力,四肢困倦,口渴,精神不振等,中医称之为“暑湿”,由于暑天暴雨多,气候潮湿而酷热,这是外湿;人们多喜食生冷瓜果和冷冻饮料,过服生冷伤脾胃,脾阳不运会产生内湿。有这种症状的人平时应注意饮食起居,经常用生莲叶、生薏仁、扁豆等煲汤饮用。如症状明显者,可服“藿朴夏苓汤”:藿香、茯苓、泽泻、淡豆豉、法半夏各6克,川朴5克,杏仁10克,生薏仁15克,白蔻仁3克。水煎分3次服。

  

夏季常用良方———六一散

  在高温长夏季节,有一则清热解暑的常用方剂,那就是六一散。此方药仅两味,生滑石18克,生甘草3克,共研成粉末,成人每次6~9克,小儿每次2~3克,每天2~3次,冷开水或温开水服送。因方中滑石用量占6份,而生甘草用量只占1份,故名六一散。本方能清暑热,利水湿,主治感受暑湿之邪,身热,口渴心烦,小便不利,或呕吐泄泻等症。方中以滑石为主药,甘草则起辅助治疗作用。滑石性寒味甘,能清热解暑,利水通淋;主治暑热烦渴,湿温胸闷,湿热泄泻,小便不利,淋沥涩痛。甘草性平味甘,能补中益气,清热泻火解毒。滑石与甘草二药互相配合,共奏清暑利湿之功。在此顺便介绍几个由六一散加味组成的清热解暑方剂。

  一、六一散原方(滑石18克,生甘草3克)加辰砂1克,共研为粉末,名曰益元散。每次口服6克,灯心草汤或温凉开水送服。辰砂即朱砂,性微寒而味甘,能清热解毒,镇心安神。此方能解暑祛湿,清心安神,适用于暑湿心悸之症,如身热烦渴,惊悸多汗,小便不利等。

  二、六一散原方加青黛1克,共研为末,名曰碧玉散。每次口服9克,温凉开水送服。青黛性寒味咸,能清热解毒,散肿消瘀,凉血止血。本方能清暑利湿,清泄肝火。主治暑湿兼肝胆郁热之症,如身热烦渴,小便不利,目赤咽痛,或口舌生疮等。

  三、六一散原方加薄荷6克,共研为细末,名曰鸡苏散。每次口服9克,温凉开水送服。薄荷性凉味辛,能疏风散热,利咽透疹,辟秽解毒。本方可治暑湿兼表证,诸如身热烦渴,小便不利,头痛头胀,恶风,咳嗽不爽等。

  

小儿贫血的中医辨治

  小儿贫血多发于6个月至3岁的孩子,是由于缺铁而导致的。一旦罹患了缺铁性贫血的小儿会出现易倦怠、乏力、烦躁不安,厌食,腹胀、腹泻、营养不良和易感冒,对小儿的生长发育很不利。中医认为,小儿脾胃运化功能较弱,多食则伤胃,过饥则伤脾,水谷精微无从运化,气血津液不能化生,而形成贫血。中医对于小儿缺铁性贫血主张用健脾益气养血的方法来治疗。中成药可选用小儿健脾丸、启脾丸、健脾消食丸等治疗。汤药可选用以下二方:

  一方:党参、茯苓、白术、黄芪、当归、赤芍、黄精、扁豆、山药各10克。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00毫升。

  二方:当归、黄芪、山楂、神曲、麦芽、陈皮、鸡血藤、红花、鸡内金、生地、枸杞子、何首乌、人参、白术、山药各10克,大枣20枚,蜂蜜50克。上药水煎3次,去渣浓缩至200毫升。加入蜂蜜调匀。日服3次,每次10~20毫升。此方法,简便易行,患儿极易接受,疗效可靠。

  

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中医辨治

  中医对哮喘的认识早在枟黄帝内经枠中就有记载,并有多种治疗方法,除对急性发作期治疗方法外,还非常重视哮喘缓解期的治疗,给予“扶正固本”,以增强患者抗病能力,这对预防哮喘的复发起到重要作用。缓解期的辨治可分以下三型:

  1.肺虚表现面色苍白,自汗,易感冒,乏力,肌肉松弛,舌质淡,苔薄白,脉搏缓而无力。治则益气固表。方用太子参、炙黄芪各12克,北沙参、防风、白术各9克,五味子4.5克。水煎分3次温服,每日1剂。

  2.脾虚表现面色萎黄,厌食,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弱。治则健脾益气。方用党参、茯苓、半夏、苍术、白术各9克,山药12克,陈皮4.5克。水煎分3次温服,每日1剂。

  3.肾气虚表现动则气促,面色淡白,四肢不温,怕冷,小便清长,头发稀少或身材矮小,舌淡苔白,脉搏细而无力。治则补肾固本。方用仙灵脾、桑寄生各9克,菟丝子、补骨脂各8克,山药、茯苓各12克,若有盗汗、五心烦热、大便干结等肾阴虚明显,加生地、知母、龟板、黄柏、麦冬各9克。水煎分3次温服,每日1剂。以上药物在3岁以下儿童剂量减半。

  

巩膜炎的中医治疗

  巩膜炎是指巩膜深部组织炎症,巩膜炎病情进展较慢,可分为前巩膜炎、后巩膜炎。本病易反复发作,女性多于男性,多为双眼患病。中医辨证治疗可分以下二型。

  1.风热型:患者前巩膜发炎,眼睑浮肿,局部充血瘀滞,压痛,畏光,流泪,舌质淡、苔白,脉细。治则:疏风清热。处方:桑叶、菊花、赤芍各10克,当归9克,川芎3克,白芷、荆芥、黄芩、木通、甘草各6克。水煎分3次服。

  2.虚火上炎型:患者局部红肿,瘀滞较轻,眼部酸痛,日轻夜重,伴腰酸,面红,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治则:滋阴降火。

  处方:黄芩、生地、知母、防风各10克,桔梗5克,黄柏、木通、甘草各6克。水煎分3次服

  全国名老中医、广西区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张达旭

  

丹苏汤治高黏血症

  高黏血症中医学将其归属于头痛、眩晕、胸痹、心悸等病的范畴,其症状为:头晕头痛、两目昏花、耳鸣耳聋、肢体麻木、肌肤甲错、面色黧黑或晦暗、胸闷胸痛、心悸乏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运用丹苏汤治疗高黏血症,取得满意的疗效。

  处方:丹参、黄芪各30克,苏木、赤芍、郁金各20克,当归、川芎各12克,桃仁10克,血竭2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连服2周为1个疗程。

  本方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并兼有补气行血之功。

  

老年耳鸣治分三型

  中医对老年性耳聋的防治有良好效果,可分三型辨治如下:

  ①肾精不足,髓海空虚型:症见听力下降,耳鸣声细,时有眩晕,腰膝酸软,手足心热,虚烦失眠;舌红少苔,脉细无力。治宜益肾填精,聪耳开窍。

  处方:怀菊花、山药、泽泻、黄精、葛根、丹参、山萸肉各15克,丹皮、茯苓、枸杞子各12克,炒枣仁、熟地、女贞子各20克。水煎分3次服。

  ②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症见耳聋耳鸣,急躁易怒,听力每况愈下,头目眩晕,耳鸣尖细如蝉鸣,腰膝酸软无力;舌红苔少,脉弦细。治宜滋补肝肾,潜阳熄风。

  处方:天麻、川断、杜仲各15克,枸杞子、煅龙骨、煅牡蛎、钩藤、石决明、熟地黄、黄精、丹参各20克。水煎分3次服。

  ③气虚血瘀,脉络阻塞型:耳聋耳鸣,眩晕或头内空虚感,倦怠乏力,劳则加重,时有头或耳内闷胀,手指尖痒麻;舌暗淡或有瘀斑,脉涩无力。治宜益气活血,通络开窍。

  处方:黄芪、葛根、当归、红花、赤芍、地龙各15克,桃仁12克,丹参20克,全虫10克。水煎分3次服。

  

老人汗多中医有方

  很多老年人容易出汗,活动后尤其明显,以致衣衫冷湿,感冒频频。老人易出汗往往与体质有关,中医认为与气虚特别是心气虚有关,因为“汗为心之液”,心气虚则不能敛汗,导致汗液频频外泄。因此,用补气养心之法可起到有益的作用。易出汗的老人,平时在家中可用党参、黄芪各15克,红枣、五味子各10克,水煎2次,每次20分钟,代茶饮,一般2周左右可以见效。方中党参、黄芪补益元气,红枣益气养心,五味子收敛汗液,共同起到补气养心止汗之功。假如老人晚上也出汗,可加枸杞子12克同煎。

  

治阴虚黄汗验案

  病案举例:患者,董某,男,40岁。患者两侧腋下汗多色黄染衣2年,伴手足心热,虚烦少眠,头晕,口干。曾在西医内科及皮肤科检查,未见异常,故未明确诊断。今到中医门诊,诊见:面红,腋下皮肤正常,无痛痒,汗液黄染,不觉腥臭,舌红,苔薄黄,脉滑数无力。辨证属中医阴虚郁热。治以清心滋肾,养阴固卫。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处方:知母、黄柏各12克,生地、山茱萸、泽泻、茯苓各15克,黄连、莲子心各2克,浮小麦30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服5剂后复诊见:汗出减少,睡眠改善,手足心发热减轻。嘱其继服原方至20剂,诸症消失,病告痊愈。

  点评:中医认为汗证是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所致。本病案患者汗出在两腋,为心液外泄。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方中知母、黄柏、生地、山茱萸滋肾阴以清心火,黄连、莲子心、浮小麦清心敛汗,泽泻、茯苓利湿退黄。诸药合用,使心肾相交,浮阳得敛,故黄汗自愈。

  

肝病专家韦金育教授治乙肝“大三阳”经验

  韦金育,广西维康民族医药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擅长肝病与肿瘤防治研究,曾主持和参加19项国家部、省级科研课题研究,取得16项科技进步奖。韦教授认为,乙型肝炎是感染乙肝病毒而引起,乙肝大三阳是乙肝病毒复制的主要标志物。从中医角度来看,湿热毒邪是乙肝大三阳的主要致病因素,而正虚邪恋则是乙肝大三阳久治不愈的主要原因。病久不愈,肝脾肾均受累,虚实夹杂,当以扶正祛邪相结合,清肝解毒,健脾祛湿,活血化瘀三管齐下。韦教授以清肝解毒汤治疗本病,效果良好,特此推介,

  以供患者在中医师指导下参考使用。

  清肝解毒汤组成:丹参、虎杖各25克,赤芍、珍珠草、垂盘草、绞股蓝、山楂各15克,黄芪30克,甘草10克。

  加减:湿热较重出现黄疸者加茵陈30克,大黄10克,薏苡仁20克;食欲不振加神曲、麦芽各10克;胁痛加元胡、白芍各10克;腹胀加厚朴、白术各10克。

  用法用量:每天1剂,水煎2次,混合,分早晚服用。3个月为一疗程。

  功能主治:清肝解毒,健脾祛湿,活血化瘀,护肝降酶。适用于乙肝大三阳肝功能异常之肝胆湿热证;能促进HBeAg及HBVDNA阳性者转阴,肝功能恢复正常。

  处方分析:本方虎杖、珍珠草、垂盘草等有清热解毒作用,可抗乙肝病毒;丹参、赤芍有活血化瘀作用、可抗肝纤维化;山楂消食散瘀;黄芪补气,能增强免疫功能。甘草补中益气,调和诸药。九药同用,共凑清热解毒、健脾祛湿、活血化瘀之功,联合起到抗病毒、抗肝损伤、调节免疫之作用,能使乙肝肝功能恢复,并促进大三阳及HBVDNA阳性转阴。

  治疗效果:近年临床经治疗大量乙肝大三阳病人,HBeAg及HBVDNA转阴率40%~50%左右,肝功能改善有效率80%左右。例如:曾XX,女,31岁,患慢乙肝三年,近日加剧,在医科大一附院查出大三阳,HBVDNA阳性,ALT185U/L,AST157U/L。自觉乏力、纳差、消瘦,巩膜微黄,尿黄;有蜘蛛痣;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证属肝胆湿热证。治以清肝解毒,健脾利湿,活血化瘀,按上处方加茵陈30克,薏苡仁20克。连服30剂,诸症减轻。复查肝功能接近正常,嘱再服2个月。

  治后复查症状消失,肝功能已正常;HBeAg及HBVDNA均已转阴,近期临床治愈。

  

慢性咽炎中药巧治

  慢性咽喉炎与祖国医学虚火喉痹相类似。常因肺肾阴虚或湿热病耗伤阳液及风热喉痹(急性咽炎)反复发作,余邪滞留所致。

  临床症状:咽喉部不适、常见粘痰附于咽喉内、咳出方觉舒适、微痛,咽干喉燥,有灼热感、声音嘶哑,有时悬壅垂水肿,偶尔干咳无痰。症状一般于早晨较轻,午后及入夜加重,遇气候变化或过度劳累,多食煎炒食物,则其症状往往加重。笔者运用下方取得显著疗效,特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方药组成:玄参、白菊花、银花、麦冬各15克,桔梗、玉竹各10克,木蝴蝶、山豆根各3克,胖大海3个,蜂蜜一汤匙。

  上药为1日量,用时置茶缸中,用开水冲泡,代茶温饮,10日为1疗程,此方具有养阴清热利咽开音之效,久服有防咽喉炎复发之功。

  本病是慢性虚损性疾病,故除药物治疗外,还要注意生活有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避免过食辛辣食物,戒除烟酒嗜好,常饮清凉润肺饮料,同时对咽喉附近部位疾病,如鼻、口齿疾病,要及时治疗。

  

临床经验方四则

  

治慢性咽炎方

  慢性咽炎临床可见咽干不适,咽痒,异物感,吞咽不适,一般无疼痛,全身症状不明显,查咽部呈暗红色,有颗粒状淋巴滤泡增生。处方:火麻仁50克,加水300毫升,浸泡60分钟,文火煎取150毫升,复煎加水150毫升,煮沸20分钟取汁,2次药液相兑,早晚分服,每日1剂。以每天软便2~3次为度,5天为1个疗程。本方专治慢性咽炎,对阴虚火旺喉痹有较满意的疗效。

  

治高血压方

  近年来,本人用单味车前子煎水或代茶饮,治疗老年人高血压疗效显著。处方:车前子(布包)60克,水煎代茶饮,15天为1个疗程,一般1~3个疗程即可见效,经临床治疗多例,疗效满意,经过1~3个疗程后,血压基本恢复正常,由于车前子性味甘寒,故对阴寒内盛者不宜使用。

  

治性欲亢进方

  性欲亢进是一直保持频繁而强烈的性欲望、性冲动,甚至不分场合及时间均有性交要求的一种病症,本人研究此病多年,经过反复多次临床实践与研究,拟一验方,名曰“平欲汤”,治疗此病多例,效果满意。处方:黄柏、知母、生地、酸枣仁各15克,丹皮、天门冬各12克,泽泻30克,上方文火煎取药液3次,分早、中、晚分服,7天为1疗程,一般2个疗程即可痊愈。

  

治老年眩晕方

  本人有一验方,治老年眩晕疗效颇佳,临床治疗多例,疗效满意。处方:田七50克,研至细末过120目筛,分装于0.5克空心胶囊,装瓶密封备用。每次1克,每日3次,饭后温开水送服,15天为1个疗程。

  

治酗酒并发症良方

  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会举杯同庆。有的人不知节制,只图快乐,大量饮酒,一醉方休,有些人醉酒后易出现多种并发症,这里介绍一些适合于家庭使用的良方,供读者参考。

  一、治饮酒后痔疮出血,症见大便后出血,或肛门痔疮痒痛红肿,尿黄,舌质红,舌苔黄厚腻。用解酒清热消痔法。

  处方:葛花、地榆、槐花各12克,生地20克,赤芍10克,枳壳5克,黄芩、甘草各8克。出血较多者,可加用田七粉4克,分2次吞服。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同时忌辣椒、咖哩、酒等。

  二、长期饮酒,造成眼花、视力减退或视物模糊,为酒毒伤目,多为酒精中毒造成弱视。用解酒毒明目之法。

  处方:杭菊花、生地各15克,葛花、木贼草各10克,枸杞子、泽泻各12克,牡丹皮8克,蝉蜕、甘草各6克。用法同上。应戒酒。

  三、饮酒后,造成胃痛、泛酸或胸闷呕吐,舌质红,舌苔黄厚,甚则出现大便色黑如柏油状的胃出血症状,为酒毒伤胃。用解酒毒护胃之法。

  处方:瓦楞子(打碎)35克,地榆12克,川厚朴、佛手、葛花各10克,田七粉5克(分3次冲服),延胡索、姜半夏、竹茹各8克。用法:水煎取300毫升,日分2次温服。

  四、长期饮酒后,皮肤起红疹、奇痒、搔之有分泌物渗出,多发于大腿、臀部、颜面,为酒毒浸淫皮肤所致。宜用清热祛湿解酒毒之法。

  处方:萆薢、土茯苓各20克,葛花12克,虎杖、苍术各15克,徐长卿、白蒺藜、白花蛇舌草、黄柏各10克,甘草6克,蜜枣5枚。用法:加水煎取400毫升,日分2次服。宜忌酒,以及肥肉、辛辣、咖哩等辛热之品。

  

中医临床验方五则

  一、燕麦片煮粥治糖尿病

  近年来本人用燕麦片煮粥治疗糖尿病几十例,疗效满意,患者只需每日煎煮燕麦片粥两餐,中午一餐2两~3两,下午一餐2两~3两,长期服用,可以停用所有的降糖药,长期维持,没有任何副作用,经临床验证,患者在服用燕麦粥时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均在正常范围之内,如果血糖在早晨或中午偏高,则只需中午吃一餐,下午可以不用服,服燕麦片粥时除吃饭外,少用或不吃甜类食品,疗效更佳。

  二、夏枯草治乳腺增生病

  乳腺增生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且多为中青年妇女,本人采用单味中药夏枯草泡饮治疗,起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用法:患者一律服用单味夏枯草治疗,每天30~50克,开水泡用当茶饮。经上方治疗30多例,疗效满意,服药最短者1个月,最长者6个月,有效率达95%,本方对肝火亢盛及肝气郁结疗效极佳,对阴寒内盛者疗效不佳。

  三、旱莲草降谷丙转氨酶

  本人近来得一验方,发现旱莲草具有明显降低谷丙转氨酶的作用,经临床验证多例,疗效满意。用法:每天用旱莲草30~50克(鲜品60~90克),水煎服,连用一个月,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症状消失,本方专治肝肾阴亏患者。脾胃虚寒及大便泄泻者不宜使用。

  四、鲜马齿苋外治带状疱疹

  笔者近年来,用鲜马齿苋外用治疗带状疱疹效果良好。

  用法:到草地上采集鲜马齿苋1把,洗净捣成泥状,配冰片少许,外敷患处,敷后半小时疼痛即明显减轻,每天换药1次,连用3天即愈,经临床验证多例,效果满意。

  五、鸡血藤治失眠

  笔者用单味鸡血藤治疗失眠患者疗效满意。用法:鸡血藤50克,水煎分2次服,半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本方对血虚所致的失眠疗效满意,而火热

  亢盛患者疗效欠佳,鸡血藤具有养心血安神、健脾抗衰老作用,故对血虚失眠疗效颇佳。进补之前先看舌苔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保健意识增强了,服用补药的人越来越多。最近又有不少求补者前来咨询处方,发现一些服用补膏者,不顾舌苔厚腻与否,“一补到底”,而出现胸腹胀闷、食欲减退,甚至咽痛鼻血等症状,结果补虚不成反添病症。所以补药膏方并非人人皆可服用,尤其是舌苔厚腻者不可肆用。服用前必须辨证观舌、量体施补。

  舌诊是中医的一项重要诊断方法,是辨证施治的主要依据之一。舌像能客观地反映人体气血的盛衰,病情的进退,疾病的寒热,病邪的深浅。在外感热病、脾胃疾病中,舌像的变化尤为明显。一般薄净苔(胃气上蒸而形成的),呈明显的颗粒状,淡红舌为正常舌苔。舌苔由薄增厚为病进;舌苔厚为邪盛;苔腻而似乎盖着一层肮脏的物质者,称为“垢腻苔”或“浊腻苔”。舌苔腻,提示湿、痰等较多;厚白腻苔提示有痰湿(多兼有口腻、胸闷、食欲不振等症状);黄腻苔多表示湿热;黑苔多表示病邪较盛(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如脓毒血症、腹膜炎、胆囊炎等;在慢性病中如慢性支气管炎、尿毒症也可见到)。黑而厚腻多夹痰湿。腻苔满布全舌紧贴于舌面者,称为“肯苔”,表示上述病邪极盛;舌中心腻或舌根腻,大都见于慢性病,这种腻苔较难化掉。舌苔垢腻一方面表示内有浊邪,如湿浊、痰浊;另一方面胃气(消化功能)已虚,此时虽有虚症,但“虚不受补”。因为一般补药大多药性比较腻滞,如用之必然会加重脾胃负担,反而出现消化不良、喘闷、腹胀等不良反应,而腻苔更难化掉,犹如“雪上加霜”,适得其反。此时,先应祛邪化湿,使腻苔由厚减薄,病邪退去。同时必须保护胃气,不使胃气挫伤。脾胃有病不但会影响药物的消化吸收,而且还会增加脾胃负担,损害脾胃的功能。这是所谓“虚不受补”的最常见的原因。因此,舌苔厚腻时不宜进补。如

  需进补,应在脾胃功能恢复后,方可进补。

  总之,服用补药膏方者应遵守进补原则,即“虚则补之、损则益之,因人制宜、量体施补”。要时时观察自己的舌苔,或求教于医生。如在进补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须立即停止服用补药膏方,并求医解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主任医师王佩芳

  

归脾丸调治产后脱发

  病案例举:王某,女,30岁,教师。诉产后脱发甚,晨起梳头时可见大把掉发,伴神疲乏力,多梦易醒。追问病史,分娩时因难产而致出血过多,血色素曾跌至7克左右。伴有面色少华,苔薄白、脉细。拟诊精血不足、气血亏虚。中医认为发为血之余,血虚则脱发,予气血双补之归脾丸,每日3次,每次9克。两周后复诊,诉夜寐已妥,脱发减少。继服一月后,面色红润,诸症皆除。

  点评:妇女以血为主,由于经、孕、产、乳多次伤血,使妇女易出现血虚不足之象,重视气血的调治往往能取得佳效。归脾丸为治疗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的有效方剂,方中选用人参、黄芪、白术、甘草、生姜、大枣,甘温补脾益气;当归、甘草温养肝而生心血;茯苓、枣仁、龙眼肉,甘平养心安神;远志交通心肾而定志宁心;木香醒脾,亦防益气补血药滋腻滞气,有碍脾胃运化功能。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健脾、养心宁神之功。近年来临床实践与研究证实,本药对许多慢性疾病的康复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辨证准确治愈“胃痛”

  病案举例:50多岁的夏女士,近两个月经常感到胸口处剧烈疼痛,有时痛得大汗淋漓,到医院急诊,经查血、B超、心电图、胸部X光片、胃肠钡餐都没有问题,仅胃镜发现患有浅

  表性胃炎。吃过许多药未见效果,胃部仍阵阵疼痛。一位老中医“望、闻、问、切”,仔细思考后,开了处方:柴胡20克,白芍60克,枳实15克,甘草3克,服2剂。夏女士

  服用这付中药后胃痛就好了。

  点评:夏女士胃部疼痛,时发时止,发作时疼痛剧烈,缓解后如常人,经多方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在临床上酷似胃痉挛,而中医称为肝气郁结,经脉挛急所致。老中医用的是一个完整的“四逆散”经典方,是汉代枟伤寒论枠的名方。俗话说:“用药不投方,哪怕用船装”,药不对症,吃得再多也是枉然。只要辨证准确,遣药精当,药量合适,中药的疗效确实能发挥神奇的作用。

  

中医如何防治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虽然好发于中老年人,尤其是更年期妇女,但由于人的骨质从30岁左右就会开始流失,医学界已达成共识,即“及早预防胜于治疗”。故建议人们在中年时就应该重视预防骨质疏松的问题。近年来中医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已显示明显的效果,以补肾、健脾为主,兼以活血补气、活血化瘀方法,或用针灸等,皆能取得良好疗效,且少有副作用。

  (1)补肾:中医将老年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原因主要归结为肾虚。实验和临床研究也证实补肾壮阳或补肾滋阴中药可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根据不同证型可辨证选用:肾阳虚者用右归丸加减,肾阴虚者用左归丸加减,肾阴阳俱虚则以右归丸和左归丸合用之,可随症加入续断、狗脊、龟板、桑寄生、仙灵脾、紫河车、骨碎补等,养肝补肾,填精壮骨。

  (2)健脾: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健脾法应用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治疗病、证相吻合。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青壮年,无明显诱因,临床多为脾虚,故以益气健脾为主,可分别选用四君子汤、八珍汤、参苓白术散、归脾汤(丸)等加减。药用黄芪、人参、党参、山药、炙甘草等。健脾补肾法是中医药防治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较佳选择。

  (3)针刺:针刺加药物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比单纯用药物治疗骨折更有效,并可使骨折后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

  (4)其他:①均衡膳食,合理营养。②适度日晒。③适当运动。④对骨质疏松症高发人群可定期到医院检查。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主任医师王佩芳

  

失眠顽疾辨证治愈

  一位中年妇女扶着一位老人进入医院诊室。老人坐下后,妇女介绍说:“我父亲今年79岁了,近两三年经常失眠。”“一到晚上就心烦,一点睡意都没有。翻来覆去睡不着,一趟又一趟起来上厕所,有时似睡非睡,有时似醒非醒,甚至彻夜不眠。”老人接着说。我一边摸脉,一边听着老人的述说。脉搏沉细略数,尺部尤弱。再看舌苔,舌光苔少,如镜面一样。我心中基本明确,这是一例肝肾阴亏,阴虚火旺的严重失眠。决定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孔圣枕中丹、二至丸、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

  处方:阿胶(烊化)、黄芩各9克,白芍12克,炙龟板(先下)、生龙骨(先下)各20克,远志、旱莲草、菖蒲各10克,女贞子30克,黄连、生甘草各6克。七剂,水煎服。我嘱咐患者的女儿如何煎药:先将龟板、龙骨煎20分钟(开锅以后)再下其它药,再煮30分钟,将药倒出;再加水煎二煎,将药倒出。把阿胶放在一个小碗里上锅蒸10分钟,倒入煎好的药中。再拿两个鸡蛋打入碗中,用勺子把蛋黄放入不热不凉的煎好的中药中搅匀,分2次服用。注意:放蛋黄时,药一定要不凉不热,凉了蛋黄不好搅匀,老人喝了,胃不舒服;热了,蛋黄就烫熟了。我反复叮嘱着。

  一周后老人又来了,他高兴地说:“这药真灵,吃了三剂以后就能入睡了。”“夜里也不老上厕所了。”他女儿补充说。我又开七剂以巩固疗效。

  

治小腿抽筋验案

  病案举例:李某,女,51岁。两小腿抽筋疼痛10余夜,每晚至半夜两小腿抽筋,剧痛难忍,不能入睡,用双手按摩痛处,稍有缓解,日行走不舒。舌淡,苔白,脉沉细而涩。证属血脉空虚,肝血不足,筋脉失养,而致转筋。治宜养血舒筋。

  处方:当归、白芍各20克,熟地30克,川芎、路路通、牛膝各10克,木瓜15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服药8剂后,抽筋止,随访3月未复发。

  点评:转筋,多由气血不足,筋脉失养,阴寒之邪侵袭所致。肝主筋,肝藏血以荣筋,夜卧则血归于肝而藏,荣筋之血尤显不足,故于夜间发生,治用四物汤补血荣筋,加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引药下行,直达病所;白芍、木瓜酸甘化阴入肝经,舒筋活络,二药长于治小腿转筋,更佐路路通疏筋通络,诸药合用,共达补血养肝,舒筋活血之功。

  

治手指麻木验案

  病案举例:裴某,女,53岁。右手无名指及小指麻木至腕部,睡醒后尤甚。伴头左侧阵发性疼痛,咽干口渴,夜间足心发热半月余,舌质红少苔,脉弦数。证属肾阴亏虚,肝阳上亢,津伤血滞,络脉失濡。治宜滋阴潜阳,润筋通络。

  处方:天麻6克,钩藤、牛膝、沙参、白芍、地骨皮各12克,鳖甲15克,丹皮9克,熟地10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服3剂后,手指麻木减半,余症皆除。原方继服3剂,手指麻木消失。

  点评:本病例属肾阴亏虚,肝阳上亢。用天麻钩藤饮以鳖甲易石决明加沙参、白芍、熟地,丹皮以达“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力,收潜敛浮阳,津充络濡,经脉荣通之功,故诸症自愈。

  

脂肪肝的分型治疗

  中医治疗脂肪肝有其独特的优势,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辨证求因、综合施治,能起到很好疗效。根据近年中医辨证施治脂肪肝的文献,可归纳为以下四型:

  1.痰瘀阻络,肝郁气滞:胁肋胀痛、胸闷不舒、倦怠乏力、善叹息、恶心纳呆、并随情志变化而增减,肝脏肿大或不大,舌质暗红苔薄白腻,脉弦细。

  治则:疏肝理气,化痰祛瘀。处方:柴胡3克,全当归、赤白芍(各)、枳壳、广郁金、丹参、延胡索、山楂、茯苓各7克,焦白术10克,川楝子、甘草各5克。

  2.痰湿内阻,肝郁脾虚:右胁胀满,暖气恶心、食少纳呆、倦怠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厚白腻,脉濡缓。

  治则:疏肝健脾、祛湿化痰。处方:丹参15克,制半夏、陈皮各9克,苍术、白术、厚朴、茯苓、焦山楂各6克,白蔻仁5克,炒枳壳、干姜、淡吴萸各3克。

  3.痰瘀痹阻,肝肾亏虚:形体稍胖,头晕目眩,耳鸣健忘,胁痛不舒、时有头痛、手足心热,口干咽燥,夜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则:滋肾益肝,化痰祛瘀。处方:制首乌、制黄精、桑寄生、泽泻、丹参各7克,枸杞子、仙灵脾各6克,知母、黄柏、茯苓、姜黄各4克。

  4.痰瘀互结,气滞血瘀:素有消渴病或慢性迁延性肝炎,胁下肝肿大、质中拒按,纳减乏力,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

  治则:益气化痰,祛瘀散结。处方:党参、制首乌、生蒲黄各7克,延胡索、五灵脂、莪术、当归各6克,青皮、陈皮、姜黄各4克,川芎、海藻各5克。

  注:用法均为水煎分3次服。

  

视疲劳的中医防治

  视疲劳,又称眼疲劳,是全身疲劳的一个方面,大多工作2~3小时内发生,轻则头昏眼胀、眼睑沉重,神疲乏力,甚则两眼胀痛,波及后颈或整个头部,兼见恶心呕吐。远视、散光、老花眼、青光眼等为常见的眼部因素;身体虚弱、或患某些全身性疾病,使眼的耐受力降低等为常见的全身因素;光线太暗等为常见的环境因素。

  中医治疗,首先要仔细诊察,查出病因,设法消除病因,病因消除了,视疲劳症状就会迎刃而解。对症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中药外用药中,以珍珠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珍珠明目液、珍视明眼药水均有营养眼目、抗视力疲劳的作用。在中成药中,灵芝片、刺五加片、明目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均可配合使用。如用这此简易疗法不能收效时,应到医院找有经验的

  眼科大夫检查,确定诊断,以免延误病情。

  中医认为,视疲劳多由体虚所致,通过辨证论治,进行必要的调补,常可收到满意的疗效。如四物补肝散(香附、白芍、熟地、当归、川芎、甘草、夏枯草。宜加枸杞子、黄芪)与清

  肝和解汤(柴胡、黄芩、法夏、荆芥、防风、香附、甘草、夏枯草。气虚加党参、黄芪;血虚加熟地、当归;脾虚加白术、茯苓。肝肾虚加枸杞子、蒺藜)是古今医家喜用治疗视疲劳的经验良方,可供临床选用。随证加减,则药半功倍。

  湖南省中医院湖湘名医馆名中医、主任医师肖国士

  

中医辨治老年痴呆

  一、气滞血瘀,痰瘀阻窍型:患者表现神情呆板,寡言不语,健忘迟钝,妄思不寐,两目呆滞,不识家人,易走失,言语不清,面色暗滞,舌紫苔薄,脉弦细或涩或沉迟。治以行气活血,通窍健脑。方用通窍活血汤加减:黄芪20克,当归12克,红花、赤芍、丹参、川芎、当归、地龙、香附各10克,柴胡9克,郁金、桃仁、石菖蒲各15克,琥珀6克(冲服),远志7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二、痰阻心窍型:患者表现神志痴呆,朦胧昏寐,或神情抑郁,喉中痰鸣,胸闷痰多,郁闷呆钝,语言重复,颠三倒四,面色晦暗,苔腻脉滑。治以燥湿化痰,理气开窍。方用温胆汤加减:橘红、姜半夏、丹参、茯苓、枳壳、地龙、白术各10克,郁金、石菖蒲、龙骨各15克。

  三、肝肾亏虚,脑神失养型:患者表现面色憔悴,肌肤不荣,双目无神,呆钝愚痴,记忆减退,头晕眼花,耳鸣重听,两肋隐痛,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弦数。治以滋补肝肾,安神定志。方用左归丸合加味定志丸加减:生地、熟地、龟板(先煎)、生龙骨、生牡蛎各20克,白芍、党参、当归、石菖蒲各12克,枸杞子、茯苓、丹参、熟枣仁、山茱萸、茯神、柏子仁各15克,远志、百合各10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生甘草可治过敏性紫癜

  病案举例:娇娇6岁,是幼儿园大班的学生。前两天,她妈妈在给她洗澡时发现她的小腿上有几块很小的紫色瘀斑,以为她是淘气被什么碰了,加上这些小紫斑不痛不痒,所以也没有在意。可是,两天后,妈妈再次给她洗澡时,发现那些紫色瘀斑大了起来,而且还多了许多。娇娇告诉妈妈说,她的双膝关节都有些痛。这下,妈妈可担心了,立马带她去医院看医生。医生说,娇娇的病叫“过敏性紫癜”。医生本想给娇娇开西药吃和打针,可是娇娇哭着不吃西药、不打针;于是,医生给她开了甘草20克,水煎分3次服。娇娇连服了5天,症状全部消失。

  专家点评: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变态反应性微血管疾病,临床表现以皮肤和黏膜出血、关节和肾的病变为主。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儿童和青年较为多见。首起症状多以皮肤为主:皮肤出血多呈点状,也可融合成片。部位多在四肢,尤其是下肢的伸侧和臀部,分布常为对称性,出血点略高出皮肤,呈丘疹样改变。少数病人可发生类似荨麻疹的改变,有痒感;有的可发生眼睑、头皮、口唇、手、足等部位水肿。甘草之所以可以治疗过敏性紫癜,是因为它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据文献报道,采用生甘草30克水煎,每日分2次口服。治疗12例,年龄10~47岁,病程在3日~3周的过敏性紫癜患者,皮肤紫癜均在3~6日全部消失。停药后未再复发,也没有见到不良反应。

  

泡脚+休息应对足跟痛

  临床病例:张老体形较胖,退休后常向人夸耀自己每天走5公里路。然而不到一年,接踵而来的脚跟痛,使他不得不歇在家里。他到医院拍片检查,却不是想像中的骨刺。

  点评:脚后跟痛在中老年中很常见,医学上称其为“跟痛症”。病人多在走路过多时发病,休息后或足跟不着地时不痛。一般足部不红不肿,X线拍片个别人可发现骨刺,但绝大多数人拍片没有异常。这部分所谓“没有异常”者,多是“跖筋膜炎”在作怪。

  专家支招:疼痛较轻者泡脚+休息对付脚跟痛,西医多采用服用消炎止痛药,或局部少量激素封闭的方法。中医对脚跟痛症状较轻者则采用适当休息加中药泡脚的办法。

  泡脚药方:当归、红花、桃仁、桂枝、威灵仙、元胡、香附、羌活、独活、秦艽、防风、制没药、制乳香各10克,伸筋草、丹参、透骨草各30克。药物浸泡半小时后,煎煮25分钟,一天泡脚2~3次,每次30分钟。一剂药可连用3天,每次用前加热。

  

治失音验案

  病案举例:张某,女,33岁,教师。患者于3天前讲课后致声音不扬,自买胖大海泡饮,症状未见改善,昨日连上3节课后,晚上声音嘶哑不能出声,喉燥口干,轻咳无痰,舌红,脉细数。证属肺燥津伤。治宜滋阴润肺。方用麦门冬汤加减。处方:麦冬、粳米各15克玄参10克,法半夏、甘草各3克,桔梗9克,蝉蜕5克,大枣3枚。服药2剂后能说出声但欠扬,原方再服3剂后讲话如常。

  点评:失声的致病因素有外感、内伤之分,其病机有属虚属实的不同。本案系语言过多,损伤肺气,燥热侵入,灼伤津液所致。故用麦门冬汤加减以滋阴润,使邪去音扬。

  

慢性结膜炎的中医防治

  慢性结膜炎,按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感染性多为细菌或病毒感染,如各种急性结膜炎,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就可能转变为慢性;非感染性多由不良的工作、居住环境,或眼部长期使用一些有刺激性的药物和化妆品等。此外,屈光不正、睡眠不足、刺激性饮食等均可导致。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结膜充血,有一些粘液性的分泌物,有时自我感觉眼内痒,有异物感、眼疲劳等,因病因较为复杂,症状也不突出,治疗有效,但不易根除。

  对防治本病,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改善工作和居住环境,避免烟熏,不宜接近高温炉灶,室内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清洁、干燥。其次起居有规律,少熬夜,按时入睡,保证充足的睡眠。此外,如患有其他眼疾应及时治疗。

  中医对本病多从虚火或肺热论治,古代医家喜用十珍汤(生地、当归、白芍、地骨皮、天冬、知母、丹皮、麦冬、人参、甘草)或桑白皮汤加减。据笔者观察,由急性失治转为慢性者,多由余邪未清,应以祛风清热药。如由过敏或刺激所致者,应以抗过敏,消除刺激因素为主。根据临床表现,防风通圣散、祛风散热饮可加减投服。如为阴虚内热所致,则应滋阴清热,

  宜以增液汤为基础,肺热偏重者合泻白散,心热偏重者合导赤散,肝热偏重者合泻青丸。长期嗜酒的病人易患此病,除嘱患者戒酒外,应用葛花解毒饮加减,重用葛花以解酒毒。如无红肿刺激症状而只有干涩昏花者,则用十珍汤及杞菊地黄丸。

  湖南省中医院湖湘名医馆名中医、主任医师肖国士

  

急性痛风的中医辨治

  痛风是因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属中医湿热痹范畴。发作时以关节红、肿、热、痛为特点,常因过食肥甘厚腻之品及饮酒而发。笔者采用自拟痛风汤治疗急性痛风关节炎,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痛风汤组成:山茱萸、女贞子、菟丝子各15克,防己、忍冬藤、黄柏各10克,海桐皮、桑枝、生石膏各30克。每天1剂,水煎分3次服。10天1为疗程,共服3个疗程。

  宜忌:戒烟酒,忌食高嘌呤食物,多饮水,少活动。

  点评:本方以山茱萸、女贞子养肝;菟丝子补肾;桑枝、防己、忍冬藤、黄柏、海桐皮、生石膏清利湿热通络。诸药合用,紧扣病机,共奏补益肝肾、清利湿热通络之功,故能取得满意效果,且无副作用。

  病案举例:林某,男,50岁,患者有嗜食肥甘油腻及饮酒习惯。多次出现突发性右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热、痛,诊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每次服用别嘌呤醇后缓解。近日,因劳倦后上症复发并加重,次日就诊时呈刀割样疼痛,固定不移,局部红、肿、热、痛,腰膝软,乏力,头晕眼花,耳鸣,舌稍红、苔黄腻,脉弦。血尿酸546.1微摩尔/升。西医诊断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诊为痹证,证属肝肾不足,湿热郁阻。治宜补益肝肾,清热利湿通络,方用痛风汤,每天1剂,水煎3次分服,忌食高嘌呤食物,戒烟,多饮水,少活动。服药3剂后患者自觉受累关节疼痛有所减轻,1周后症状消失,再服药1周,复查血尿酸324.4微摩尔/升。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治萎缩性鼻炎验案

  病案举例:陈某,女,32岁,鼻干燥失嗅,擤出脓血痂皮3年余,伴头晕头痛,精神不振,畏寒怕冷。曾多方治疗,一直不愈。检查:双鼻腔粘膜淡红、干燥,中、下鼻甲萎缩,近后鼻孔有少许脓血痂皮,鼻息臭秽,舌淡红,苔薄,脉细弱。证属大气下陷,阴血不足。治宜益气升陷,滋养阴血。方用升陷汤加减,处方:黄芪、淮山各20克,知母、沙参、玉竹、当归各10克,升麻、桔梗、白芷、甘草各5克。服6剂后,鼻腔脓血痂皮消失,头晕头痛减轻。原方加柴胡5克,辛夷10克,继服25剂,诸症消失,鼻腔粘膜红润而愈。

  点评:萎缩性鼻炎属中医“鼻槁”一病,多从肺阴亏虚,虚火上炎辨治。殊不知临床上属大气下陷,阴血不足者多见。本例即因大气下陷,清阳不能上升以养鼻窍,浊阴不能下降,邪浊停聚鼻窍,侵蚀鼻肌膜而成。日久则气不生血,而兼阴血亏损之证。方用升陷汤升举清阳之气为主,加用滋阴养血之品,使气血上承鼻窍,肌膜得以新生,诸症自愈。

  

治复发性口疮验案

  病案举例:患者,男,30岁。口舌生疮,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已达6年。曾用维生素,黄连上清片,牛黄解毒片等终不见效。1个月前,遵某医之嘱,先用导赤散无效,后用泻黄散加减煎服,口疮反见增多,口腔烧灼疼痛,进食痛甚,口干咽燥,不断有口涎涌出,腹胀纳差,喜热饮,神疲乏力,便溏,脉沉细无力,舌淡苔白,口腔粘膜及舌侧面可见多处溃疡,或如米粒,或如针尖,色淡,微红,下唇肿胀,内侧可见一绿豆大溃疡,周围绕一淡红晕,有清稀之炎性分泌物。张景岳曾说:“口疮连年不愈者,此虚火也。”辨证:脾胃虚寒,元气亏虚,阴火上炎;药随证转,治以升阳益气,甘温除火。处方:黄芪20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肉桂3克,干姜、黄柏、玄参各10克,桔梗、升麻、柴胡、生甘草各6克。3剂后症状减轻,继服10余剂后,病告痊愈,未再复发。

  点评:此病例本为阴虚虚火上炎所致,故用黄连上清片、牛黄解毒片、导赤散等清热解毒之剂无效,反加重病情。病程长达6年,久病则脾胃虚寒,元气亏虚,阴火上炎;治以用升阳

  益气,甘温除火之剂,正中病机故收良效。

  

治糖尿病临床效验单方

  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按对胰岛素的治疗需求,临床上把糖尿病分为胰岛素依赖型(1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1型多见于年轻人和15岁以下儿童,2型绝大多数为40~60岁以上的老人。本文所介绍的验方主要用于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即2型),对胰岛素依赖型则疗效不佳。

  (1)马齿苋治糖尿病。取干马齿苋100克,每天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本方特别适用于阴虚燥热型糖尿病,特别是对未曾服用过西药的患者和发病不久的患者疗效显著,一般服药1~2周尿糖即可转阴,坚持服用1个月以上,血糖也可恢复正常。

  (2)地骨皮治糖尿病。取地骨皮50克,加水1000毫升,慢火煎至500毫升即可,留置瓶中,少量频饮代茶,另外辅以维生素类。治疗多饮多食、疲乏等临床症状1周左右基本消失,血糖恢复正常。

  (3)鲜柠檬治糖尿病。取鲜柠檬30~50克绞汁或泡水分3次服,10~15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0~15天,经临床治疗25例,有效率达80%。

  (4)花生根茎治糖尿病。取秋植花生收获后的地下根茎除去地上茎叶和泥土杂质,新鲜或晒干备用。用鲜品50~100克或干品25~50克,水煎服,每天1剂,10天为1疗程,隔7天再服第2个疗程。如果病情严重可每天1剂,连续服用。另外,配合控制饮食,经临床验证22例,总有效率达86.36%。

  (5)山药治糖尿病。取山药600克,晒干研成细末,用水送服10克,1日3次,20天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

  (6)苦瓜治糖尿病。取苦瓜250克,煮熟分2次服食,1个月1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经临床资料表明苦瓜制剂能明显降低血糖及尿糖,苦瓜粗提取物有类似胰岛素的作用。

  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副研究员、主任医师王豪

  

中药调治骨质疏松症经验谈

  病案举例:有一名教师,她退休后外出旅游时,因所坐旅游车一路颠簸,车行到半途,感到后腰疼痛不止,不得不终止旅行。到医院检查,竟是腰椎压缩性骨折,病因是重度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多因素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背疼痛,驼背,身长缩短。本病骨痛的特点是活动痛,即由静止变为活动时疼痛明显,叩痛或椎体压痛。

  骨质疏松是典型的中医骨病,中医经典理论认为“肾主骨”。患病的人中,女性多为绝经的妇女,男性多为60岁以上老人,二者均属肾气虚衰之列。中医治疗则要“补肾强筋壮骨”。另外,患者中还可见到明显全身骨痛,特别是双下肢痛。其原因是患者骨小梁变细,降低了骨小梁的持重强度,活动时可引发骨显微骨折合并毛细血管损伤,致骨内瘀血,骨内压升高而致骨痛。故治疗时还需考虑淤血因素。

  针对骨质疏松病的“肾虚”、“瘀血”病因,笔者常使用以下处方:熟地30克,赤芍、白芍各20克,甘草8克,川芎、菟丝子各10克,牛膝、骨碎补、杜仲各15克,随症加减,服后疗效不错。有一名女性短跑运动员,退役后患了骨质疏松症,笔者用上方配合活性钙服用,一个月后症状基本消失,之后配合运动,食疗补钙,效果巩固。笔者的体会是中药减轻本病症状不难,难的是纠正缺钙,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补钙过程。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内科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李文海

  

治慢性咽炎验案

  病案举例:患者,女,43岁,咽部疼痛5年,时轻时重。口干舌燥,白昼饮水不能缓,喉中或觉有痰,却难咯出。近半年来,咽干、喉痛之症日重,咽下有异物梗阻感,稍劳即有汗出,精神易疲倦,饮食如常,小便利,大便时溏。曾诊为慢性咽炎,经多方医治无效,病症迁延,颇觉痛苦。查咽部粘膜干燥,轻度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间接喉镜:声带边缘肥厚、闭合差,破裂充血、轻度肿胀,双侧扁桃体不大,舌淡,苔白稍腻,脉濡小。循常规予以罗红霉素胶囊口服,金嗓子喉宝含化,利咽解毒无效。辨证为喉痹,脾虚津失上荣所致。“燥药治燥”可也,治:益气升提,布津润燥。弃常法,投补中益气丸,并用太子参、葛根各10克,金银花6克,山药12克,薏苡仁15克,每日1剂,水煎代茶饮。药进5日后,咽中即觉舒畅;15日后,咽部干疼、异物感已明显好转,腻苔已退,脉转平和,精神振作,诸症渐愈。以参苓白术散善后治疗1月余,诸恙尽除。

  点评:既无外感之邪,已无精血之伤,阴虚火旺之候,舌淡苔白,脉滞小,自汗,神疲,便溏;可知其脾虚不濡,气不布津而失上荣之象,用益气布津之法,药证合则效佳。

  

治糖尿病足验案

  病案举例:高某,男,62岁,4年前体检时发现血糖高,空腹血糖12.5毫摩尔/升,诊断为2型糖尿病。1年前因右足烫伤,右趾及右足背溃烂1个月余入院。入院查体:右足背及足趾皮肤溃烂5厘米×6厘米,创面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溃疡周围皮肤呈紫红色,足背皮肤感觉减退,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查空腹血糖10.4毫摩尔/升。入院后予创面清创,清除脓性分泌物及坏死皮肤,反复1%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创面、TDP灯照射30分钟后,创面予以新磺粉(复方新诺明2片,黄连素4片,维生素C2片,共研成粉末)覆盖,每日2次。经换药1周余,脓性分泌物减少,创面干痂形成。2周后创面开始脱痂。全身头孢曲松钠抗感染、胰岛素控制血糖8毫摩尔/升以上。住院1个月,溃疡完全愈合。

  点评:应用新磺粉处理局部创面。新磺粉为自制复方制剂,每次以复方新诺明2片,黄连素4片,维生素C2片,共研成粉末覆盖创面。具有收敛作用,与创面渗出物结合后即有效封闭创面,同时具有抗炎、抗感染、营养创面作用。结合TDP灯照射保持创面干燥,使创面结痂,痂下表皮能有效生长,促进创面愈合。本法取材方便、无毒副作用、经济实惠,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创面较好的方法。

  

治低血压眩晕验案

  病案举例:徐某,男,65岁。患低血压性眩晕多年,近来头晕目眩,裹首闭目,站则晕倒,至卧床不起。血压常在90/56毫米汞柱。曾服人参、黄芪等药及人参蜂王浆等无效,西

  医予西药眩晕停、培他定等效亦不显。遂到中医科诊治,投当归生姜羊肉汤:羊肉250克(洗净切片),生姜15克(切片),文火熬成羊肉汤,加入盐调味待用;另取当归、大枣各15克,煎取200毫升药液。分2次将药液和羊肉汤分别依次饮服。连服7天,血压升至100/70毫米汞柱,诸症消失。

  点评:低血压性眩晕之症,临床所见多属气血不足,营卫失和,脑失所养而致。方中当归补血和血,羊肉益气补虚,温中暖下。生姜具有升压作用,有报道正常人嚼生姜1克(不咽下),可使血压升高,大枣补中益气,补阴阳气血。上药配伍,药食并用,气类相感,形精同补,相得益彰。血盈气充,营卫调和,脑髓得养,眩晕自平。

  

治乳腺增生验案

  病案举例:林某,左侧乳房包块肿疼2年,加重2个月,B超示右例乳房肿块有两个肿块,低回声光团,边界清,压痛。查舌苔黄腻,脉弦滑,西医诊断为乳腺增生,中医诊断为乳癖,证属肝郁气结痰瘀蕴热。治宜行气解郁止痛,清热化痰散结。用维生素E口服,每日3次,每次2粒,加自拟消癖汤:玫瑰花、贝母、夏枯草、栝蒌、路路通各15克,佛手、牡蛎、昆布各10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30天1疗程。治疗16天后肿块明显缩小,胀疼消失。1个疗程后消失,临床治愈。随访1年未复发。

  点评:运用维生素增强女性激素的代谢,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其中黄体生成素的增加,促使黄体酮的生成,增加卵巢的功能。同时结合中医的理论,乳腺增生病属中医学“乳癖”范畴。多由情志内伤,肝郁气滞,痰凝积聚乳房所致。自拟消癖汤方中玫瑰花、佛手、路路通、香附行气解郁止痛,夏枯草、贝母、栝蒌、昆布清热化痰散结。全方舒而不耗气,化痰而不伤阴,切中病机,故能取效。

  

中老年流涎症治验

  中老年流涎症,是中老年人机体功能老化,脾肾胃虚衰,中气不足,脾运失常,脾不摄津或肾虚不能温化水湿,固摄无权之故。笔者自拟“星夏建理汤”治疗中老年流涎100例,疗效显著,今将治疗和用药体会,简解如下:记录在案的100例中,年龄最大者80岁,最小50岁,其中男70例,女30例,病程最长达15年,最短6个月,有胃病史者80例,慢肝病史者20例。临床症状有睡时严重流涎或白天涎水盈口自溢,伴四肢乏力,腰酸腿软,食欲不振,大便溏稀,畏寒肢冷,面色萎黄等症状,全部病例均经中西药久治未见显效或无效者。自拟“星夏建理汤”乃“附子理中汤”合“黄芪建中汤”加味组成。药用:半夏、白芍各10克,仙灵脾、生黄芪、党参、炒白术各15克,南星(先煎)、干姜、炙甘草各5克,草果8克(捣细布包,后下)。每日1剂,水煎服(头煎时间为水开以后15分钟,二煎为水开后10分钟,两次药汁混匀),分3次服,15天为1疗程。服药期间忌食生、冷、寒凉和滋腻之品。

  疗效标准:治愈:1~2个疗程内流涎消失,诸症状随之速转正常,随访一年无复发;显效:诸临床症状基本转正常,流涎基本消失,但一年内仍有复发,再服原方有效者。治疗结果,治愈75例,显效25例,总有效率100%。

  

过敏性紫癜治验

  病案举例:刘某,男,11岁。3天前双下肢出现大小不等的紫红色斑点,并逐渐波及躯干,伴踝关节肿痛,行走不便。诊见全身皮肤散在的针尖至蚕豆大小的紫红色斑点,压之不褪色,表面光滑。尿常规正常。舌质红,苔薄,脉浮数。诊断为过敏性紫癜,予以僵蚕防风汤加秦艽12克,牛膝10克。3剂后无新疹出现,关节肿痛全消。守上方去秦艽、牛膝,5剂而愈。随访半年未复发。僵蚕防风汤组成:僵蚕、防风、地肤子、紫草、赤芍各12克,连翘15克,苦参、丹皮各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主治:过敏性紫癜,风湿热瘀互结者。

  点评:本方为自拟方。针对过敏性紫癜风湿热邪与瘀血旧互搏结于肌肤、关节的病机,采取清热凉血、散风除湿、化瘀上血、通络消斑之法。方中僵蚕祛风通络、宣散风热;防风善行周身,功专祛风、胜湿而能畅经脉、行气血;地肤子、苦参清热利湿;紫草、丹皮、连翘解毒凉血化瘀止血。诸药合用使热除,湿消,风散,瘀化而络通疹消。

  

治耳鸣验案

  病案举例:吴某,男,58岁。两耳失聪3个月,耳鸣时作,头昏脑胀。有神经衰弱、失眠史。脉弦,舌红、苔薄白少津。证属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脑失所养。治以益气升阳,佐以开窍,标本兼顾。

  益气聪明汤合苍耳子散加减:蔓荆子、黄芪、葛根各15克,党参12克,荆芥、苍耳子、白芍各9克,升麻、辛夷、石菖蒲各6克,甘草4克。水煎分2次服。连服3剂后,耳鸣消失,听觉恢复正常且能入睡。

  点评:耳鸣一证有虚有实,临床尤以虚中夹实为常见,本方升阳益气,行气通窍,适用于肾气不足,耳脉经气不充,司听失职之证。

  

中药调治慢性疲劳综合征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以长期全身性疲劳为突出表现的一种病症。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其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现代医学对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也未能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法。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与肝脾有关,肝主疏泄,脾主调理,肝脾失调则引起乏力、疲劳、失眠多梦、头痛、记忆力下降、食欲不振等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症状。中医运用小柴胡汤加味治

  疗本病,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处方:柴胡、黄芩、法半夏各12克,生姜、人参各10克,甘草6克,大枣5枚。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加减:体力下降明显者加重人参用量,人参12克,黄芪20克;易感冒加黄芪20克,白术、淮山各15克;咽干、咽痛加麦冬、枸杞子各15克;头痛加白芷、川芎各10克;肌肉、关节痛加桑寄生20克,牛膝12克。

  

中医调治高血压三方

  高血压的治疗除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期持续紧张、继发性高血压注意治疗其原发病外,采用药物及时降压也是非常必需的。以下验方对降低血压、改善症状有一定帮助,可根据症状选择应用。

  1.桑菊槐花汤:桑叶10克,白菊花、槐花各12克。用法:上述三药水煎2次,每次煎20分钟。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3~5周。本方可用于高血压病各期,也可用于继发性高血压。服至血压下降,可减量续服数月,或服复方罗布麻片、珍菊降压片等以巩固疗效。

  2.钩藤枯草豆花汤:钩藤12克,夏枯草15克,扁豆花12克(鲜者30克)。用法:先煎夏枯草、扁豆花20分钟,后入钩藤再煎15分钟;二煎煎20分钟即可。日服2次,每日1剂,连服3~6周。

  本方宜于各种高血压症,但性较寒凉,故凡脾胃虚弱之人慎用。

  3.臭梧桐地龙汤:臭梧桐15克(鲜者60克),地龙12克。

  用法:水煎2次,每次煎40分钟。分2次服,每日l剂,连服4~5周。此方服至血压降至正常后,可减为半量或1/3量继续服2~3个月以巩固疗效。本方宜用于其他方药效果较差的高血压症。

  

“三红汤”治贫血疗效好

  “三红汤”组成:红枣7枚,红豆50克,花生红衣适量。三味共同熬汤,连汤共食之,可治一般性贫血或缺铁性贫血。三红汤能防治贫血,与方中三种食品均能健脾生血有关。中医认为,大枣补脾益气,能使气血生化充足,改善血虚萎黄症状。民间常用大枣煮粥、炖鸡,治疗久病体虚引起的贫血症。花生味甘性平,有益气健脾、补血止血等功效。花生止血补血的双重功效主要指花生衣(花生仁外表红衣)。花生衣能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增加血小板的含量和改善血小板的质量,同时还能促进骨髓造血机能。所以花生衣既治出血又对出血引起的贫血有效。红豆(即赤小豆),有利尿、消肿、健脾作用。研究发现,红豆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尤其是含铁质、维B12,有补血和促进血液循环功能。女性经期失血多出现头晕眼花、面容苍白等,常喝加红糖的红豆汤,能改善贫血症状。90%的贫血属于缺铁性贫血,食疗比药物治疗贫血更安全且有效。以上三味合用,更能增强补血作用。如果你患有贫血症,不妨用此方一试,有可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效果。

  

薏苡仁汤治膝关节滑膜炎

  膝关节滑膜炎是青壮年劳动者较为常见的一种膝关节病。本病属中医学的“鹤膝风”范畴,发病急,肿胀,膝内积液,疼痛,功能障碍等为主症。治当活血调营,燥湿化浊,清热。笔者应用河南著名张八卦外科传统经验方薏苡仁汤治疗此病疗效颇好。

  薏苡仁汤组成:薏苡仁12克,当归15克,苍术、防已、黄柏、泽泻、牛膝各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加减:瘀血重者加赤芍、桃仁各12克;疼痛较重者加乳香、没药各8克;病程较长者加山甲10克。

  

治干眼症中医有方

  干眼症是老年人常见眼病之一,它是因全身或局部原因引起的泪腺功能障碍而导致的以角、结膜干燥为主的一种症状,表现有眼睛干涩、沙涩、灼热、疼痛、目赤、畏光、视疲劳等症状。干眼症主要是由于泪液不能正常润泽、营养眼球所致,与细菌感染无关。所以使用常见的抗菌素眼药水治疗无效。而服用一些具有“滋润”功效的中药,常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干眼症,中医称为“白涩症”或“干涩昏花症”。可选服一些滋肝益肾类药物,如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等。妇女更年期综合征者除结合相应治疗外,可常服枸杞子,每日15克,洗净后嚼服或煮水服,或用百合、山药、薏苡仁、红枣煮粥食用,或每晚食2个核桃仁,也可用菊花、麦冬、玄参、沙参泡水代饮。当出现眼睑红肿、充血、疼痛等热性症状时,可服黄连羊肝丸、牛黄清心丸。局部可用四黄膏外敷,每晚1次。

  此外,按摩眼部穴位也有效。如可选用晴明、太阳、攒竹、风池、光明等穴位进行局部按摩治疗,有条件者亦可进行针刺治疗。

  

紫苑汤妙除“子嗽病”

  “子嗽病”,俗称“胎嗽”,是指妇女在怀孕期一种常见的顽固性咳嗽症。此症多发于孕期3~4个月,表现为干咳无痰,咳嗽厉害时,食不甘味,夜卧不宁,患者被搞得形体消瘦,苦不堪言。

  此病貌似现代医学的支气管炎,作胸部X线透视,除可能有“肺纹理增粗”外,未见肺炎、肺结核等征象。用西药抗生素、祛痰止咳剂等,也很难奏效。

  中医理论认为,患者多因平素津血阴虚、体质瘦弱,怀孕后又因胎儿日益长大,与母体“争”津“抢”血,致使孕妇肺失濡养、胎火上逆,而得干咳频频的“子嗽病”。此症若治疗不当,迁延日久,不但母体元气大耗,且日后降生的小生命易患“先天不足”,表现为体质纤弱,易患外感或便溏等。用中药紫苑汤治疗,颇有效验。处方:紫苑、杏仁、桑白皮、竹茹各10克,百合20克,天冬15克,桔梗、炙甘草各6克。每日1剂,煎后调少许蜂蜜服。一般连服3~5剂即愈。紫苑汤治疗“子嗽病”,有滋阴润燥、疏降肺气、清热止咳之良效。

  

足跟疼痛外治有方

  跟痛症是临床骨科门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以中老年人多见。多因劳损后出现跟骨跖面一侧或两侧疼痛,站立或行走时跟下及足心疼痛,足底有胀痛感,压痛点多在足跟内侧。一般X光片可见跟骨结节有大小不等的骨刺。采用中药熏泡、足跟蹬地治疗跟痛症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处方:生半夏、伸筋草、透骨草、威灵仙、独活、没药、熟地、木瓜各30克,红花、防风、杜仲、牛膝、川芎各20克,细辛10克。

  用法:将上药加水2000毫升浸泡30分钟,煎沸15分钟后倒入盘内,先熏后泡,每次20分钟,每日3次,每日1剂。功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祛风除湿。熏泡完毕后用足跟叩击地面,由轻到重,由快到慢,每次5分钟。治疗期间应穿软底鞋,禁止跑、跳等剧烈运动、久行和久站。

  中医辨治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中医认为骨的强健与否与肾的强弱有直接关系,肾气充盛则筋骨劲强。中医病症中虽然没有骨质疏松一说,但它的表现包括在肾虚、腰痛、骨痿等症候中,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的原则是从补肾入手。

  绝经后妇女其表现为腰背疼痛难忍,或兼见眩晕、心悸、失眠,舌红少苔、脉细数等阴虚证候或兼见畏寒、肢冷、便溏,舌淡苔白、脉迟弱等阳虚表现。此时肾精不足是其根本病因。治以补肾益精,调整阴阳为原则。药用:熟地20克,杜仲、山药、枸杞子各15克,菟丝子10克。偏阴虚者可加生牡蛎30克,丹皮、龟板各10克;偏阳虚者可加仙灵脾15克,仙茅、蛇床子各10克,川断12克。每周服用3剂,每剂水煎分3次服,隔日1剂。

  老年人其表现为腰膝疼痛甚至全身骨痛、极度乏力,兼见畏寒肢冷且以下肢为重,或有精神萎靡、五更泄泻,舌淡胖、苔白、脉弱。此为年高肾精亏损,不能养骨。治以补肾填精,温阳壮骨。药用:熟地30克,狗脊、川断、沙苑蒺藜各15克,补骨脂、菟丝子各10克,当归、鹿角胶各12克,牛膝6克。用法同上。

  高龄骨折者往往较难愈合,及时应用补肾填精壮骨药可以加速骨折的愈合。药用:熟地20克,骨碎补、枸杞子、菟丝子、龟板(酒炙)、当归、炙黄芪各10克,川断、桑寄生各15克。用法同上。

  骨质疏松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补肾法治疗也须一个较长的阶段才能奏效,长期小剂量应用才能使肾之精气逐渐恢复,消除症状。

  

慢性乳痛中医有方

  慢性乳房疼痛是妇女的常见病症,以青年和中年妇女居多,而且大多数发生在每次月经来潮之前,表现为乳房胀痛或刺痛。发病时间可长可短,最长时间可持续数年不愈;疼痛程度也或轻或重,轻者为隐隐的胀痛感,严重者双侧乳房痛得不敢碰。由于慢性乳房疼痛月月骚扰,患者甚感痛苦。

  中医认为,乳房是肝经所经过的部位,肝的特点之一是喜舒畅。那么,一旦出现乳房胀痛该如何治疗呢?首先,患者要保持情绪稳定、愉快乐观,善于解除不愉快的“症结”。其次,应该去医院请医生检查一下,是否患有乳房肿瘤等疾病。倘若经检查后排除了乳房肿瘤的可能性,那么,可用中药来进行治疗。

  处方:柴胡、白芍、当归、香附、枳壳、丹皮、甘草各10克,丹参、元胡、郁金、栀子、夏枯草各15克。每日1剂,水煎分2~3次口服,疗程为1~2个月。据观察,此方对解除慢性乳房疼痛有良效。

  

房事腰痛中医可治

  有些人在性生活后出现一侧或两侧腰部疼痛,疼痛的时间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不等。由性交引起的腰痛,中医称之为“房事腰痛”。发生房事腰痛,首先应暂停性生活,适当休息。中医将房事腰痛分为肾虚和气滞两类。肾虚型因肾精不足,性交后精气两虚所致;气滞型则是由于性交姿势不当,气滞络阻所致。

  肾虚型腰痛以酸痛为主,且腰膝无力,休息后痛减,性交频时痛甚。阳虚者,伴手足不温、少气乏力、舌淡嫩、脉沉细,治宜温补肾阳、填精补髓。可服中药:熟地、山药、山萸肉、狗脊各15克,杜仲、枸杞子、木瓜、小茴香各9克,红花、炙甘草各6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阴虚者,伴心烦失眠、口燥咽干、手足心热、面色潮红、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治宜滋阴补肾。可服中药:生地、枸杞子、山萸肉各15克,牛膝、泽泻、丹皮、山药、丹参各9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若无明显阴阳虚者,可服中药:补骨脂、杜仲、枸杞子、山萸肉各9克,每日1剂,水煎服。

  气滞型腰痛以胀痛为主,痛处不固定,俯仰后痛剧,脉弦。治宜理气通络止痛。可服中药:柴胡、当归、香附、牛膝、白芍、木瓜、山楂各12克,小茴香、红花、甘草各6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冬患冻疮内外同治

  冻疮是由寒冷刺激引起的一种局限性炎症损害,常在冬季发生,多见于手、足、面、耳等暴露部位,相当于中医“冻疮”、“冷疮”。

  治则:温经散寒,活血通络,调和营卫。内服方:当归、赤芍、秦艽各9克,鸡血藤30克,威灵仙10克,生姜3片,大枣15枚,甘草6克。水煎分3次服。

  外治二方:1.萝卜苗100克,水煎外洗日1次。2.生姜汁30克,辣椒水20克,外擦。

  全国名老中医、广西区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张达旭

  

治非淋性尿道炎(宫颈炎)经验

  目前,非淋性尿道炎(宫颈炎)发病率已上升到各种性病的首位。本病好发青年男女,因不洁性生活,相互传播的一种性传染病,是由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的病原体所感染的急慢性性病。

  临床症状:多数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或出现外阴瘙痒、尿痛、尿急、尿频、阴道脓性分泌物、下腹疼痛等。

  并发症:没有及时治疗,多数呈慢性病状,男性常并发附睾炎,前列腺炎引起不孕症。女性引起严重阴道炎、宫颈糜烂,子宫内3膜炎,盆腔炎及输卵管阻塞而不育不孕症等。如妊娠期感染了非淋导致早产,低体重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结膜炎,治疗不及时,极易导致角膜炎溃疡,终身失明。

  下面介绍几种治疗方:

  一、内服方:清热化湿、通瘀解毒。黄柏、苦参、丹参各15克,金银花、鱼腥草、败酱草、土茯苓、车前草各30克,甘草10克。以上药浸泡2小时后煎服。每天2次,早晚各1次,每次150毫升,连服5~7天,为1个疗程。煎熬剩下2药渣,留下合并外用药继续煎熬外用。

  二、外用方:以上药渣另加蛇床子、地肤子各15克,黄连、白藓皮、野菊花、龙胆草、大青叶各30克,川椒10克。用水煎去渣,以溶器装出400毫升作为冲洗阴道,用一次性冲洗器冲洗。冲洗时臀部抬高,使药液在阴道内保留10分钟左右。再用剩下药液坐浴,每天早晚各1次坐浴,共7天左右为1疗程。

  三、局部用药方:金银花、黄芩、连翘同等剂量,把中药洗净。晒干加工成粉末状,分装医用胶囊,冲洗阴道后放置阴道深部,每次2枚,3天1次。

  四、西药治疗:一定要中西医结合治疗,同时加用针对其他厌氧菌的抗生素治疗,阿奇霉素0.5克,静脉点滴;甲硝唑,或替硝唑静脉点滴7天;以后改口服,阿奇霉素1克或强力霉素0.1克,一天2次,7天为1疗程。

  注意事项:1.夫妻双方同时治疗,治疗期间避免房事。2.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3~4个疗程。3.治疗期间禁酒、辛、辣、燥食物。4.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用药。

  治疗效果:治疗36例,非淋病患者坚持中西医结合3个疗程以上(化验培养,衣原体解脲支原体2次以上转阴性)28例,治愈率为80%,3例患者2次化验,均为弱阳性。

  

治头痛验案

  病案举例:周某,男,53岁。患高血压病10多年。近日头痛难忍前来就诊。诊见:头痛头晕,耳鸣,腰膝腿软,眼花、眼干,舌质红,脉弦有力。血压180/110毫米汞柱。诊为肝阳上亢所致。治宜滋肾养肝,育阴潜阳。方用大定风珠加减:芍药、龟板、麦冬、桑寄生各12克,五味子6克,天麻、枸杞子各15克。服药5剂后,诸症减轻。原方加减继服20剂后,嘱其改服成药杞菊地黄丸早晚各10克,连服半年,血压基本正常,症状消失。

  点评:老年高血压病本质多为本虚标实,病变在肝,根源在肾。笔者通过治标在肝,治本在肾的原则,据标本缓急,先用大定风珠治标为主,后用杞菊地黄丸固本,以求标本同治。

  

治三叉神经痛验案

  病案举例:范某某,女,51岁。近2个月来,左侧面颊及上额部时发电击样剧痛,每次历时1~3分钟不等,严重时,日发作20余次。西医诊为“三叉神经痛”,予酰胺咪嗪、维生素B1治疗多日,痛势有增无减。来诊时见:患者呻吟不止,发作时面肌抽动,流涎不止,口角牵向左侧,舌苔白腻,脉沉弦。辨证属风痰阻络,治宜祛风涤痰。方用正容汤加减,处方:僵蚕、法半夏、夏枯草各12克,秦艽、羌活、防风、木瓜、地龙各10克。水煎分3次服,5剂后,病势大减,再服5剂,病情已大为好转,偶有发作,但痛势轻微。

  点评:此例患者发作无定时,并伴有反射性面肌抽动,口歪一侧等症,舌苔腻,故按风痰阻络辨证治疗,方中僵蚕、法半夏、秦艽、防风等祛痰息风,加地龙畅通脉络,夏枯草散结通络,故而能药中病机,收效良好。

  治偏头痛经验

  近年来,由于社会的工作强度增加,心理压力使相当一部分女性患偏头痛。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大部分女性在偏头痛发作时,先有眼前闪光、暗点,看东西不清楚等症状,几分钟或几小时后出现一侧剧烈头痛,部位在前额、颞部或眼框等处,痛的性质是跳痛、胀痛或搏动性痛等;发作时间多数在上午。这就是偏头痛。

  笔者近年来,采用全蝎10克,川芎50克,细辛、白芷各30克,四味药研末调匀后,在偏头痛发作时,每日服5克,可连服3~5天,能取得一定的效果。此方是笔者从医四十多年的临床经验用方,取名蝎芎白辛散,治愈了许多偏头痛女性,偏头痛患者不妨一试。

  

治急性胃肠炎三方

  1.竹茹香连汤:姜竹茹10克,木香9克,姜川连6克。水煎2次,每次30分钟,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2~5剂。适于恶心呕吐、泄泻、腹痛、纳减、苔黄腻等湿热内盛者,尤适用于细菌感染所致急性胃肠炎。

  2.姜汁红糖饮:生姜10克,红糖30克。生姜打碎挤汁,红糖开水化开,调和后顿服,1日2~3次,连服2~3天。尤适用于遇寒受冷而见腹痛吐泻者。

  3.藿苏夏陈汤:藿香10克,紫苏10克,姜半夏10克,陈皮5克。水煎2次,每次20分钟,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3~5天。适用于暑天感受寒湿,或进食不洁之物所致急性胃肠炎,更适于偏重胃炎而感胃脘不舒、恶心、呕吐者。

  

治急性胃肠炎验案

  病案举例:高某,女,45岁。有慢性胃肠炎病史,由于感寒和过食寒凉不洁食物引起急性发作。诊见:发热恶寒,无汗,恶心呕吐,脘腹胀痛,里急后重,大便泻泄,便稀如水,欲便不尽,舌质淡,苔白腻,脉沉无力。诊断:急性胃肠炎;证属:外感风寒,过食寒凉,湿滞脾胃。

  治则: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处方:藿香正气汤加减:藿香20克,白芷、紫苏、半夏、陈皮、白术、茯苓各15克,厚朴、大腹皮各10克,香薷、木香、延胡索各12克,生姜3片。水煎分3次服,每天1剂。服药1剂后症状明显缓解,汗出热退,大便次数减少,又服2剂,诸症消失,告愈。

  点评:本例证属素体脾胃虚寒,复感寒食、风寒,内伤湿滞,致脾胃失和,升降失常。用藿香正气汤加减,具有表里双解,化湿避秽,升清降浊,理气和中之功,能使风寒外散,湿浊内化,气机通畅,脾胃调和,则寒热吐泻自愈。

  

治五更泻验案

  病案举例:张某,男,59岁。自半年前阑尾切除术后,每天黎明之时,腹部隐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酸,耳鸣,尿频无痛。诊见:舌质淡,苔白,脉沉细。辨证属肾阳虚,脾失温煦,动化失常所致。治宜温肾健脾止泻。

  方用四神丸加味:补骨脂15克,肉豆蔻、五味子各8克,吴茱萸、党参各12克,砂仁6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服4剂后,诸症好转,偶尔晨欲便,但便已成形,舌质淡红,苔白,脉沉。继服6剂诸症消失。后嘱其服金匮肾气丸1个月巩固疗效。

  点评:本病案由于肾中阳气不足,命门火衰,而五更之时阳气未复,阴气极盛,故所到五更之时便腹部隐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方用四神丸加减,温肾健脾则泄泻自止。

  

治顽固性泄泻经验

  泄泻是指大便稀薄、次数增多的一种肠道疾病。顽固性泄泻(久泻)的临床特点是:病程半年以上,反复发作,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每日1~2次或3~4次。类似现代的慢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肠道易激综合征等。

  中医认为,久泄主要与脾虚、湿盛有关。枟内经枠云:“湿多成五泄”。湿邪与脾虚互为因果,湿邪久滞可困脾,导致脾虚;脾气虚也可引起水湿不化、胃肠功能失常而发生腹泻。老年久泄也常与肾阳不振有关。所以,治疗久泄重在健脾、益肾、祛湿。

  处方:生山药500克,薏苡仁1000克,共研成细末,和匀取50克,做糊状粥,加白糖适量,每日服2次,早晚各服1次,连服半月。主治:顽固性泄泻。

  山药,味甘、性平,为补脾益肾之要药。此药补而不腻,不温不燥,最适合因脾虚、肾阳不足而引起各类慢性泄泻;苡仁(米仁),味甘、淡,性微寒。主要有健脾、利湿、止泻之功,尤擅利胃肠之湿。二药相伍,既补脾肾之虚,又化肠道之湿,起到和中止泻之作用。此药不仅治久泄效果明显,对婴幼儿消化不良也有良效。

  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蒲昭和

  

治慢性结肠炎验案

  邓某,男,52岁,农民。患者患泄泻30余年,经结肠镜诊断为慢性结肠炎,虽经多方治疗,疗效不著。病人五更泄泻,大便稀溏,每日3~4次,稍进油腻则加剧。曾服四神丸、参苓白术散、附子理中丸、痛泻要方、乌梅丸等,见效甚微,或服药时见效,停药辄复。详问病情,除泄泻外,伴见倦怠乏力,精神疲惫,饮食甚少,过食则胃胀不适,腹中冷痛,夜寐不宁,平素常患口疮,厌食生冷油腻之物。舌红、苔薄黄,脉沉细略数。证属脾虚失运,寒热错杂。治宜健脾补中,平调寒热。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黄芩、黄连、炙甘草、干姜、补骨脂10克,五味子6克,炒白术、炒山药各12克,焦三仙(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各15克,大枣10枚。水煎服3剂后,诸症好转,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效不更方,原方继进5剂。精神较好,饮食增进,口疮未再发作,夜寐安稳,舌脉正常。为巩固疗效,继以保和丸以调理善后而愈。

  

(0)

相关推荐

  • 七副加味温胆汤,让我彻底爱上中医

    记得那是五年前的一个下午,因自身胃病,遍求良医但疗效均不尽如他意,只能抱最后希望求诊于国医大师梅国强教授,梅老望闻问切一番后,略加思索,便开口处方"藿香10g.半夏10g.竹茹10g.... ...

  • 中医治愈奇病集成--内科6

    97手颤99拇指对掌运动 99右肢颤抖 99手足震颤 100四肢沉重定时发作 100不安腿综合征 100肢体震颤 100四肢抖动 101震颤麻痹 101面神经麻痹 102双侧面瘫 102周期性麻痹 1 ...

  • 『新编医疗秘诀』六、民间锦囊

    内科 老年高血压外治三方 一.降压药枕方:取菊花1000克,草决明1500克,丹皮250克,川芎150克(若有动脉硬化者加槐花500克).将上药混匀后,装入棉布缝制成的枕套内,制成睡觉用的枕头,半年后 ...

  • 『新编医疗秘诀』二、老药新用

    中成药 "玉屏风散"妇科临床新用 玉屏风散是中医著名古方,由黄芪.防风.白术3味药物组成,功能益气固表,祛邪止汗,适用于表虚自汗,易感风邪等症.临床上,以玉屏风散(或汤剂)加减应用 ...

  • 『妇科病诊治绝招』乳腺增生症

    乳腺增生症又称为纤维囊性增生病,是乳腺间质的良性增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30-50岁较多.     本病的病因是内分泌失调,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升高,孕酮相对减少.雌性激素不仅能刺激乳腺上度增生,也能导致 ...

  • 『儿科病防治绝招』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简称甲低,是因甲状腺分泌功能不全所致的体格.智力发育障碍的疾病.分先天性与后天性.地方性与散在性.地方性是白胚胎时期缺碘所致,见于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地区母亲缺碘.散在性多于6岁以前出现 ...

  • 『儿科病防治绝招』遗 尿 症

    遗尿俗称尿床,指3周岁以上的小儿经常在睡眠中遗尿,醒后方觉的一种疾病.发病原因可分为功能性和器质性两种,功能性多因突然受惊,过度疲劳,骤换新环境,失去父母照顾及不正确教养习惯等.器质性病变可见于蛲虫病 ...

  • 『常用便方』治忧郁症便方系列

    治忧郁症便方方1[组成]香附根60 克.白酒适量.[用法]上一味洗净切碎,以水酒各250 毫升浸3-5 日,去渣,不拘时酌饮.[主治]忧郁症,心中郁闷.方2[组成]绿茶1 克.合欢花15 克.大枣25 ...

  • 新编医疗秘诀

    一.临症指南 中药防中暑方 一.六一散:滑石18克,甘草3克,薄荷2克.共研成面,为1日量,用沸水冲泡5分钟,加白糖适量即可服用,可连冲3-4次. 二.竹叶茶:淡竹叶.菊花各10克,薄荷8克.为1日量 ...

  • 『癣-中药方』治癣症如何对症用药

    外用癣药种类很多,且有一定刺激性,故应根据癣的种类和部位对症下药. 1.头癣:可外涂5%-10%硫磺软膏.10%冰醋.酸溶液,1%-5%碘酊.土槿皮酊.白降汞软膏或十一烯酸癣药水等,每天涂全头2次,连 ...

  • 『中医古籍』尤氏喉症指南

    咽喉大纲 咽喉大纲 咽舌两经 咽舌两经 看症凡例 看症凡例 治症秘诀 治症秘诀 用药秘诀 用药秘诀 各症形象主治歌 各症形象主治歌 喉症总论歌 喉症总论歌 辨症总诀 辨症总诀 看症治法歌 看症治法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