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行与内行的对话(下)

关于精油的质量问题,芳香植物领域国家级专家——林承杰老师是分两个部分进行阐述的:
第一部分

纯精油时,在精油标准下影响精油品质的因素。


包括品种来源、香气指标、物理指标、感官指标、芳香成分的数值范围、GC图谱、保质期等等。
PS:这些影响因素的具体阐述,请戳蓝字进入链接:内行与内行的对话(上)
第二部分
精油添加类化妆品概念下的安全指标性认知。

包括皮肤致敏性、眼部刺激性、光敏性、重金属残留(砷、铅、汞)、细菌指标(不得检测出:粪大肠菌群、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葡萄球菌)、微生物菌指标(注:霉菌和酵母菌总数≤100CFU/g或CFU/ml)、粘膜损伤性等消费者身体安全的各种参数。皮肤刺激性、光敏性、粘膜刺激性也常常是芳香精油使用禁忌中很重要的参考指标。

特别指出的是关于“眼部刺激性”。林老师提到,符合标准的纯天然植物纯露对人体是安全的,例如无添加无防腐的玫瑰纯露对眼睛是没有刺激性的。精油以及精油产品的安全应用,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精油质量的4个影响因素 

01
采摘时间

不同植材的采摘时间并不相同,比如玫瑰最好的采摘时间是在清晨天不亮的时候,天亮的时候摘,香气成分就已经在释放了,再去蒸馏的时候花的品级就不够高;

再比如茉莉最好是在太阳升起后4个小时采摘含苞欲放状态下的花苞,采摘后缓释6个小时,天黑了进行翻动,约两个小时后才是茉莉香气释放强度最好的时候。这个时候工厂才开始进入加工程序。因此,不同的花材释放香气的状态不同,控制的采摘时间、加工时间也不同。

02
植物预处理
对于纯绿叶的,比如茶树、尤加利等清凉型植材或天竺葵花香型植材,采摘后最好稍进行晾晒。
第一,是让一些低沸点的、香气并不很愉悦的成分挥发一些,不要带到精油中去。
第二,让叶片中的水分部分蒸发,以节省燃料和蒸馏时间。
试想植材中的水分蒸馏后也还只是蒸发变成水蒸汽而已,却还需要再耗一部分的能量使其蒸发。所以,植物的预处理对于精油的品质和加工能耗来说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03
工艺保障

全球的植物种植区域很多,但是海拔、气压却不相同,如果对设备的引进生搬硬套,不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话,很容易在操作过程中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

比如将法国或者德国的设备直接进口过来,但是制式却是英制的,使用“磅”等等,而中国习惯使用公制,使用“公斤”等等,机器一旦出了任何问题,都需要去国外搬救兵,生产效率比较低下。

再比如,土耳其的玫瑰种植区海拔在200米左右,法国种植区海拔在40-50米左右,气压约760mmHg,而中国的种植区,陕西、甘肃、云南、四川,海拔都在1600米以上,气压只有680mmHg,而精油和水的沸点是与气压有关系的,这时候这么低的浓度,只要设备气压不对,精油就出不来。工艺这环节就是这样,差任何一步都成不了,或活不长久。

04
储存运输

可以参考下图行业标准中的描述:

下面要讲到关于精油真假的问题啦,首先来预习两个重要概念:

01
精油的主成分

➀ 在香料的精油标准中,主成分是指数量最多的几种成分,比如茶树中的萜品烯-4-醇,比如尤加利中的1,8-桉油醇。

➁ 在调香的角度看,主成分是指香气的灵魂成分,比如玫瑰(成分数量最多的是香叶醇和香茅醇,但是香气的灵魂成分却是左旋玫瑰醚和右旋玫瑰醚),比如薰衣草(主成分是乙酸薰衣草酯,数量只占7-8%,却决定了薰衣草的主体香气,因此在调香角度看,乙酸薰衣草酯就是主成分)。

➂ 在生物医药和芳疗的角度看,主成分是指具有治疗作用的活性成分。

02
精油的特征成分

➀ 一款精油中含有,其他精油中不常含有的成分。

比如白兰花中的β-荜澄茄烯;依兰依兰中的别芳萜烯、蛇麻烯、丙酸金合欢酯;薰衣草中的乙酸橙花酯。比如天竺葵中独有β-古芸烯,因此β-古芸烯被当做天竺葵精油检测中的特征成分。(详见本公众号的历史消息《天竺葵的质量标准》)

➁ 一款精油中几个特征成分组成的一个比例结构。


比如纯玫瑰精油中的特征成分(巴豆酸香茅酯、丁香酚、α-葎草烯、金合欢醇)与主成分(顺式香叶醇、香茅醇)是按一种特别的比例关系存在的。而这种特别的比例关系也可以当成是特征成分的检测参考。

尤加利精油色谱图

关于精油的造假,可以理解为市场化的情况下,不良商家为了降低成本、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做出的行为。为了做得像真的,那么他们需要按照现有的检测标准去操作,比如添加精油主成分,添加精油的特征成分。

但是添加了主成分和特征成分之后,精油的成分之间的比例必然是会有变化的。

比如纯玫瑰精油中的特征成分(巴豆酸香茅酯、丁香酚、α-律草烯、金合欢醇)与主成分(顺式香叶醇、香茅醇)是按一种特别的比例关系存在的。不良商家想要造假玫瑰,添加部分的主成分和特征成分,虽然可以检测到相应的物质,但是它们互相之间的比例肯定不同于正常和完整的玫瑰精油的比例。当然也可以假设,不良商家愿意不限成本的做到和纯玫瑰精油一样的物质成分和比例关系,但这肯定也违背了他们原本获得利益最大化的初衷。

简单一句话概括:精油作假,不管是添加还是提取,想要骗过专业仪器的检测,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这也是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读懂精油标准的重要性。

另外,分享一下林承杰老师课后交流时提及的——充斥于市场上的“精油”几种常见的造假方法:

➀ 纯植物精油中添加植物油等基础油进行稀释

➁ 纯植物精油中添加挥发性溶剂进行稀释(ps:所以说滴在面纸上看挥发度来判断精油的真伪这一方法,真的是各种不靠谱。)

➂ 纯植物精油中再添加主成分和特征成分,进行成分修饰

➃ 使用主成分和特征成分进行调配的香精冒充纯精油

这些都不是正经的纯植物精油哦~~~大家擦亮眼睛,练好鼻子,把自己练成最直觉准确的“真假辨别仪”~~

芳疗是个太大的学科,看的角度不同,视线就完全不同。期待可以从我接触到的不同的角度,给大家一个参考。也期待芳疗的种子,传播下去,找到各自合适的土壤,发芽,扎根。

  • 文章来源于学员小圆子归纳分享(有删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