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头条:中国人如果不懂中国书法这一点, 就有点可惜了!
曾有人提出这个问题,中国书法,是不是越古老的作品越好啊?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值得我们去探讨。可能在我们的经验里,我们认为好的书法作品一般而言都是很古老的,或者说都是离我们这个时代相去甚远的。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我们当代的一些书法作品,可能就会受到我们的贬低,而一些古代的书画作品,就会受到很高的赞扬呢?这其实牵涉到一个历史评价的问题。
点击加载图片
让我们岔开这个话题,去谈另外一个东西,那就是什么是经典,什么是艺术上的经典。我们之所以要谈这个问题,其实就和开头提出来的那个问题是类似的。如果我们弄明白了经典是怎么形成的话,那么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好像年代越早的书画作品,对它的评价就越高了。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好像留下了很多经典,文学经典,艺术经典、绘画经典、音乐经典等等经典,那么这些经典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如果我们去考察一个经典的形成,我们会看到,经典其实是一个年代之中,慢慢的流传下来的,一些经久不变的,受到人们欢迎的东西。
点击加载图片
所以经典的特征就是慢慢的,受到人们的选择、喜爱以及慢慢沉淀下来的,它是这样的一个产物。它被人们认为是好的,是美的,是善的、揭露深刻的东西,以及摆到了人类艺术和各个领域制高点的位置上。所以经典具有被挑选性。被挑选下来的东西显然是经过人们层层筛选才能流传下来,因此这些被精挑细选流传下来的东西与某一个时期正在流行的,好的,坏的东西放在一起比较的时候,人们就会倾向于认为那些经典的东西是好的,那些古老的东西是好的,而时下流行的东西则是不好的,这样的话其实就是有一种不公平的比较存在了。
点击加载图片
就好像一大推被精心训练的运动员和一群普通的爱好者之间进行比赛一样,人们当然认为运动员是比爱好者要专业的多 ,要好的多。这个道理显而易见,但是一旦放在了经典和流行的对比上,人们就开始觉得不一样了,便不能很好地觉察到这种经典与流行对比下的不公正性、失衡性。所以慢慢的,这样比较的话,我们就会倾向的认为那些古老的东西确实比我们现在流行的东西要好。所以人们就会形成这样的一个刻板的印象,越老的东西越好。此外,越老的东西越具有稀缺性,一旦某些东西有了稀缺性之后,那么这便东西的价值就变得非常的可观了。比方我们说黄金。黄金在现代经济史上的地位是特殊的。黄金是世界货,又具有收藏价值,世界上的大多数货币都选择了金本位制。呢那么为什么黄金能够有这样的特殊的功效呢?就是因为它是稀缺的。
点击加载图片
同样的,我们在收藏界也会看到,越老的东西,其实他也是越稀缺的,那么越稀缺的东西,它的价值就越高。而人们认为价值越高的东西,可能所包含的。文化价值就会越高,那么就会倾向的认为越老的东西也就越好了。这一点也可以在书法中得到体现,我们可能认为越老的东西,越久远的书法家,他们所写的东西是越好的。比方说如果你现在有一个王羲之的真迹,那么你这辈子的财富就都不用愁了。即便是你没有王羲之的真迹,只有古人临摹下来的摹本,比方说《兰亭序》的摹本冯承素摹本,也是价值很高的。
点击加载图片
但是你说除了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所具有的艺术水平的确很高之外,有没有稀缺性和不可代替性的因素在其中呢?当然是有的。所以,你会看到,即便是后来被证实是伪作王羲之真迹的赝品或者说临摹本,也能拍卖出很高的价格,原因就在于它的稀缺性。空气是无处不在的,空气没有稀缺性,所以空气是免费的。当然,一个空气都要付费的地方肯定是可怕的。因此,那些被我们视为圭皋的东西,他本身到底能有多少真正的艺术价值和美呢?还是说,因为稀缺,所以他变得更贵、更好了呢?我们其实可以回想一下,有哪些东西又是永恒鄙陋的呢?有哪些东西又是永远高贵的呢?
点击加载图片
我们在谈到宋代的文学的时候,都会认为宋代的文学成就最高的是他的词。但是如果你真的去看宋代的文献记录,他们对词的认识其实是非常的让人惊讶的,他们认为词就是一种小玩意儿,是一种不被他们所重视的,不务正业时写的东西,他们认为他们写的诗才是正儿八经的一些文学的作品或者说进行一些文学的创作。但是今天我们来看的话,词地位远远高于他们的诗,至少在知名度上是这样。所以古的东西,老的东西一定好,是站不住脚的观点,厚古薄今是危险的。这一点在书法上尤其注意。书法师古师今到底哪个更好还需要一番讨论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