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我嫂子看不起穷亲戚,让她滚回娘家去”,婆婆:该滚的是你
我有酒和茶。
你有故事,就来找我。
01
人的习惯和观念,都有一个慢慢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会经历外部的影响和自我的转化,最终形成的观念和习惯合理了,就会终生受益,反之则会对自己不利。
就像宫部美雪《所罗门的伪证》当中的那句话:“没人跟你说过吗?老是做鬼脸,会真的长成一副鬼脸的。”虽然这是一群小孩子在玩审判游戏的过程中说出的话,但却很深刻。
“老是做鬼脸”这种行为背后,是一种自我转化的错位,不光是做鬼脸,很多事都是一样,明明错了却一直在做,要么是你自己一意孤行,要么就确实是“没人跟你说过这样做不对”。
类似的种种小细节,都会影响我们的观念和习惯,把人生定格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去看,我们不难从一个人的习惯和观念中推断出他有过怎样的过去。
闺蜜小燕在谈及她的小姑子时,就提到过这方面的问题:“在婆婆跟我说他们家的事情之前,我就从小姑子平时的表现推断过她的过去。表面上看,她是个嫉恶如仇的人,而实际上,只是虚张声势,因为她不懂什么叫嫉恶如仇,分不清是非对错,这不难看出她在成长的过程中要么没人教,要么被教错了,要么是自己一直坚持某种错误的觉悟。”
02
虽然说女人应该在结婚前对男人及其家人了解清楚,但真要面面俱到把每个人都了解透彻,也不现实。比如小燕,她婚前就没有去深入了解小姑子,只是对她老公阿潘和婆婆做了了解。
她的婆婆对她还不错,婆家唯一总是跟她唱反调的人就是小姑子,表面上看就是小燕前面所说的“嫉恶如仇”,不管小燕说什么,她总会及时怒怼;哪怕是阿潘和婆婆说了有关小燕的话,她也会发表意见。
小燕曾经问过她:“我到底哪里得罪你了?”
她答不上来,只用冷哼回应,之后还是像之前一样,处处跟小燕作对。
阿潘只是让小燕别理她,其他什么也没解释,这就使得小燕一直不知道小姑子到底经历过什么,只是觉得她在成长经历肯定不寻常。
之后婆婆去照顾小燕坐月子的时候,带着小姑子一起去了,她和小燕之间就出现了矛盾。之前她们俩有矛盾都没有当着婆婆的面,这一次当着婆婆的面,效果就不一样了。
小姑子既然看不惯小燕,住在他们家的时候肯定不会安分,一会儿摆弄这个,一会儿又摆弄那个,小燕只是提醒她不要把家里弄乱,她就借题发挥跟婆婆说:“妈,我嫂子看不起穷亲戚,让她滚回娘家去!”
婆婆的回应让小燕很意外:“该滚的是你!”
等到小姑子离开以后,小燕就试着跟婆婆聊起他们家的事,这才从婆婆口中得知小姑子的成长经历:“当时她出生以后,她奶奶嫌她是个女孩,不待见她,她外婆就把她接走了,虽然我时常去陪她,但毕竟是跟着外婆一起长大,她外婆又总说我在婆家没本事,不想让我管她,只想自己带,她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之后回到家就不服管教了,怎么对她好都没用,虽然我有责任,但事已至此,也是没办法的事。”
他们家有问题的不只是小姑子,小燕说:“我婆婆自己也很无奈,因为这一切都是因为她没有好婆婆,她婆婆不懂大方包容,晚年之前在家里作威作福,但等到晚年以后并没能享福。我婆婆说她早就吸取了教训,不管是做婆婆,做母亲,都力求大方,为的就是不让自己走她婆婆的老路。”
小燕说她确实能感受到婆婆的大方,虽然她没能纠正小姑子的观念,但是却从来没有因为小姑子叛逆而跟她红过脸,说等小姑子年纪再大点或许就好了:“如果小姑子真能变好,我婆婆确实可以实现'越大方,越好命’的愿望;即便小姑子没变好,有我和我老公养着她,她的生活也不会太差,只不过,她可能会一直觉得对小姑子有亏欠。”
03
每个人内心都渴望完美,但人生无常,有时候不是我们想怎样就可以怎样。即便是小燕的小姑子,她也有自己想要追求的完美,只不过,如果她的观念和习惯不加以纠正的话,她追求完美的路可能会很艰难。
虽然说她小姑子观念的养成经历很复杂,她婆婆也有失职的地方,但就事论事,从她婆婆个人的角度来说,她对自己观念的纠正和完善,还算不错。
如果她婆婆身边都是她婆婆的婆婆那种人,她再大方也很难有好名。而如果身边多是小燕这种人,儿子儿媳都很懂事,她的大方就可以换来好命。
其实这种觉悟不能等到已经步入晚年的时候才有,否则你得罪的人太多,就算悔改了,也未必能有好日子过。小燕的婆婆就觉悟得比较早,否则小燕的老公估计也会跟她小姑子一样不懂事,这样的话,她婆婆的生活就难免不好过。
再放大一点来说,“越大方越好命”这种觉悟本身,以及生出这种觉悟的思路,是每个年龄段的人都应该具备的。在我们观念和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可以多参考下别人总结的比较合理的觉悟和思路,这样有助于完善我们自己的观念和习惯。父母子女之间也可以从这个角度相互影响,只有把观念和习惯层面的东西完善了,相处起来才会真的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