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鞋老人
我家的小区毗邻一条马路,来往的车辆和行人很多,在小区正门的拐角处,终年停靠着一辆修鞋的两轮手推车,车的主人是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我认识他也有五六年的时间了。
与老人的初识,是因我买了一双新鞋需要上鞋掌,于是,在小区周围寻觅修鞋的地方。无意间,发现了老人的修鞋摊位。城市里的修鞋摊位,简陋的,在路边支一个棚子,四面通风;高级一点的,租一个小门市,舒适得很。而老人的修鞋摊位很是特殊,在一辆两轮推车的四周焊上一米多高的铁皮,再在上面罩上一个弧形的铁皮棚顶,后面开一个供人进出的门,还富有创意地在两面各开了一扇窗户,俨然就是一个移动的房屋。很是惊奇于他的创意,不由自主地,我走到摊位前,一抬脚,跨进了老人的摊位棚中。
七十多岁的老人,精神矍铄,健谈得很。我坐在旁边的木板椅上,一边看他干活,一边与他攀谈起来。没想到,在闲聊的过程中,才知道,他的家乡,竟然是我工作的中学所在的乡镇,他的女儿在我所在的小区买了楼后,才把修鞋的摊位挪到这里。
谈到他的女儿,老人的语气里满是自豪。他说他的女儿就是在我所在的中学毕业的,她很聪明,每次考试差不多都是年级第一。毕业时填报中考志愿,她的女儿想当然地占据了一个中师的名额。毕业后,回到所在乡镇的一所小学,当了一名小学教师。
我说:“你的女儿这么聪明,为什么不让她上高中,考大学啊?”老人停下了手中的活计,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在他的表情里,我分明看到了自责和后悔。他悠悠地说:“我也想让她上高中啊!可是,家里穷,供不起啊!上中师,可以早一点参加工作,减轻家里的负担。现在想想,那时让她上高中就好了,她一定能考上一所重点大学,就不至于像现在一样,在农村小学教书了,都是我耽误了她啊!唉……”长长的叹息,有着一个父亲对女儿的忏悔,也有着生活重荷下的无奈。
我于是转移了话题,说:“你的女婿很不错,我认识他。”是的,他的女婿也是一名小学教师,很有商业头脑,教学之余,做起了鞭炮生意,听说都有三家店面了。老人对他的女婿也是满意的,因为,女婿很孝顺,对待他就像亲生父亲一样,好吃的,好喝的,经常往他家里送。而他的外孙女就像她妈妈一样聪明,在长春市一所重点中学念书。说到女儿女婿一家,老人的眼中露出了一丝幸福,那时父辈对子辈美好未来的憧憬。
在交谈中,我感到老人谈吐不凡,和普通的修鞋老汉很不一样,对世事和人情洞悉得甚是分明,我隐隐地感觉到,老人,一定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我难掩自己的好奇心,冒昧地问了一下他念了几年书。
“几年?念了多少年书都没有用了……”随着一声叹息,他开始娓娓地述说着自己的经历,他的经历,对于作为听者的我来说,无异于是一个跌宕曲折的故事。
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竟然毕业于兰州的一所铁路学院,六十年代初的大学毕业生,可像是金子一样的珍贵啊!可是,当时,中国和苏联关系的恶化,导致一大批学生没有被分到铁路部门,而他,也被分到了家乡长春,当了四年的中学老师。随后,那场众人皆知的运动开始了,作为地主出身的他,人生中遭受到了一场难以想象的灾难。四类分子怎能教书?最终,他被剥夺了教书的权利,随之,成了任人欺辱的对象。三番五次的抄家,使他家徒四壁;红卫兵的不断侵入,使他的大学毕业证无所踪;一次次的批斗,践踏着他的尊严。想一想,在那个年代,能有几个大学毕业生啊!可是,一切的机会都没有他的份,就这样,在时间的消磨中,他的专业知识被荡涤干净了,他的满腹抱负都淹没在岁月的河流中。终于,他成为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农民。
那时,年轻的他经常嗟叹命运的不公,痛恨人性的险恶,面对着没有希望的未来,他万念俱灰,经常在深夜里,独自一人来到村外的树林中,一次次地用拳头击打嶙峋的树干,手上渗出了鲜血他也不停止,就是想让这身体的疼痛来减轻心灵的痛苦。是的,经历过苦难的人都知道,对于心里的痛苦来说,肉体上的疼痛根本不算什么!
终于,运动结束了,人生中的春天来了,可是,他也人到中年。他想重拾自己的专业,可年届四十的他,已经没有精力再去专心读书了。成了家,有了孩子,家事的拖累让他忘记了曾经的豪情壮志。为了生活,他凭着自己的聪明,学会了修鞋的手艺。于是,在镇里合作社的门口,搭建了一个修理铺,开始给人修鞋,修拉锁。
女儿渐渐长大了,上了中学,他每天早早地把女儿送到学校,顺便,把班级的炉子生上火。老师感激他,对他的女儿很是照顾。而他的女儿也没有辜负他的一番心血,考上学,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
我坐在车上,两边的窗户敞开着,窗外是川流不息的车流,走动频繁的路人,而老人小小的修鞋摊,就像汪洋中的一条船,淹没在城市的车流人海中。我专注地听着,好像世界都已经静谧无声,只有老人的话语,一句句地流进我的耳中,注入我的心中。老人命运多舛,可谓充满波折,可是,现在,老人的话语里已经没有曾经的抱怨,讲述这段经历时,就像在讲述一件听说的故事一样,淡淡地,静静地。这是老年人才有的心态,年轻人是无法理解的。
从此,每当经过这里的时候,我都会和老人寒暄一番,渐渐地,成了熟人。不只和我,我发现,周围的居民大多都认识老人,这在户门一关,不相往来的城市居民里是很少见的。曾经有一位年逾八旬的老汉,和老人聊得甚是投缘,知道老人在这里修鞋,认识的人多,于是,让老人给他到了适婚年龄的孙子介绍对象。老人惦记在心里,和到此修鞋的附近居民闲聊的时候,多方打听,遇到合适的就让他们见面,虽然最后婚事没有说成,但那位老汉很是感激他,还请他下了一次饭店。
冬天的时候,老人会在车棚里面生一个炉子,小屋很是暖和,寒冷被阻隔在外,经常有一些街边小贩和出门闲逛的邻居到此小坐一番。老人见多识广,为人又十分的和善,是一个很好的闲聊对象。
曾经有一段时间他的修车摊前的门总是紧锁着,老人不知道干什么去了。每次经过这里的时候,我总是很担心,毕竟,他是一个近八十岁的人了。岁月总是很无情的,它不分人好还是人坏,到时候了,都会把人带走。
没想到,今年春季,杨柳青青,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发现,他的修车摊的门又打开了。于是,在一日下班后,我又来到他的修车摊前,不为修鞋,只为了再看一看他,和他聊聊天。他又老了许多,头发也短了,只漏出了白白的头皮茬。此时没有顾客,他静静地靠在车壁上,打着盹。听见有人进来了,睁开惺忪的睡眼,看着我。当认清之后,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和我打着招呼。我说没什么事,今天下班早,聊一聊。他让我坐下。我坐在木条椅子上,问他为什么这段时间没修鞋呢?他说,去年住了一段时间的医院,刚出院不久。他在近郊也买了楼,可是,因为外孙女上高中,女儿和女婿要在外孙女学校附近租房,方便照顾外孙女,于是,他又来到这里给女儿看家。
女儿让他在家好好休息,不要出来修鞋了,可他说在家呆不住,并且说,他出来修鞋多多少少能挣一点,自己没有劳保,在这里的吃穿用所需的花费,修鞋,是能挣出来的。女儿同意了,他又开始了修鞋的营生。
在闲聊的时候,提到了他的同学,他的那些同学,大多数都当了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领导。我说,你为什么不以同学关系找找他们,为自己谋一份正式工作,老了也好有个依靠,省得现在这么辛苦。老人说,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不是和知近的人,我从来不提我上过大学的事情。“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该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你也不要去想方设法地得到。现在回头一想,老天待我也不差,虽然自己吃了一辈子的苦,可是,在吃苦的时候,锻炼出了一个好的身体,磨练出了一个好的心态。现在,我的那些当官的同学,大多数都已经去了,有的同学因为没有抵挡住生活的诱惑,虽然当了大官,但是,现在被双规了,想一想,还不如我这个平头老百姓呢!
看着老人一脸的安然,我的心也变得坦然了。岁月是一条河,人在经历了大浪淘沙后,总会淬沥出生活的真谛,老人对人生已经看透,所以,学会了在世事中恬然。世人总是对地位尊贵的人以无尚的景仰,可是,细细一想,只有在这些经历了人生中的苦乐酸甜的普通老人的身上,我们才会学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