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其适茶阳城

自适其适茶阳城

黄启键

有人说,汀江边的茶阳古城似乎被时光遗忘。我不以为然。

透过历史云烟,不难发现,客家先祖离开中原故土迁徙繁衍历程中,由闽入粤进入埔潮、嘉应及广东其他区域,乃至南洋诸地,位踞汀江枢纽节点的茶阳,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据史料记载,从魏晋时代开始,因战乱、动荡,中原汉人大规模南迁,其中一批移民,辗转到达福建宁化石壁驻足中转,然后又沿着汀江水系,转迁至闽西上杭、永定和广东古义招(大埔、程乡)地域。晋义熙九年(公元413年),东晋王朝为安置移民,设置了义招县,有“招募北方移民”之意,这是大埔历史上第一个县名。隋大业三年(607年)改义招为万川县。明嘉靖五年(1526年),定名为大埔,县治设在茶阳。1961年,县治由茶阳迁到湖寮。由此可知,茶阳作为政治、文化中心,长达435年。

汀江是世界公认的客家母亲河,发源于武夷山南麓东侧的福建宁化县治平乡赖家山。因流向从北向南,古人按八卦方位称为丁水,后“丁”加水成“汀”,故名“汀江”。汀江进入大埔境内之前,已汇入福建宁化、长汀、武平、上杭、永定五县众多溪河水源。在茶阳狮山下,又注入漳溪河、小靖河,随后流向下游三河坝,与梅江、梅潭河汇合成韩江,千里入海。千百年来,客家人栖居在汀江两岸,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传承发展。

茶阳古镇地形为狭长小平原,周边是层峦叠嶂的高山。南端有座金字形的山,自古至今叫茶山(亦叫金山)。汀江由北向南而来,小靖河又蜿蜒穿过小平原,古镇依山傍水,踞于茶山之南。按阴阳学说,南阳北阴,茶阳据说由此得名。

漫步古城,会深深感受到山高水长的大千气象。四周逶迤而至的群山,凝聚着青翠的张力。滔滔江河水挟带着自然界的灵动力量滋润着古城,更有鹤顶峰被古人用以祛病健体的“神奇矿泉水”,续写着不老的传奇。感受山脉水脉之余,更动人心弦的恐怕是这里赓续不断的人文血脉了。

文物和古迹可以映射一个地方的人文历史。科举时代,中举不易,登进士科难,而父子进士更是莫大荣耀。大埔历史上,曾出过七对“父子进士”,而茶阳就有两对。古镇学前路,大埔中学校门正前方,竖立着一个壮美的“父子进士”牌坊。牌坊均由石预制件叠构而成,由前后三排左右四列共四根正柱、八根附柱作为支撑,柱间梁枋相嵌,逐层构造。

牌坊正面雕刻“父子进士”四字,背面有“丝纶世美”四字匾额,坊顶柱间镶有双面阴刻“恩荣”二字的双龙腾云额。上下额还阴刻着父子二人官职经历。匾额两侧、横匾石梁、两侧小门顶端等处饰以龙凤绕梁、双龙戏珠、双狮滚球、仕官人物、花鸟动物等吉祥雕刻图案。造型古朴雄伟、结构严谨细致,雕花工艺精湛,令人肃然起敬。此牌坊是为旌表明朝饶相、饶与龄父子进士所建,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

若仔细观察,在“父子进士”牌坊两侧,还有两块旗杆夹石,竖着雕刻“大清父子进士饶”字样,是为纪念清嘉庆、道光年间饶芝、饶褒甲父子进士的。可能是先人已立“父子进士”牌坊,后人不便再立,便低调朴实地勒碑纪念。其实,就在附近还有另外两座清朝石牌坊。其中,“天褒节孝”是当时地方政府为旌表矢志守寡、艰苦抚养儿女的邬氏而立。据悉,邬氏内外裔孙先后有六人高中进士,其中包括“一腹三翰院”。可见茶阳崇文重教风气盛行不衰。

茶阳现存古迹遗址中,最为普遍的是书院、社学、学宫、官学、义学以及“私塾”,时至今日,规模最为宏大的是以大埔中学为代表的学校建筑。在世代相传的教诲中,有“唔读书,瞎目珠”之说,不少贫困家庭,宁愿举债也要供儿女上学。试想,在学前街,大埔中学的学子们每天进出校门看到彰扬诗书传家的牌坊古建筑,其表面尽管积淀着枯黑苔斑,但励志的作用不言而喻。

随处可见的古民居、古祠堂,叙述着古城久远的历史。清乾隆年间修建的饶氏宗祠诒谷堂规模宏大,门前立着五支功名楣杆标示着昔日辉煌,古城保存完整的饶氏古屋祠堂便有数十座。位于金山路的张氏家庙孝友堂,是清朝张氏各房系合资兴建,对于有“张半县”之说的大埔而言,老祠堂对研究客家源流和姓氏家族文化意义深远。国民党元老,中山大学创始人之一、首任校长邹鲁为纪念父母在“邹寿庐”原址重建的椿森第,经修缮后焕然一新,也为附近其创办的大埔中学平添一景。

自古以来,凭借丰沛的水系,茶阳形成了上溯龙岩、长汀,下达潮汕,连通梅县的航运、陆路交通枢纽,造就了辐射两省三县十三镇商贸重镇。始建于明清,兴盛于民国时期,涉及七条街道、长逾千米、店铺多达700间的骑楼群,在闽粤两省间名闻遐迩。这些沿河展开的街区,临街商铺前方由马骑状走廊连通,二、三楼上多为商家居住空间。青砖廊柱墙体、木制楼板铺栅、青灰斜顶屋瓦,显露古朴情调。有部分改造过的骑楼,首层为混凝土构筑,但风格依然保留民清特色。间或可看到侨胞修建的中西合璧的骑楼,其中,有罗马柱、拱形门窗、半月阳台的“旋庐”,尤为气派雅致。

毕竟时过境迁,骑楼老街区失去了商贾云集的繁荣景象。街道皲裂,墙体斑驳漫漶,沿墙管线显得凌乱。但餐饮门店、日用品商店、钟表家电维修及裁缝、理发店,依然市井烟火味十足。高福街数十间手工竹篾店,编织售卖箩筐、簸箕、提篮等竹制品,亦算成行成市。若遇见骑楼下有人摆茶摊,免不了会受到热情邀请品茗。至于卖笋粄、老鼠粄、牛肠肺、牛肉丸、企油饼的小食摊档,味觉诱惑力十足。听说,湖寮县城及周边村镇不少人,为吃一碗手工腌面,不惜驱车二三十公里前来老街“过瘾”。客味饮食,百尝不厌。

在这里生活过的,或是慕名前来的,都能在水文局定制在墙体的水位线标志,回想历年地势低洼的古城饱受洪水灾害的历史。仅存的300余米残缺明代古城墙不足2米高,由此可以判断,茶阳的街道因水患频繁而不断升高。近些年堤岸工程完工,上游陆续修建水电蓄水大坝后,骑楼不再遭受水浸。不少业态在调整,相当多的骑楼店铺仅保留了居住功能,也有的仅为外出者逢年过节回来祭祖纪念之用。骑楼街显得安详静寂,悠然自得。不时传出的喧嚣,那是游人在这里找到了回忆与共鸣。

恪守祖制传统,是客家人的一种坚持。到了迁居地后,又会与当地风俗结合,形成独有的节庆祈福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初十至十九的十天时间里,茶阳各地宗族众人依习俗惯例,举办迎神、迎灯“春游胜景”活动,族人也从仪式中增进交流,祈求新年盛景。花环龙、醒狮强劲舞动,八音大锣鼓齐鸣,为新春佳节掀起阵阵热潮。茶阳有“中国花环龙之乡”美称,花环龙是清朝下马湖村人独创的一种民间艺术。每条花环龙龙身由9至15节装饰了彩带、竹篾编织而成的圆筒组成,藏獒龙头形态逼真、神态夺目,舞动时可不拘场地高低大小,灵巧飘逸而不失威武洒脱,至高潮时整条龙抡成一连串的彩色圆圈,如同花环滚动向前,雄浑优美,淋漓尽致舞出了客家人奋发开拓的劲头。

于我而言,茶阳并不陌生。父辈曾在大埔中学读高中、从教。我也有不少中学、师范的同学是茶阳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大埔从事新闻工作,曾见证鹤顶“神泉”成为粤东首个面市的矿泉水品牌。到过太宁村采访蜜柚种植、养猪产业。了解过永定坎市煤炭在茶阳经水路中转的庞大产业链,试抽煤车司机递来的自卷烤烟被呛的情形历历在目。还采访过一粮油店老板转行做天津“狗不理”包子,在茶阳老街名噪一时的故事。也曾专门去欣赏过同学在太宁修缮一新的祖居碧宁楼。

趁着阳春三月一点闲暇,有幸再来到茶阳游览。感受这里的古旧况味,也体验这里的崭新打造。目睹历史的沉淀,也有感于当下无处不在的升华。

高坝街上“同丰”杂货店和太平路“同天”饭店旧址,曾经是苏区“中央红色交通线”在茶阳的重要节点。经修缮,活化利用的老县委旧址,唤醒了这一红色记忆。太宁村建立大埔最早的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开启邑内与封建制度斗争的先河,以及参与闽西革命斗争的历史,也在维修后的“义训堂”得到充分展示。经史实考证,位于育善街的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旧址,八一南昌起义部队于1927年9月19日在此成立了中国红色政权首个公安局。这里又成为茶阳红色旅游新名片。

沿小靖河逆流而上,茶阳城郊的河溪边完整保留着一条古老街道。由鹅卵石铺成的约二米宽的街道两侧,二楼木板楼阁飘出,古旧的木门和木铺栅,数十间砖墙灰瓦商铺、客栈沿街次第排列。街尾有座“广福桥”。这里是公路开通之前,广东和福建人货流通的关口。在没有机动车的年代,其繁华、不夜的旧时光可以想见。据称,当年南昌起义军在三河坝战役后,朱德率队曾辗转至此住宿一夜。

空气中弥漫着柚子花香,来到这个叫恋墩排头坝的村口,观赏造型奇特的古榕。粗大的树根严实地裹着一个数米高的椭圆形磐石的半边,磐石另一边则如斧削般垂直砥于泥土中。石头顶端,古榕分成几条粗大枝干向上向外延展,构成壮观的树冠。方圆数公里小靖平原以此树为地标。榕树叶被年前罕见的严霜冻枯,但下垂的根闪着嫩白的光泽,可见新一轮的生长已开始。此树形似腾空而起的蛟龙,被当地人称作“龙树”,常用香火供奉,平添几分神秘。同样神奇的榕树当属镇政府里的古榕了,这里为明嘉靖年建县之时的县衙所在。据记载,首任知县欧淮任上患病,自知来日无多,托人觅得榕树苗,带病栽植,并嘱咐员役“勿伤残,勤育护,以留百年之纪念”,并称“我之功过使后人知之”。从古至今,茶阳历代官员感其治埔业绩,均悉心培育。不管政权如何交替、历史如何演变,古榕树依然繁茂,绿荫广披,状如苍翠山岭。它年年枝叶葳蕤,点缀茶山新容。

百年前大埔华侨在海外南洋各国创办的茶阳会馆,是联络乡情、共谋福利的地缘社团,维系着大埔旅居海外游子乡情。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李显龙父子先后多次参加新加坡茶阳会馆周年会庆,并用地道客家话演讲,可见海外侨胞对茶阳的认同。

昔日煤尘笼城的景象早已销声匿迹。古渡口码头日渐被绿色植物占据,江面取代曾经穿梭船只的是翠绿江岸、万家灯火的倒影。看不到大拆大建,古宅第及街区修缮从容推进。电商加快了古城的节奏,乡村整治拉近了城乡距离。这是一个被江河水滋养的古城,也是漾溢着人文气息的魅力之城。

披戴着“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光环的茶阳,是博大精深的历史长卷。在岁月的淘洗中,保持着古韵内涵,也焕发着出新锐活力。有种恬淡的滋味,悠闲安静;保存古朴的容颜,舒适自然。这里看不到阻滞、沉沦,却有灵动生机。

古城茶阳,我看到一种生命现象:古而不旧,老而不衰。自适已成境界,必然乐得其所。

2021年4月18日23:39双界河畔

在文字爱好者的历练空间

这里有人物事物

这里有乡愁乡情

这里有生活感悟

这里有视角维度

这里有思考能量

这里有真诚善意

欢迎关注:

出门一笑大江横公众号

本文已获授权

来源: 出门一笑大江横 (ID:gh_a77ae3746dff)

作者:黄启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