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快速融入一个集体,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跟着笑。尽管笑的原因在个人和群体之间有很大的差异,但相同的笑点和社交场合的适宜的笑,一定能带给别人好的印象。人们也总说:“伸手不打笑脸人。”
不过你有没有想过,动物们也会笑吗?他们笑的原因和人类笑的原因相似吗?在人类身上,笑可以表达一系列的情绪,“呵呵”“哈哈”“哼哼”甚至“哈”的次数不一样,情绪就完全不同,从单纯的开心到极度的厌恶都能表达。许多动物都会在玩耍时发出在这种愉快的社交活动中才有的声音;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发声与人类的笑声非常相似。最近,科学家们对动物们游戏时的发声进行了研究,以了解这种现象在动物中有多普遍。
研究小组确认了65种在玩耍时“大笑”的物种;大多数是哺乳动物,但也有少数鸟类表现出嬉笑。根据一项新的研究,这项分析可以帮助科学家追踪人类笑声的进化起源。研究人员在今年4月19日的《生物声学》杂志上报道说,由于某些类型的游戏行为看起来像是打架,动物在游戏中可能会发声或大叫,以防止互动升级,变得咄咄逼人或直接打起来。研究报告的主要作者、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生物人类学博士生萨沙·温克勒说,与打架不同,玩耍通常是重复的,与其他社会行为无关。
当研究人员观察恒河猴时,他们注意到猴子们在玩耍时会安静地喘息。除了恒河猴,许多其他灵长类动物在玩耍时也会发声。温克勒和这项研究的合著者、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传播学系的教授兼副主任格雷格·布莱恩特(Greg Bryant)想知道动物的笑声是否会更普遍。温克勒说,他们回顾了几十项先前的研究,寻找任何动物在玩耍时发出的声音信号。
科学家们在研究报告中写道,他们的研究发现了几十个例子,其中关于发声信号的报道集中在哺乳动物上,尤其是灵长类、啮齿动物、群居食肉动物和海洋哺乳动物。许多这样的声音只发生在玩耍的时候,例如一只长尾猴的呼噜声(Chlorocebus aethiops),一只老鼠的超声波颤音(Rattus norvegicus),一只宽吻海豚(Tursiops truncatus)的哨子和叫声(Tursiops truncatus)和一只松鼠猴(Saimiri sciureus)的窥视声。研究显示,大多数灵长类动物,包括黑猩猩、大猩猩、猴子和狒狒,都表现出嬉笑的样子:从喘息的笑声、咂嘴的声音、咕噜的声音到咯咯声、颤音和尖叫声,五花八门的声音似乎都显示出了其愉悦的心情。尽管大多数笑的动物是哺乳动物,但两种鸟类——澳大利亚喜鹊(Gymnorhina tibicen)和凯亚鹦鹉(Nestor notabilis)在玩耍时也会发出声音。
在2017年对生活在新西兰的凯亚鹦鹉进行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如果他们录下凯亚鹦鹉的鸣叫笑声并通过扬声器播放,其他凯亚鹦鹉也会忍不住跟着发出这样的声音。就像我们听到别人开心的笑,也会忍不住跟着笑一样。研究表明,在描述鱼类、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研究中,有关笑声的报道明显缺失,这可能是因为这些动物群体中连是否存在娱乐形式有关。人类的笑声被认为起源于玩耍,这一假说得到了许多灵长类动物与玩耍有关的喘息笑声的支持。温克勒说,人类的笑声可能是从一种类似的喘息声演变而来的,“随着进化时间的推移,这种声音变成了我们今天使用的'哈哈哈’的声音。”
研究人员称,人们在玩耍时仍然会笑,但我们也会将笑融入语言和非玩耍行为中,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各种情绪。人类的笑声有个重要点明显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笑声,那就是音量。人们经常大声地笑声,相比之下,当大多数动物笑的时候,声音是非常低的,它们的声音刚好足够让同伴听到。
后记
这么多动物在玩耍时都有类似的发声功能,笑真的太强大且神奇了。但我们人类的笑声确实有更多独特的地方,这也是未来研究笑声起源的一个重要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