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源于上个月做了一次体检,鉴于肝功能指标不好,医生建议戒酒,网上也说,喝酒对于男人危害还是蛮大的,第一就是记忆力减退,第二大危害就是..第二大危害就是,卧槽,忘了!反正就得戒酒。于是便有了长这么大的第一次戒酒,最终戒了一个多星期后,戒酒计划,卒!
有这样一个关于酒的故事很有意思,故事说有一农夫酿酒,一个道士给他说要往里面滴三滴不同人的血,早上遇到一个文人,给滴了一滴血。时近中午,又过来一个武将,也给滴了一滴血。等到酉时,天已昏黑,过来一个疯子,农夫无奈让疯子滴了一滴血。此时,酒缸内突然飘出奇异的香味,尝之,醇香溢口,清凉甘冽。农夫于是在缸上做个记号,写了个酉时的酉字,点了三个点,意思是那三个人的三滴血,于是就有了酒字。时至今日,喝酒之人,一开始文质彬彬,是享受那个文人的气质,喝到中途,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表现的是武将的风范。喝到最后,语无伦次,体面全无,那便是疯子的血在作怪!故事虽不堪考证,但却道出了酒的真谛。正是这加了三滴血的酒,使得咱的历史那么的绚烂多彩,佳人与佳话倍出,醉了刘伶,狂了诗仙,张扬了曹孟德,书写了鸿门宴,湿了清明杏花雨,瘦了海棠李易安。正所谓杯里乾坤大,壶中岁月长,历史源远流长,哪能离开酒的影子。如果以酒字为飞花令,我感觉我还能坚持几轮,不是我对古诗有多熟,而是古人关于酒的佳句太多,想想也是,古代科技不发达,喝酒可能是最主要的娱乐方式了吧。
老乡曹操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李白斗酒诗百篇,不喝酒,也没有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杜甫不喝酒也不会有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韦应物说: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杜牧找不到喝酒的地方,问牧童,才有: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每次读到白居易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都想约三五好友喝点;
苏轼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韦应物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的意境,让人回味无穷;
唐寅的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让人羡慕不已。
就是历史上的女词人李清照,都被后人说她是写最清新的词,喝最浓烈的酒,把她分到婉约派,估计她自己都理解不了,沉醉不知归路,误入藕花深处,放到现在,妥妥的不让人省心。
当代诗人艾青有首写酒的诗,把酒的特性描写的淋漓尽致:在我戒酒的那段日子里,听着好像很长时间,其实也就一个多星期,期间也参加过酒局,有朋友的,有公务的,但明显感觉,如果不喝酒,在酒桌上就像个外人一样,假如你一直都不喝酒还好,如果原来无酒不欢,现在突然戒酒,真的就像是酒桌上的“罪人”一样。老友相聚、新友相识、招待客户、接风送行、高兴烦恼、请客吃饭等等,都少不了酒,说不喝就不喝,你还要不要朋友了。说到这不得不说些伤感的,人到中年,我想都会感觉朋友越来越少,手机通讯录里有成千上百人,而你真正想和他一块喝点小酒的也就那么几个人,真正的朋友一定会越来越少,因为走着走着方向不同了,性格不相容了,地位悬殊了,也许原来曾有一些人想和他好好聊聊,喝喝酒,吹吹牛,说说心事,随着时间流逝那个熟悉的人早已不再拥有曾经的情怀,失去分享和喝酒的欲望,也许就是散场的开始吧,只是成年人的离开都是默默的,不会像小时候那样直接说:我不和你玩了。扎心了,老铁!不过,我们不要在乎失去谁,而是更应该珍惜还有谁,人这一辈子,有二三知己,已是幸事!不过酒品见人品,少些套路,多谢真诚,总是不会错的!我要是不写这一段,怕众多男士的家属们骂我,酒是好东西,有时也是坏东西,就像武器一样,在好人手里就是保家卫国的帮手,在坏人手里就是作恶的帮凶,劲酒的广告语挺好:劲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哦。如果真的是身体不允许,真正的朋友是不会在意你不喝酒的。人到中年,身体肯定不如往昔,控制饮酒总是有必要的,也不要把戒酒挂在嘴边,事实上会对自己说,再喝最后一次,下次再戒。艾青上面诗里也说:她会偷走你的理性,她是倒在火上的油,会使愚蠢的更愚蠢。还有就是如果您酒后无德,我还是要劝你别喝酒,那是糟蹋了酒。喜欢喝酒,并不是多喜欢喝酒,多喜欢酒的味道,更多的时候,喝酒是一种精神寄托。也可能是辛辣的酒入喉后就能忘了生活的苦,也可能是不喝点酒睡不着觉,也可能是酒后微醺的状态可以回忆美好的过去,也许是喝了酒才能勇敢面对明天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