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写作的学习要做到3个字——读、背、写

在儿童的各学科学习中,阅读见效最慢,写作见效最难,因为“见效”时间线太长,“见效”标准太模糊,如果家长自身没有长期丰富的阅读经验,没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有的时候真的只能靠感觉去评估孩子在阅读与写作中的能力提高度。尽管阅读与写作的学习如此之难,但仍然有一些通用的方法可循,为大家浅解一二:

01  老生常谈:多读

据说,杰出的德国语言天才希泊来,每门外语的学习时间只有3-6个月,他学习的秘诀就是:朗读,反复读同一篇文章,从早到晚,孜孜不倦,哪怕被房东老太太赶出去,也不停止。可见读之大效。而丰子恺先生也有一种独特的读书方法:只要见到一篇好文章,一定会反复读上22遍,他说,只要把文章读熟,就会渐渐地背诵出来,多读成诵,乃记忆之本。

02  为了考试:多背

背诵也是中国传统语文学习方法之一,它是通过诵读的方式去记住相关的知识或阅读材料。一些经典文句、音形义,一定是要加以背诵的。特别是中国的古诗文,在不太理解的情况下也要进行强记,因为往往背诵后更易理解,理解后才能更好地运用。要注意的是:背诵中的强记和死记是不同的,强记是要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进行记忆,比如寻找关键词串连、地图法、列表法、边读边写法等等。

03  再次啰嗦:多写

一说写,家长们往往自动将其归为写作文,其实除了作文以外,日常的小日记、课堂笔记、读书中的批注、摘抄等都是写。动笔本身就是较高层次的记忆,边读边写、边想边写一定比光读光想有效得多,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好记性不如赖笔头”这句话是没错的。


阅读写作中要养成的习惯

读、背、写,看上去平平常常的三个字,就是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无他。围绕这三个字,我们应该努力地在孩子日常学习过程中去培养他们一些好的习惯。

一是见好文即大声诵读,感受文句的优美和情感的丰沛,对于自己倾心的文段,可背诵记忆,以丰富自己的语言“仓库”。

二是海量阅读并学会有所选择,现在的图书市场鱼龙混杂,童书市场增长非常快速,众多作者涌入,各种盗版横行。家长要学会辨别,不仅要鼓励孩子多读书,还要主动选择经典好书,品质优良的课外书提供给孩子,让他们有所选择地去阅读。

三是尝试思考与质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孩子的阅读要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经验的丰富,敢于对书中内容、观点、写作手法进行思考,甚至是质疑,这是深阅读的准则。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家长要进行平和的解释,如果问题或观点有失偏颇,家长也要有理有节地阐述正确的或自己的观点,给孩子以思考的空间,切不可严词打击,让孩子失去思考和质疑的勇气和能力。

四是坚持多用笔写,不仅是写作文要写,对于阅读中遇到的好词好句,可以随手记在自己的摘抄本或摘抄卡上,也可以把对书中的某个观点、情节的想法、疑问写在书的空白处,还可以把心中所想写成百十字的微博,发到网上与网友分享讨论......多写就会发现,这是表达自己观点,提高自己思考、写作能力的一个好办法。

五是一些基本规范要尽早形成,比如:书写工整、规范——不要求孩子的书写和书法一样,但一定要工整、清洁,笔划规范,让人能更好地、更加轻松地阅读你的文章;善于聆听——表达不仅是说,还要学会聆听。孩子处于旺盛的成长期,要培养孩子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明白世界之大,要学会从他人处汲取有用之东西,除了阅读,就要更专注地去听。自己动手,多用工具书——网络发达,现在学生凡遇疑问,不是问老师、家长,就是去网上问网友或搜索引擎,大概是因为工具手太过繁重,不想上手,但其实从小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会大有益处,因为工具书更加权威、准确、完整,避免了网络的一些疏漏,工具书有大量延伸内容,查一字,可得多词、多句,是不可多得的“老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