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落如歌,当下即禅
红尘中的人们都懂得“饥来吃饭,困来即眠”的生活规律,但在人生旅途中本该安歇时又总是因为有太多的牵挂和无奈,狂心不息而不能安住。正如唐代大珠禅师《顿悟入道要门论》所说:“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般思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如此,错过眼前,放弃当下,一路疲于奔命,其心不安,其身疲惫。
有位禅师在庭院里向沙弥讲示佛理,突然刮起一阵风,从树上落下了好多树叶,禅师便停下讲授,弯着腰将树叶一片片地捡起来,放在口袋里,在旁的沙弥劝说道:“师父,不要捡了,反正明天天一早,我们都会打扫的。”
禅师不以为然地道:“话不能这样讲,打扫,当然会变得干净,但是我这样拣,终有一日也会变得干净的,多捡一片,就会使地上多一分干净啊!”
沙弥又劝道:“师父,落叶那么多,您前面捡,它后面又落下来,您怎么捡得完呢?”
禅师边捡边说道:“落叶不光是在地面上,落叶也在我们心地上,我捡我心地上的落叶,终有捡完的时候。”
捡拾地上的落叶,不如说是捡心里的妄想和烦恼,大地山河有多少落叶不去管它,心里的落叶捡一片少一片,禅者,只要当下安心,就立刻拥有了大千世界的一切。禅者要求随其心净则国土净,故人人应随时随地除去自己心上的落叶,追求心灵的泰然。
不仅是禅,儒家也主张凡事求诸己,禅者要求随其心净则国土净;儒家讲究个人清而世界清。虽然说法不同,但其道理是一样的,不过是换了一种表述方式罢了。
而且,类似禅者捡拾内心“树叶”的故事,在儒家也有。孔子的得意弟子曾参就曾提出过“吾日三省吾身”的说法,跟前面两个禅者的故事是同样道理的。
不管是禅者、儒者,还是一个普通的民众,想要获得内心的宁静,都需要自省,需要从自身找问题,懂得清扫心里面的“树叶”。只有这样,禅者才能悟道,儒者才能明世,普通人才能知礼。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