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文学少年的成才路 ——记富春三小文学才子陈泽铭
富春赋
富春三小 六(6)班 陈泽铭
古今之佳秀者,唯富春而已矣。衔远山,吞钱塘,浩浩荡荡,气象万千。人杰地灵,文华喷涌,真可谓青山不墨兮千秋画,绿水无弦兮万古琴。
若夫晨曦微露,东方渐明,层云飞渡,似升玉屏,如降银河。春盈暗暗生天际,无言更尽凭栏意。至若春和景明,艳阳当空,江浪滚雪,碧柳迎风。浪蝶漫舞兮聚锦,莺燕歌语兮成韵。江阁凭临,石栏闲倚,一水净连天际碧,群山向秀雨余青。斜阳西下,炊烟袅袅。波光熠熠弄清影,暗香盈盈渡渔舟。霞影流光兮琼杯,彩光艳艳兮金盏。潮声响自兮东来,白鹭栖息兮静立。万座山峰涨金醅,千株佳木洒玉液。画阁江城梅作调,兰舟野渡竹为歌。晓月而起,银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江中。琴调轻弹,杨柳月中潜去听。水亭醉夏,熏风透出碧筒香。
此变化者,富春之朝暮也。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且夫春江两岸多名胜,沿江左而上,有一山临江而立,远望似鹳,故名之曰鹳山。常年葱郁,山水一色。春夏之交,拂水飘絮送行色。秋冬雪月,一片幽香冷处浓。月桥花院,锁窗朱户,侯馆残梅,溪水柳细。寒塘渡鹤影,庭烟敛夕枫。
沿江右而上,有一小镇,镇中有良田美竹桑竹之属,胜似彭泽桃源吕梁龙门,故曰之龙门古镇。入镇中,似回古时,土墙木楼,角檐门槛。此乃东吴大帝孙权之故里也。想当年孙仲谋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舳舻千里,旌旗敝空,挥师北上,吴越服,东南收。又火烧赤壁,水战曹兵。致使鼎力三国,威震华夏。
江回路转,便得一渚,曰东洲沙。渚上墨竹丛生,水荡芦影。洲中有一草庐,乃黄公望所结之庐。公望曾在此处,挥毫泼墨,取彩丹青,绘就春江十万峰,写下苍茫四时景,终成一图曰《富春山居图》。声鸣海外,通声天下。远观此图,翠峰如簇,澄江似练,旭日幽云,冷香玉林。近赏此画,悬泉飞瀑,猿啸鸟鸣,直湍跳珠,猛浪若奔,竹丛连绵,雪柳披金。真可谓天降神笔绘富春,地生圣者游仙山。
富春之地人杰地灵,俊彩星驰,比以董皓、郁达夫等贤人智士。清朝之时董皓当朝,可比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且言郁达夫,小轩窗下执笔,羊油灯前读卷,十年半载,满腹经纶,千字散文,圣哲之思,如对文章太史公,又似哲学周敦颐。丹心为国,热血可忠。公望之墨妙,达夫之笔精,董皓之文盛,此乃富春之大幸,感慨系之矣。
观今之富春,民众受天灵文华之感,皆诵读经典。车水马龙,户列珠玑,市盈罗绮,香车宝马,华盖流苏,画楼彩阁,富裕阳光,名副相实。且夫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骄奢则不能励精,险燥则不能长盛,年与时驰,须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如此之方能,迢迢不断春江水,代代无穷富春人。
13岁文学少年的成才路
——记富春三小文学才子陈泽铭
4月的一个平常日子,对于富春三小六(6)班班主任张利华老师来说,是不同寻常的,她收到了一份来自“全国新课标写作才艺大赛组委会”颁发的邀请函,她的学生陈泽铭同学写的文章获得了“文心雕龙杯”全国写作才艺大赛一等奖,获此殊荣的同学将有机会参加今年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全国校园文学新星采风夏令营”活动。今年暑假参加的夏令营,可以倾听名家讲座,和名家对话,进行才艺展示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这是我校学生迄今获得的文学的最高奖项。
博学少年文学梦——与文学的不解之缘
“古今之佳秀者,唯富春而已矣。衔远山,吞钱塘,浩浩荡荡,气象万千。人杰地灵,文华喷涌,真可谓青山不墨兮千秋画,绿水无弦兮万古琴......”
读着这样的文字,音韵甚美,大气磅礴,引人入胜!如果不是亲眼见其人,是不会相信出自一个13岁少年的手笔。他的博学,已经超越了同龄孩童。与他聊起,惊叹于他的博览群书,尤其偏爱看历史类书,在他开的书单中尤其可见一斑。幼儿园就读《西游记》、《三国演义》《封神演义》《上下五千年》、《天文百科》等,一二年级读《易经》、《孙子兵法》、《唐诗宋词》、《论语》、《庄子》等,现在读《道德经》、《梦溪笔谈》、《资治通鉴》、《人生哲学枕边全集》,与他聊书,沉静的眼神中绽放出睿智与沉稳的光芒。他说,他喜欢与书相约的那份快乐,尤其是看那悠久的历史,脑海中就时常围绕“陶瓷,茶叶,长城,丝绸,凡尔赛宫,伊凡大帝,普鲁士传奇”,让他感觉在与历史和哲人对话。“书朋诗侣邀少年,沧海明月共人游”,他酷爱古诗文,在古诗文里让他深切体会到“芦花的孤寂,清泉的悠闲,碧柳的思想,黄花明月的憧憬”,辛弃疾的激昂,李太白的雄浑,陶渊明的恬淡,李清照的愁怀,无不感动和震撼着他。同样,荷马史诗,莎士比亚的戏剧,海伦凯勒的散文,都使他如痴如醉。
经典文章滋养了他的心灵,便有了一吐为快的冲动,他也试着学写古诗词,他有一本厚厚的自己写的诗文集,里面的诗词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让人叹为观止。有了诗意语言的奠基,因此他多次获得了国家级和省市的征文大奖,也不觉得奇怪了;在四年级时就牛刀小试,用古文写出了《石塔岭记》,“步其间,闻百鸟齐鸣,泉水潺潺,清风徐来,竹浪滚滚。竹杆高大而挺拔,实有冲天之势,竹叶茂密而葱茏,可谓遮天蔽日。绝也!以余之见,于竹林间可鼓琴,可咏诗,亦可下棋哉。”如此文章,大有西晋学士之风度了。
相信,如此博学少年,成就一个文学梦,绝不会是美丽的泡沫。
追梦少年钢琴路——与音乐的亲密接触
拥有一颗诗心的孩子,一定是一个心地柔软善感的孩子,古代无数大家,不仅有文才,而且还精通音律。他第一次喜欢上音乐是在幼儿园中班读《三国演义》之时,书中有“瑶琴三尺胜雄师”,说的是诸葛亮,看到他面对司马懿的百万雄师,竟用了空城计,在城楼上挥洒自如地弹奏一曲曲美妙绝伦的曲子,不用一兵一卒就吓退了老奸巨猾的司马懿,让陈泽铭小小的心旌摇荡起来,是何等佩服诸葛亮的大智大勇啊!于是在他小小的心中也埋下了音乐的种子!对琴也产生了兴趣,在父亲的引导熏陶下,使他与音乐结缘,也走上了音乐之路,开始了钢琴生涯。陈泽铭用自己的话说:“音乐是心灵的美酒。”
因为书本哲人的引领,他开始学琴,在别人眼里枯燥的弹琴练习,于他,就是一种享受,至今,他已经坚持弹了整整八年,在这漫长的旅程中,他同样获得了不小的收获和成就。二年级时,与爸爸去海南岛参加了第一次钢琴比赛,获得了第四名。紧接着,又在金三角钢琴大赛获优胜奖。到了五年级,他在上海全国大赛得了三等奖,又在日本国际钢琴大赛获三等奖,在勤奋练习和获得越来越丰厚的回报中,他尝到了钢琴带给自己的快乐,是多么的妙不可言。
陈泽铭郑重其事地说,音乐是世界共同的语言,音乐永远是伟大的,他将永远坚持下去!
安静少年丰富心——与家教的息息关联
初见陈泽铭,觉得这个男孩与其他的孩子没什么两样,高高的个子,小小的眼睛,有些腼腆的微笑,特别安静。但是,一读他的文章,就似惊鸿,你会发现蕴藏在文字里的力量,犹如神龙现身,让人惊叹,继而震撼。究竟是什么成就了这个安静少年的才华呢?
走近他的家庭,终于为我们解开了神秘面纱。陈泽铭的成长,与他父亲的家庭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的父亲陈君达是一个普通的生意人,所不同的是,他有着一种难掩的儒雅和书卷气。父亲也是一个爱书之人,闲暇时间总是流连于书香之中。孩子一出世,他就重视书香的浸染,孩子刚牙牙学语时,就买来录音机反复给孩子播放故事,古今中外童话,历史故事,经典名人故事,无不涉猎,等孩子再大些,自己给孩子讲故事,提前识字,背诵经典诗文等,孩子就渐渐滋养出了一颗积极向上的诗心。父亲认为经典诗文名句是在文化历史的长河中,经由不同时代的波浪淘洗而成的,是一个民族传统智慧的结晶,因此尤为重视熏陶。他的教学很有方法。知道培养兴趣的重要性,他说,“为学之道,滴水穿石”。他利用空闲时间,抓住孩子记忆力旺盛的黄金阶段,开始引导他走上背诵古诗文的漫漫路程。在背诵过程中,有的琅琅上口,也有的特别拗口,都要求孩子不捡不挑地把它们背出来。遇到难理解的,父亲会自编故事或创设情境,帮助记忆。正因为这样,孩子积累了大量经典文章,如《捕蛇者说》、《赤壁赋》、《滕王阁序》等文章都是很早就会背诵的。因为父亲知道“为文之道,厚积薄发”的道理,在背诵中,他始终不露痕迹地把许多方法和孩子的兴趣巧妙结合起来,随时利用身边的资源和孩子一起交流、探讨、斟酌,始终贯彻一条学习的规律,那就是“生活处处有学问”。他说:登高方觉天高远,临海才知浪沙渺,浩瀚文海中,我们能颉取的知识沧海一粟,也已沉醉不已。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与生俱来,只是看我们如何去发现和培育。只要用心对待,就会发现我们的孩子能够悟出“古琴化作水声听,名画要如诗句读”的真实含义。看似简单的几句话,其实凝聚了一位父亲所有的智慧与期盼。
从这位父亲身上我们找到了答案——把培养儿子当作一份伟大的事业来做,经过长期潜移默化的教育,熏染出一个不同凡响的孩子。孩子看似温和的外表下,蕴含着一颗安静豁达的心,这是一种丰富的安静,是强大的文学功底积淀后的深刻。
周国平先生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看阿尔卑斯山麓的湖畔,看雪山、白云和森林的倒影伸展在蔚蓝的神秘之中。我们知道,湖中的水仍在流转,是湖的深邃才使得湖面寂静如镜。
其实,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图为陈泽铭根据家庭小院照片,用神经网络编程语言制作的油画作品。
(本文转自"春江小语”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