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锡联腰部受伤,护士包扎时竟无一丝血迹,将军大惊:将伤口朝下

刘邓大军有“三陈”,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将帅之才,他们分别是陈赓、陈再道和陈锡联。

陈锡联将军个子较矮,慈眉善目,方脸大嘴。邓公曾这样评价过陈锡联:“心胸开阔,肚量大。不仅能打仗,还特别能团结人。

陈锡联出生于革命圣地红安,15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他一生戎马,征战无数,更是以擅长打硬仗、恶仗闻名,素有“小钢炮”的美誉。

当然,出生入死多年,陈锡联将军也负伤多次,甚至有几次差点危及性命。1996年,陈锡联在北京接受采访时,在记者的询问下,他展示了自己身上的四处重伤。一是左手大拇指 ;二是下颌处,曾有一颗子弹穿进,于后脖耳根处飞出,右耳从此拉下残疾;三是胸部,子弹由前胸进,后背出,贯通伤;四为腰部,一颗子弹横穿腰部,左进右出,贯通伤

将军介绍自己身上的伤时,语气十分轻松,甚至在末了开玩笑道,幸亏都没有打中动脉,否则早就没命了,可见将军宽阔的胸襟。

在这四处重伤中,腰部受伤于长征途中,而且要不是将军自己自救,恐怕就没有日后的陈锡联了。

我们都知道,红军长征过程中,途径许多少数民族的驻地。有些少数民族与我军交好,倾向于红军,可有些少数民族却受国民党反动派的蛊惑,敌视甚至仇视红军。因此,在长征途中,红军还遭遇到了许多地方少数民族的攻击。

陈锡联腰上的伤就是在一次反击,掩护战友撤退时留下的。

据陈锡联将军回忆,当时他与某将军率部同行,可就在部队准备原地休息的时候,他们却遭到了藏民的袭击。藏民蛮勇,挥舞着大刀便冲进了我军队伍当中,根本不给解释和谈判的机会。

面对这种情况,陈锡联将军当机立断,立刻扛起机枪,与身边的警卫员和几名战士,抢占了高地,并指挥部队掩护另一位将军先走。战斗很激烈,双方都有伤亡。可就在陈锡联准备转移阵地的时候,他的腰部中弹,当即昏迷。

只要了解那段历史的人都知道,不管谁,只要在长征中受伤或者生病,部队都会将其留在当地的村民家中。这也就意味着要与部队失去联系,甚至有可能就此结束自己的革命生涯。

陈锡联负伤后,那位将军带军赶回,并给陈锡联的警卫员送了一袋大米。随后,他下达了死命令:必须抬着陈走,不准丢,谁把陈丢了,就砍掉谁的脑袋。

陈锡联醒后,十分诧异,他没想到部队并没有丢下自己。这时,护士来为陈锡联换药。解下纱布之后,护士发现,陈锡联的伤口处竟然没有一丝血迹。陈锡联一看,大吃一惊,立刻喊来警卫员 ,将自己打横平躺高抬,伤口朝下。果不其然 ,没一会,淤血便从伤口处流了出来。

看到伤口流血,陈锡联才松了一口气。并说道:幸亏自己有经验,否则血在肚子里能不把人胀死?就这样,将军死里逃生,并在不久后,重新回到了战斗一线。

值得一提的是,将军的三个儿子,都走上了从军的道路。长子陈再强,曾被授予大校军衔;次子是空军某部的飞行员,在一次执行飞行任务时,不幸遇难,年仅32岁,令人惋惜;三子陈再方,2011年已被授予中将军衔,可谓是虎父无犬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