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凌烟风云(上)3

说这些人都是建国功臣,这话对不对呢?当然对,这其中的确有很多人参与了隋末唐初的建国战争。可是这里面其实另有玄机,在我看来与建国战争关系不大,而是与埋藏在唐太宗心里十八年的一个隐忧密切相关。

分析一下这个时间点的选择我们就明白了。除了刚才提到的魏徵之死的刺激之外,李世民选择贞观十七年二月搞这个凌烟阁,是因为这一年他特别需要际榜自己政权的合法性。

为什么呢?因为就在这一年前后, 唐朝宫廷有再次爆发争位之乱的可能,太宗的儿子们互相攻击,拉拢朝臣,大有当年玄武门事变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阵势。而唐太宗也正要着手解决这个事情。

咱们都说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明君,这一点没问题,可是李世民在世时自信心没那么强,他最担心的一件事就是人们会不会质疑他的政权合法性,毕竟十八年前玄武门那一幕说白了就是一场杀兄逼父的叛乱,自己为了夺取皇位杀死了亲兄弟建成和元吉,逼迫父亲立自己为太祖又传位给自己。

当时的朝廷形势又有点当年的感觉了,这就是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的斗争。

按当时的说法,太子承乾是一个不堪大任的人他主要有三方面的缺点。

第一方面缺点,痴迷突厥文化。

他对突厥文化的爱好达到了 痴迷的地步,衣食住行都在模仿突厥

学死去的突厥可汗,躺在那里挺尸,让部下模仿突厥风俗哀悼他。他还曾说:“使我有天下,将数万骑到金城,然后解发,委身思摩,当一设快邪?”(《新唐书。常山王承乾传》)就是说,等我有了天下,带领数下以兵到金城,然后学突厥人解开发髻,在李思摩手下当个“设”,该有多体活啊!李思摩是投降唐朝的一个突厥首领。什么是“设”?那是突厥的一个官名,他放着好好的中原皇帝不做,想去突厥当个“设”,实在是太荒唐。

第二方面缺点,拒谏。

太子要有稳重的言行,太宗给承乾找了好几位大臣当老师,但是承乾逆反心理很强,谁的劝谏也听不进去,甚至于还曾想杀死劝自己的人。

第三方面缺点,有足疾。

被立为太子时承乾腿脚述没问题,后来得病落下残疾,行动不方便,上朝都困难。古人迷信,身有残疾者当皇帝被视为不样之兆,这也使他的前途蒙上了一层阴影。

与此同时,太宗的另一个儿子 在虎视眈眈看着太子的宝座,谁呢?魏王李泰。李泰是太宗和长孙皇后生的第四个儿子,此人心眼特别多,他走的是文艺路线,一身的文艺范儿,喜爱读书编书,好结交文人,太宗很喜欢他,给了他很多优待。李泰现在的角色就是当年李世民的角色,他聪明,又编书有功,举止行为都很有范儿。而承乾则是李建成的角色,功劳逊于自己的弟弟,又一身的毛病,这样李泰就难免有想法了。

《旧唐书》记载说李泰“潜有夺嫡之意”,而且在磨下招募了一批人, 在朝臣中大做手脚。

太子承乾也不是傻子,他看出来了,夺泰是自己的对头,所以他也暗中结交朝臣,积蓄力量,要跟李泰来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 甚至于他还使出了政治斗争中最下三滥、最无奈的招数一——刺杀,但是没有成功。

满朝文武都看出来了,太子和魏王之间早晚要爆发冲突,在凌烟阁绘制功臣像的半年前,也就是贞观十六年(642)八月,褚遂良就劝过唐太示。他说:“今四方无虞,唯太子、诸王宜有定分最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