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头所祝你成功 | 北京师范大学 | 真题分析
中国工程院院士吾守尔·斯拉木任学院“新媒体传播实验室”首席专家,它一直在致力于打造高学术水平的新传专业。因为它的新传专业水平在整个学术界是相对较高的,而且本身处于北京地区,社会与媒体资源十分丰富,所以近几年的报考人数也是水涨船高,整个试题的深度与难度也相对较高,但是无论是什么风格的试题,大家都可以对它进行横向对比和纵向分析,今天我们就带领大家来分析一波北师大的真题吧。
近三年的真题中,北师大似乎在刻意加大分值,减少题量。这就是典型的“深度题”,较高的分值意味者北师大要求考生在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能够有不局限于课本知识的更加广泛的知识储备和更加深入的思考能力,能够有相对灵活的思维去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而非过于格式化地背诵复述相关答案。所以备考北师大的秃头仔一定要有“策略”,不要只把眼光局限在书本或者热点内容,大家需要阅读一些高质量的论文。比如在学习”沉默的螺旋”这个理论的时候,可以去查找一些具有权威性的资料和论文,不仅仅搞清楚理论本身的含义,更应该了解它在网络时代,尤其是当下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又是如何而来的。以往334在考查实务写作和论述题的同时,都会出简答题或者名词解释,但是2020年的334仅考查了实务题和论述题,这两者所占的比重都很大,一定不能轻视。
从真题内容看北师大的考试风格还是比较明显的,近几年会把热点内容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比如在2017年《穹顶之下》走红的时候,北师大就考察了相关的内容,近四年里所有的热点内容都是当年相对比较热议的话题,所以在备考的过程中,大家一定要关注社会的动态,关注一些大的新闻事件或者前沿议题,因为这种话题在社会中能够引起热议,是有一定内在原因和逻辑的,就其本身能够受到关注这件事而言,就值得我们运用新传的知识进行解析。
除此之外,北师大十分喜欢考察传播学基础理论,所以大家在备考中一定要重视基础知识,理解是首要的,沉默的螺旋、议程设置、意见领袖等内容会以不同的形式反复出现在考题中。
内省式思考、传播制度都是《传播学教程》中非常基础却细小的知识点,很多同学在初期看书的时候能够注意到这些内容,但是到了后期因为把注意力放在了宏观框架的构建和专题内容的整理上,外加自身焦虑感增加,往往会忽视这类细节性的知识点,结果就是考试前课外内容准备充分了,但是课本内容却被遗忘了。同时这两年也涉及到了对传播学理论深层次的考察,如数字资本主义、准社会关系,这说明北师大对于理论深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家在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其次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框架整理,要点总结,北师大的出题风格确实在逐渐深度化,如果大家对于知识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理解时,可能很多问题只能回答一小部分,你所掌握的内容也达不到老师的预期。
传播学研究方法在近两年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以往北师大不会考研究方法题,但是2019年试卷中出现了“扎根理论”的名词解释,2020年也出现了“内容分析法”的简答题,都说明了北师大越来越重视对于研究方法的考查,这部分可能相对枯燥一些,但是一定要重视起来,建议把它们作为一个专题板块进行整理。
新闻理论部分,北师大考察的内容是比较少的,而且题目类型也比较基础,都是书本上一些相对基础的知识,但是格外需要注意的是,在2018年的考题中出现了“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的问题,直到现在很多学者对于这个问题是存疑的,但是北师大并不会避而不谈,甚至出现在了考题中,所以大家在学习到一些问题的时候,还是多了解一些内容比较好,比如可以看看北师大的老师们所持的意见是什么,他们的想法是什么,尽量不要在试卷上表现出与老师观点对立的一方面。
对于实务题型,北师大每年都会当作重头戏来考察,尤其是2020年334仅考查了实务题和论述题,这两者所占的比重都很大,一定不能轻视。目前来说,北师大考察过的实务题有:消息、评论、采访策划、调查方案和新媒体写作,几乎涵盖了所有新闻实务题型,所以这意味着大家要全面地练习各种题型。最好每周都有固定的时间练习实务写作,然后找老师或者学长学姐进行批改,批改的过程就是进步的过程,到写作后期,大家也可以尝试自我批改,其实这样更能清楚地帮助你认识到不足之处。
总的来说,北师大的题目非常强调深度,整体是能够体现一定学术专业度的,但是也有一定侧重。大家在备考的过程一定要多注重前沿热点、传播理论、实务题型的练习,尽量在这样的大板块中拿到满意的分数。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北师大不仅仅以这样的校训要求的它的学子,而且北师大的老师们在学术研究和社会责任方面也着实体现了良好的“世范”作用,愿大家明年初春步入北师大的时候,也能够担起一份新闻学子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