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战:桓温北伐(1)“灵者为先”的中国信仰开始逐渐成型
1000篇的文章里,通过每篇6500字的优质原创
逻辑梳理出真实的中国历史脉络
点击下方关注小吏
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
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
韩信未遇之时,无一日三餐,及至遇行,腰悬三尺玉印,一旦时衰,死于阴人之手。
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人道贵,非君之能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多大的人物,多牛的本事,敌不过时也、运也、命也。
“时”为“天时”,排位最先。
能耐是基本盘,鸿运来了能帮你放大十倍,天时到了会帮你放大百倍千倍。
你仅仅是你,你之所以站在了潮头,是得到了远远非你所能掌控的时运放大之功。
莫膨胀,多谦卑,常思量。
一个普通人物赶上了国运衰到极致的时候,能够神奇的篡位代立。
一个英雄人物赶上了多个国运衰微的时候,能够气吞万里如虎。
前者是今天主人公的幼子桓玄,后者是干掉桓玄开启下一个时代的猛男刘裕。
最终终结两晋五胡时代的刘裕和北魏,与其说是天赋异禀的超常加分,个人英雄主义的巅峰表现,不如说是时运来到后的天选剧本。
你牛不假,但时代来到了那个时刻就该有那么一个人进行清盘,只不过凑巧让你赶上了而已。
时代来到了这一章,我们会看到一个步步为营的权臣如何谨慎权衡的走好了职业生涯的每一步,我们也会看到无论一个大神多么的稳扎稳打常年积累,也最终捅不开时运锁死下的天花板。
桓温的三次北伐,成为了后世诟病他的重要开会材料。
普遍论调来说就是这个人怂,这个人干大事而惜身,这个人就是个两晋版的袁绍。
实际上,就算他不“怂”,就算的一伐和三伐他全都破釜沉舟的成功了,他所迎来的大概率也是胜利后的迅速衰亡。
对于他个人来讲,未见得是幸事。
天时本就不在,并未出现那种风云际会下的低垂果实,拿下了你也巩固不住,多方都在伺机而动,还会把你本来坚实的基本盘迅速的耗散掉。
其实与其说惋惜桓温的三次北伐怎样的功败垂成,倒不如从他的一身沉浮中看到在人生不如意的那些十之八九后,人家是如何稳扎稳打永远每把牌无论输赢都有额外收益的稳稳坐在牌桌上的。
尤其在万人灭蜀的人生第一战就收到了时运巨大红利的情况下,人家是如何抛弃赌徒的幸运算法,一辈子都没有膨胀,一辈子都没有被冲昏头脑稳步落子的。
桓温这辈子的内心纠结,其实更值得我们来品味和研究。
因为像后台留言中呼声极高的刘裕那种天时和气运通常几百年出一次,绝大多数人遇不到,所以也就很难对我们的人生起到什么参考价值。
时运不再时,我们可以边苦练内功,边等待时运,就算时运不来,我们仍然稳稳的逐日向前。
况且很多麻烦不用我们出手,时间会帮我们解决问题。
比如说江左第一清谈小能手,殷浩。
话说羌人代表团在河北混战中惨败南下后,老姚头的接班人姚襄来到了南朝,在殷浩的第一次北伐战役中打的比较丢人,保持了看见苻家人就窜稀的优良传统,但误不了姚襄用自己的嘴皮子席卷江左。(襄少有高名,雄武冠世,好学博通,雅善谈论,英济之称著于南夏)
不能干还能说,这让殷浩相当讨厌,他仿佛看到了自己。
后来姚襄由于收获了南朝的巨大好感驻扎在了重镇历阳。
不过这个位置比较特殊,容易让人联想起来苏峻同志,姚襄沿淮河两岸广开屯田,训练士卒,这也让殷浩感觉异常扎眼,殷浩随后仿佛庾亮附体,开始频出骚操作。
这个臭二百五先是囚禁了人家的弟弟们,还多次派遣刺客刺杀姚襄。(姚襄屯历陽,以燕、秦方强,未有北伐之志,乃夹淮广兴屯田,训厉将士。殷浩在寿春,恶其强盛,囚襄诸弟,屡遣刺客刺之)
刺杀了姚襄,人家还有好几十个弟弟排队接班,老姚头这辈子生了42个小子,你咋算咋收场呢?
不过他派出的刺客无论是阶级觉悟还是意志品质,明显达不到他想达成目标的规格,这帮刺客明显更喜欢姚襄,不仅没动手,还全都告了密。(刺客皆以情告襄)
安北将军魏统去世,弟弟魏憬代替他统领部曲家兵,殷浩又暗中指使魏憬率部曲袭击姚襄,结果被姚襄打败,魏憬被杀连部曲都被兼并了。(浩潜遣将军魏憬率五千余人袭襄,襄乃斩憬而并其众)
殷浩越发讨厌姚襄,派龙骧将军刘启守卫谯郡,把姚襄调到梁国的蠡台,上表请求授予姚襄梁国内史职务。(浩愈恶之,乃使将军刘启守谯,迁襄于梁国蠡台,表授梁国内史)
后来殷浩又派谢万去征讨姚襄,姚襄再次将其战败。(浩遣谢万讨襄,襄逆击破之)
臭不要脸的殷浩随后还有脸大怒,然后借口关中有变,亲自带队北伐!
这次北伐,殷浩以姚襄作为北伐的前锋,大有打死敌国平外患,自己打死平内乱的意思。
明明挺好的一杆枪,被殷浩的一通折腾,最终人家把枪口调转到了自己这。
姚襄率兵北进,当预计殷浩部队快到时假装让士兵趁夜逃散,实际上悄悄地埋伏起来等着偷袭殷浩。
殷浩听说姚襄的士兵逃散,觉得搞死姚襄的机会到了,大军追击姚襄来到山桑。
在殷浩掉入包围点后,姚襄突然合围袭击,殷浩大败,死了一万多人,丢盔弃甲扔辎重,逃回了谯城。
姚襄派哥哥姚益镇守山桑,自己又回到了淮南。
殷浩缓过神来之后,又派部将刘启、王彬之在山桑攻打姚益,姚襄从淮南出兵反击,结果刘启、王彬之全部战死,自己被姚襄反攻到了芍陂,招募掳掠了多达七万的流民,还分置了地方长官,搞上了大生产运动,而且姚襄还派使者到建康去弹劾殷浩,自己谢罪表示逼不得已。(浩遣刘启、王彬之伐山桑,襄自淮南击灭之,鼓行济淮,屯于盱眙,招掠流人,众至七万,分置守宰,劝课农桑,遣使建邺,罪状殷浩,并自陈谢)
殷浩轰轰烈烈的第二次北伐,就这样被在北方战国被打剩下的姚家军团搞死了。
这辈子战无不败的姚襄居然在殷浩的衬托下打出了祖逖老书记的感觉。
自后赵崩盘后,东晋的三次北伐除了那块传国玉玺,次次无功而返。
不仅丧失了后赵大乱后的国际红利,还因为昏招频出而将自己多年来积攒的家底实力统统耗光,朝野上下怨声频出,什么江左孔明啊!这小子不过就是个嘴上客!
这个局面,其实也正是西边那只大老虎所希望看到的。
我逼你北伐就知道你会现眼!
桓温借着朝野上下对殷浩的怨愤,上书列举殷浩多项大罪,最终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下,朝廷下令罢免殷浩,将其流放东阳郡信安县。(桓温素忌浩,及闻其败,上疏罪浩···竟坐废为庶人,徙于东阳之信安县)
至此,桓温无论是政治声望,还是手中实力,都成为了东晋一哥。(因朝野之怨,乃奏废浩,自此内外大权一归温矣)
站稳了,才能伸出拳头打人。
桓温用了四年的时间,仅仅通过嚷嚷北伐作势施压就不费一兵一卒的彻底拿到了东晋大权,后方无人捣乱制衡后,桓温才开始了自己的下一步谋划。
354年二月,桓温北伐前秦。
咱丞相当年的隆中对,在150年后,终于还原度极高的实现了。
“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天下确实有变了,前秦刚刚拿下关中,立足未稳,中国北方乱成了一锅粥。
如果说有区别,那就是反过来了。
向宛洛的这一路是主力。
而出秦川的这一路,则并非什么上将军。
桓温统荆州兵团领步、骑兵四万人从江陵出发,水军从襄阳进入均口,抵达南乡随后从淅川走武关道直奔关中。
汉中的司马勋出子午道出关中。
三月,桓温的先锋已经打下上洛(商县),俘获了前秦的荆州刺史郭敬,随后又继续突进,攻破了青泥(蓝田县南)进入关中,司马勋出子午谷开始袭扰前秦边陲,前凉的秦州刺史王擢也开始攻打陈仓以接应桓温。
形势一派大好。
这要是真搁150年前,也许这关中真的就像咱丞相说的那样,就打下来了。
但时代来到今天,骑兵升级后的恐怖速度和战力,开始成为南方政权的巨大噩梦。
苻健派太子苻苌、丞相苻雄、淮南王苻生、平昌王苻菁、北平王苻硕的苻家全明星阵容率兵数万驻扎在峣柳,愁思塠以阻击桓温。(健又遣子生、弟雄众数万屯峣柳、愁思塠以距温)
四月,桓温与前秦全明星会战蓝田。
前秦勇冠三军只有一只眼的淮南王苻生亲自率领骑兵部队突击桓温军阵,自己身先士卒冲入敌阵往返冲杀十多次,不仅杀伤大量晋军,还给所有将士造成了巨大恐慌。(遂大战,生亲自陷阵,杀温将应庭、刘泓,死伤千数)
但桓温紧接着亲自出阵,督诸军奋力围剿苻生,终于将苻生的突击队打败并随后击败了前秦太子苻苌拿下了蓝田。(温军力战,生众乃散;夏四月己亥,温及苻健子苌战于蓝田,大败之)
这是自祖逖老书记千古后,东晋政权第一次在北境击败了骑兵军团。
随后桓冲又在著名文化景点白鹿原打败了前秦的丞相苻雄。(雄又与将军桓冲战白鹿原,又为冲所破)
四月二十五日,桓温大军抵达霸上。
据长安仅仅一河之隔。
长安与关东之间有三条要道,渭水南岸的函谷道和武关道,渭水北岸的蒲关道,灞桥为隔绝灞水的唯一桥梁,总收东方三路,自东方去长安都要走灞桥,位置相当枢纽。
当年张良劝刘邦不要膨胀后,刘邦还军霸上,就是表示这最后的底限我没突破哦,这姑娘我可没动哦。(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药苦口利於病’,原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桓温安抚告谕当地百姓,让他们安居复业,当地的百姓自发带酒肉迎接桓温的部队,男女老少夹道围观,不少老同志留下了激动的泪水,哭道:“四十多年了,没想到还能看到祖国的部队啊”。(居人皆安堵复业,持牛酒迎温于路者十八九,耆老感泣曰:不图今日复见官军!)
打到了霸上,其实形势已经极度不利于前秦,因为自古打到这里的时候,基本上长安城中就都开始打铺盖卷了。
但这个时候,立国不久的前秦展现出了他的倔强!
太子苻苌等开始退屯长安城南,苻健最后收拢了六千老弱固守长安小城,把所有能派出去使劲的三万精锐让大司马雷弱儿带出去和苻苌会合抵抗桓温。(秦太子苌等退屯城南,秦主健与老弱六千固守长安小城,悉发精兵三万,遣大司马雷弱儿等与苌合兵以拒温)
苻家的拼死坚持,让灞水两岸陷入了僵持。
就在此时,桓温迎来了一个神秘的访客。
一个身穿麻布短衣的三十岁小伙子来到了桓温大营求见。
这个人,堪称后面前秦腾飞的发动机。
他叫王猛。(关于王猛的履历,后面到他的主要篇幅时细讲)
桓温请王猛谈谈眼下对时局的看法,王猛在大庭广众之下一面抓虱子,一面纵谈天下大事,滔滔不绝,旁若无人。(闻桓温入关,披褐诣之,扪虱而谈当世之务,旁若无人)
这份气概和才气让桓温暗自称奇,他问到了王猛一个问题:我奉天子之命率十万精兵举大义讨伐逆贼,但关中的豪杰们却无人到我这里来响应,这是什么缘故呢?(温异之,问曰:“吾奉天子之命,将锐兵十万为百姓除残贼,而三秦豪杰未有至者,何也?)
王猛一句话就戳中了桓温的心事:您不远千里深入北境,长安近在咫尺,而您却不渡灞水去把它拿下,人们都摸不透您的心思,所以不肯前来。(猛曰:“公不远数千里,深入敌境,今长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未知公心,所以不至。”温嘿然无以应,徐曰:“江东无卿比也!”乃署猛军谋祭酒)
桓温不渡灞水,原因很复杂。
第一,人家仍然有抵抗力。
桓温此人生性谨慎,此时已经离国千里深入敌人大后方,但对方并没有被自己打崩,并没有出现灭成汉时的那种戏剧性场面,人家前秦仍然成建制的跟你对峙,而且人家的体量要比你大,而且手中还有骑兵。
第二,军粮很成问题。
桓温自离开淅川之后就失去了汉水之利,武关道的粮运损耗和速率相当堪忧,桓温的打算本来是因粮于敌,等前秦的麦熟后吃他们的。
但前秦玩的更绝,自己也不过了,桓温北伐后不久自己就坚壁清野把还没熟的麦子全收了。(初,温恃麦熟,取以为军资。而健芟苗清野,军粮不属)
如果贸然渡过灞水,前方打不下来长安,当地的实力大户们也不帮忙站台,自己的粮草接济不上,非常有可能被人家一网打尽。
第三,桓温的北伐最大的目的,是建立声望和军功,来谋得在东晋朝堂上的更大权势。
殷浩前面出去一次现眼一次,而他此时多次战败前秦大军,还一路突破到前秦家门口,战功声望已经达成了此次北伐的战略目的了。
除非出现明显的战机转变,否则根本没必要再往前冒这么大的险。
万一输了呢?不就白瞎了吗?
此时的最好选择,是通过兵临灞水的兵峰威势等待变数。
最大的变数可能,就是桓温口中最关心的“三秦豪杰”们,这帮有实力的地方势力能够响应自己,让前秦顾此失彼,人心尽散。
这是桓温此时在僵持时的最大希望,所以他把这个问题询问了王猛。
但他稍微晚来了这么两年。
在石家刚刚叛乱的时候,人家“三秦豪杰”是跳出来过一次的,然后人家被坑了。
即便是在苻家刚刚杀进关中的时候,桓温如果能出征关中,也很有可能会达到他的效果。
但这两年苻健一直是有道明君,对关中豪杰们的既得利益一直很尊重,再加上与前任后赵那帮王八蛋的强烈对比,人家关中豪杰们对你东晋的需求已经不明显了。
人家前秦已经很能代表我们的利益了,而且你现在在灞水那边耗着,你也不过来,谁知道你咋想的呢?
我们跳出来了万一你给我们耍了呢?你不过来了呢?或者说你被打败了呢?
当年石虎死的时候我们可是蹦出来过!
结果你们生生特么不出息啊!
我们当的好好的土财主不就白瞎了吗?
所以王猛的一句话,让桓温深深的陷入了沉思,天时不在啊!
人家说的没错,现在就是你舍不得豁出去,人家更舍不得豁出去。
双方都不往前迈一步,就只剩僵局了。
过了好久,桓温慢慢抬起头对王猛说道:“你的才干,江东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
随后安排了王猛暂任军谋祭酒。
六月,前秦主动出击了,桓温与苻雄再战白鹿原,符雄率骑兵七千再冲桓冲,这次桓温失利,损失了一万多人,随后符雄又击破司马勋于子午谷。(温与秦丞相雄等战于白鹿原,温兵不利,死者万余人)
粮草也越来越成问题,终于在相持了两个月后,桓温挟关中的三千多户百姓开始撤退。
临行前,桓温任王猛为高官督护,想让他一起南下,关乎于前途命运的这个决定,王猛回山咨询了自己的师傅。(温之将还,赐猛车马,拜高官督护,请与俱南,猛还山咨师)
他的老师对他说:舞台已经太小了,你和桓温岂可挤在一个舞台?在此自可富贵腾达,何必远去!(师曰:'卿与桓温岂并世哉!在此自可富贵,何为远乎!)
王猛因此放弃了南下的打算。
由于历史上将苻坚王猛比作老刘和丞相,所以对于王猛不南下的原因,通常会往王猛的战略眼光下往上贴。
比如会说王猛准确的看到了南方出仕必看门第,论道必为清谈,这两项不能尽我之才啊!
其实真要是如此的话,他就没必要来桓温的军营了。
来了,其实就是有想法,他最终没跟着走,也是因为去深山中问了师傅,他师傅准确的告诉了他两件事:
1、你跟桓温都是同在一个舞台折腾不开的主儿,到了南边没有你的舞台。
2、你留在本地没问题,将来有你的富贵。
因为这两个原因,王猛才决定留下的。
时代发展到这个时候,大家其实在北国的历史视角下可以发现很多有意思的地方。
宗教型未卜先知的大师们开始决定最高权力者们的判断。
比如石勒石虎都对佛门大师佛图澄极度推崇,并非因为这爷俩对佛法多么推崇,而是对这个大师的神通相当看重,因为佛图澄“善诵神咒,能役使鬼神”。
佛图澄最开始来到石勒这,是为了劝石勒止杀,通过自己的神通,救下了很多人。(石勒屯兵葛陂,专行杀戮,沙门遇害者其众。澄投勒大将军郭黑略家,黑略每从勒征伐,辄豫克胜负,勒疑而问曰:'孤不觉卿有出众智谋,而每知军行吉凶何也?'黑略曰:'将军天挺神武,幽灵所助,有一沙门智术非常,云将军当略有区夏,己应为师。臣前后所白,皆其言也。'勒召澄,试以道术。澄即取钵盛水,烧香咒之,须臾钵中生青莲花,光色曜日,勒由此信之)
石勒后半段人生的转型,又是收敛河北骸骨,又是修整被刨陵墓,其实很难讲是自己的大彻大悟,还是这位大师用了善巧方便帮这位魔王慢慢的收敛那颗杀心。
石勒之所以那么听话,因为佛图澄能帮他预言未来。
当年段末柸攻石勒于襄国的时候,其实石勒是没底的,是佛图澄准确的把抓到段末柸的时辰都预测了出来,并劝石勒放了段末柸拿下了巨大的外交胜利。(鲜卑段末波攻勒,众甚盛。勒惧,问澄。澄曰:'昨日寺铃鸣云,明旦食时,当擒段末波。'勒登城望末波军,不见前后,失色曰:'末波如此,岂可获乎!'更遣夔安问澄。澄曰:'已获末波矣。'时城北伏兵出,遇末波,执之。澄劝勒宥末波,遣还本国,勒从之,卒获其用)
洛阳大决战前,石虎被刘曜暴打,石勒救洛阳之前大家都在劝阻说不能打,大家还记得当初石勒极度坚决的态度吗?
其实是因为石勒提前找佛图澄占卜了未来,大师告诉他没问题,一定拿下!( 及曜自攻洛阳,勒将救之,其群下咸谏以为不可。勒以访澄,澄曰:相轮铃音云···)
石勒几乎干啥事之前都要咨询这位佛图澄。(勒益重之,事必谘而后行,号曰大和尚)
等到了石虎继位后,别看这王八蛋恶事做尽,但他是明白这位佛图澄对于事业的伟大意义的,比石勒给佛图澄的待遇更高。(及季龙僣位,迁都于邺,倾心事澄,有重于勒。下书衣澄以绫锦,乘以雕辇,朝会之日,引之升殿,常侍以下悉助举舆,太子诸公扶翼而上,主者唱大和尚,众坐皆起,以彰其尊。又使司空李农旦夕亲问,其太子诸公五日一朝,尊敬莫与为比)
石虎死前,佛图澄假死圆寂西去,后来石虎挖了佛图澄的陵墓,只发现一个石头,石虎颇有慧根的说:石头就是说的朕,葬我而去看来我死期将至了。(祚曰:'戊申岁祸乱渐萌,己酉石氏当灭。吾及其未乱,先从化矣。'卒于邺宫寺。后有沙门从雍州来,称见澄西入关,季龙掘而视之,惟有一石无尸。季龙恶之曰:'石者,朕也,葬我而去,吾将死矣。'因而遇疾。明年,季龙死,遂大乱)
大家还记得冉闵的盛极转衰吗?
当初襄国大会战中,他已经不打算出战了,但却是一个道士预言了未来,告诉他一定胜利,结果他才下决定全军出击的最后一把牌把元气输没了。(今陛下亲戎,如失万全,大事去矣。请慎无出,臣请率诸将为陛下灭之。闵将从之,道士法饶进曰:“太白经昴,当杀胡王,一战百克,不可失也。”闵攘袂大言曰:“吾战决矣,敢谏者斩!”于是尽众出战·····诸将士死者十余万人,于是人物歼矣)
这么功勋卓著的战神,本来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判断,但在这个时代,却抵不过宗教人士的一个预言。
王猛遇此前途大事的时候,是自己进行了怎样的判断吗?
他在桓温军营侃侃而谈到让桓温惊讶南国无此人才,他实实在在的在最前沿体察了国际第一手的时事咨询,但最终涉及命运的关头,是去山中问他的师傅。
整个中国北方,在这超级大乱世中,开始重塑、融合信仰,灵者为先的中华信仰观开始在这无助的时代逐渐成型。
亲们,帮点“在看”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