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腰冷 -- 马氏妇科
初诊:2016年11月17日。林某某,24岁。因“夜间头痛3年”来院就诊。自诉3年来,每到冬季,夜间睡觉时需戴头巾,否则头痛,腰部亦有冷感,无头晕,无四肢寒凉。末次月经11月2日来潮。生育史:1-0-2-1(2013年左侧输卵管宫外孕保守治疗一次,2016年7月生化妊娠一次)。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学生诊断:头痛(肾阳虚型)。
治法:补肾温阳,散寒止痛。
方药:右归丸加减。
熟地黄10g 淡附片3g 肉桂3g 山药10g 山茱萸10g 菟丝子15g 当归9g 川芎9g 杜仲10g 蔓荆子10g 藁本10g 乌药10g,4剂。
老师诊治:头痛(风寒头痛);肾着病。
治则:疏风散寒止痛;温中利湿。
方药:川芎茶调散合干姜苓术汤加味。
川芎9g 荆芥9g 防风10g 细辛3g 白芷9g 薄荷(后下)6g 甘草5g 羌活10g 干姜5g 茯苓10g 炒白术10g 炙甘草6g 吴茱萸3g,7剂。
二诊:2016年11月24日。药后腰冷已除,夜间头痛缓解,昨日降温,夜间睡觉时感头部汗毛竖立,头部胀感。舌脉如上。
中药守上方,去薄荷,改细辛6g,7剂。
三诊:2016年12月6日。夜间头痛消失,腰冷亦除。
中药守上方,7剂。
【释疑解惑】
1.学生问难:患者头痛为何独在冬季夜间发作?应该如何辩证?
老师回答:《灵枢·口问》:“黄帝曰:人之欠者,何气使然?岐伯答曰: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者主上,阴者主下;故阴气积于下,阳气未尽,阳引而上,阴引而下,阴阳相引,故数欠。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普济方》云:“气血俱虚,风邪伤于阳经,入于脑中,则令人头痛。”患者3年来冬季夜间头痛,戴头巾则痛减,其症状与气温相关,随气候而变化,无头晕,无四肢寒凉,阳气充足,可达肌表,病性为寒,其病在表,属于实证范畴。治疗头痛诸疾,正如《证治准绳·头痛》所言,“当验其邪所从来而治之”,病由风起,感寒而作,得温痛减,唯散寒疏风耳。
2.学生问难:老师用川芎茶调散治头痛,干姜苓术汤治腰冷,两个症状缘何分而论治?依学生所拟右归丸,补肾阳而祛风寒,药效何如?
老师回答:外感头痛,一般发病较急,病势较剧,多表现掣痛、跳痛、胀痛、重痛、痛无休止,每因外邪所致。内伤头痛,一般起病缓慢,痛势较缓,多表现隐痛、空痛、昏痛、痛势悠悠,遇劳则剧,时作时止。患者的头痛因风寒所致,为伤风头痛,故我用川芎茶调散疏风散寒。患者的腰冷症状符合《金匮要略》“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的肾着汤证,为感受寒邪,不能外解,结于下焦所致。另加吴茱萸散寒止痛,善治厥阴头风脑冷,为要药。
而你的辩证在“肾阳虚”,认为头痛与腰冷相关联,是肾阳气不足,不能温煦头目,致头冷不适。然患者无头晕,形寒肢冷等虚证,此处辩证有误;蔓荆子“味苦,微寒”,清利头目,治风热感冒,不适于治风寒头痛,应去除。服用右归丸本方,腰冷症状可能改善,头痛将难以奏效。
3.学生问难:复诊患者头痛症状好转,头部遇冷胀感,老师为何要去薄荷,倍细辛?
老师回答:患者头部遇冷而胀,得温痛减,为“实寒证”,而薄荷辛凉,善治风热头痛;细辛辛温,善治风寒头痛,故去薄荷,倍细辛,助温散头疾。细辛一味,能通阳、行气、散寒、祛风,走血、除痹、宣湿、止痛,走而不守,能升亦降,《神农本草经》列细辛为上品,经云:“细辛,味辛温。主咳逆,头痛……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视其无毒,张仲景善用附子、细辛,用细辛曾有三两(45g)之多,若逢沉疴顽疾,“辛不过钱”,则投之无用。马老师此处用6g,并不为多。现代研究亦证实,细辛的毒性存于挥发油之中,经汤剂煎煮挥发,毒性全然消矣。大胆用药,小心求证,是证用是药,无有不效。
(高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