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进行时——写好看的历史0139
宋朝进行时——写好看的历史
(宋太祖赵匡胤卷)
文丨简书推荐作者 野狐狸 图丨源自网络
2.陈家谷
击败曹彬后,辽国把军事重心转移到中、西两路。
耶律斜轸来到西线战场后,辽军的实力明显增强,人数达到十万之众,他很快利用优势兵力重新夺回蔚州、寰州,并寻机歼灭宋军主力。
东路军一溃败,赵光义的南北合击战略已经无法实现,他连忙下令田重进、潘美赶紧回防,向定州和代州方向撤退。
但是,撤军和散步回家可不一样,后面有没有追兵,半路会不会遭堵截、士气如何维持、部队之间如何相互策应保护……这些问题都要充分考虑,否则一招不慎,全军玩完。
田重进所率的中路军很快安全撤至定州,潘美、杨业所率的西路军因路途遥远,撤得比较慢,成了一支孤军,处境十分危险。
偏巧,在这个时候,潘美和杨业又接到了一个新的命令。
赵光义费尽心血组织北伐,到头来却输得一塌糊涂,很不甘心。于是,他决定在放弃云、朔、寰、应四州时,把当地的百姓迁徙到宋朝境内,多少挽回点面子。自然,这份艰巨的护送任务落到了西路军身上。
按照当时情况,能带领军队安全撤回就不错了,还要带上那么多百姓,这简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君命不可违,潘美只好召集各路将领,商讨执行方案。
杨业向潘美建议:“现在辽军兵势很盛,不能与他们正面交战。我们可以向应州方向佯动,部队出发以后,先让距离最远的云州百姓撤出来,待把辽军吸引到应州附近,再让朔州百姓抓紧撤退,撤退时应在途经的谷口布置弩兵,并在路上埋伏骑兵,这样才可保证三州百姓安全迁徙。”
还未等主帅潘美表态,旁边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传来:“率领着数万精兵,却胆小害怕成这个样子,不如直接走雁门北川,大张旗鼓地往马邑(今山西朔州市朔城区)方向走。”
说这句话的人是监军王侁,没错就是那个把田仁朗坑惨了的王侁。很不幸,这位老兄也从西北战场调到了潘美军中,还担任了监军的职务。
杨业想通过部队的佯动来调动辽军,进而掩护百姓从小道秘密撤退,堪称调虎离山之计。耶律斜轸会不会上当不说,但至少要比王侁提出的直接走大路的方案靠谱。
对于王侁的冒险做法,杨业当即表示否定:“绝对不行!这样做肯定失败。”
王侁斜视着杨业,轻蔑地说:“你不是号称无敌吗?现在怎么遇到敌人不敢前进了(逗挠不战),不会是有其他想法吧(得非有他志乎)?”
又是指责别人“逗挠不战”,连词都没换一个,王侁把扣在田仁朗头上的帽子又免费送给了杨业。更为恶毒的是后半句,还质问杨业“是否有其他想法”,其实就是暗示杨业的降将身份,无端指责他会不会叛变。
话说到这个份上,已经超出战术讨论范畴,而是在怀疑一个军人的忠诚了。
对于军人而言,怀疑他的忠诚,不啻是侮辱他的人格。
听到这句话,杨业感到莫名悲愤,他想争辩几句,却因过于激动而不知从何说起。自从归附宋朝以来,他一直兢兢业业地戍守边境,每战必冒死争先,从不畏敌退缩,他多次击退辽军入侵,立下赫赫战功,连辽军也知道了“杨无敌”的威名,看到他的旗帜就远远遁去。
但是,他是一个卓越的战将,却不是个八面玲珑的官僚,他擅长纵横奔杀,却不善交际言辞。降将的身份使他始终无法融入宋朝武将群体,甚至连战功也成了他的累赘,很多人都出于嫉妒、猜忌而诋毁他(主将戍边者多忌之,有潜上谤书斥言其短)。在这军情万分火急的关头,又遭无端指责,杨业真感觉百口莫辩。
平复心情后,杨业看了一眼潘美、王侁和其余将领,慷慨激昂地说道:
“我杨业绝不怕死,只是时机不利,我们冒失开战只会让将士们白白伤亡。现在你们指责杨业怕死,那我就先死给各位看好了!”
在这个时候,主帅潘美最具有发言权,只有他能够做出最后的决定,平息这场争议。但是,他却保持了沉默。
以潘美的阅历,他不会不明白谁对谁错。但潘美不是杨业,他不仅是个将领,还是一个成熟的官僚,他也忌惮王侁的监军身份。田仁朗的事情近在眼前,他知道,杨业的计策若能够奏效还好说,一旦失败,王侁肯定会在赵光义面前狠狠地告上一状,而自己必定成为下一个田仁朗。
一番权衡之后,潘美选择了明哲保身。
- 未完待续 -
野狐狸讲宋史
本平台内容皆为原创
谢 绝 转 载
小编微信号:nbhan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