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尚未老去
阿里巴巴在近日公布了2021财年第四财季(2021年一季度)及全年财报,在外界的一片质疑声中,阿里巴巴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财报数据显示,阿里2021财年收入为7172.8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1%。移动月活用户达9.25亿,较2020年增加7900万。每位用户年均花费达9200元。从数据披露来看总体表现依然亮眼。
数据亮眼背后的现实窘境是中国电商市场早已不是当年阿里一家独大的局面,电商新秀拼多多依靠市场补贴和用户裂变迅速崛起,超越京东成为阿里巴巴最强劲的对手。激烈的市场竞争让作为老牌电商巨头的阿里开始创新调整业务布局应对新的挑战。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和拼多多抢占下沉市场
拼多多早期依靠市场补贴和用户拼团的方式迅速抢占下沉市场取得不错的成绩,已经成为阿里电商最大的挑战对手。值得一提的是拼多多的产品策略和字节跳动旗下产品一样,深谙让用户沉迷上瘾之道,团购玩法加上低价策略的组合拳让其在下沉市场如鱼得水。
拼多多在黄铮正确的运营下,经过短短几年发展,2020年营收达到594亿,月活用户7.8亿,大有赶超淘宝之势。
淘宝作为电商头部玩家自然不会甘心市场份额被其他对手抢占,针对拼多多低价抢占下沉市场策略,淘宝也推出同样主打低价的淘宝特价版。
阿里的策略首先在商品层面上。在淘宝特价平台上,主打的商品是日用百货、食品生鲜和品牌服饰,实现对用户吃穿用的全面覆盖。平台上琳琅满目的商品包括9.9元电动牙刷、9.9元无圈内衣、1元包邮100支牙线棒等,用各种低价产品刺激用户购买欲望。
技术手段的支持是阿里的又一策略。其实早在18年淘宝就已经上线特价版,但当时的市场反响平平。而在经过几个版本的更新迭代之后,作为聚合平台的淘宝特价版通过技术支持已经打通阿里1688的B端厂家资源和淘宝的C端客户资源,顺利实现平台价值整合。
目前淘宝特价版的年度活跃用户超过1.5亿,单季度增长超5000万,而这1.5亿活跃用户正是阿里正确调整电商业务之后的结果。
直播带货业态的兴起
其实电商市场的竞争不止来自于拼多多一个方向,在短视频直播平台兴起之后,直播带货这一新鲜业态对传统电商市场份额也造成了巨大冲击。
一方面来自于社会情绪的变化。5G基础通信设施的普及和现代化进程正在加速,时间碎片化的情况让短视频APP瞬间成为全民级应用,人们的注意力也更集中在视频、直播等领域,而这也为直播带货的发展带来了机会。
另一方面来自于商家的认可。如果把视频作为一种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来看,相比图文可以传递更多信息,这自然成了商家们较为青睐的宣传商品载体,而直播带货的营业额持续猛增也是证明,从目前数据来看抖音加快手2020年的GMV已经超过5000亿。
而淘宝作为国内最大的电商平台,对于卖货方式的发展方向自然嗅觉灵敏。早在2016年淘宝就为了提升用户体验上线淘宝直播,如今直播带货领域的头部玩家李佳琦和薇娅也是在淘宝直播上线早期就加入的,其中现年36岁的薇娅就以90亿元身价登上新财富榜单。
而伴随着淘宝直播的不断发展,直播带货的故事还将延续。
发展跨境电商业务
新冠疫情的爆发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并加速了商品的跨境流通,也给了跨境电商一个崛起的机会。2020年间欧美和亚太地区的电商营业额增长了15%,其中服装、日用和数码产品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而随着消费行为的改变,市场一致认为疫情得到控制后,海外电商的增长将会一直延续下去。
海外疫情的加重势必导致经济停滞工厂停工,此时世界需要的是中国制造的物美价廉商品,这自然极大激发了跨境电商平台的增长,而阿里巴巴在跨境电商领域的布局早在1999年就已经开始,不管是在B端还是C端都有产品设置。
在B端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1999年成立的阿里巴巴国际站。其是专门面向B端客户的,也是阿里第一个业务板块,如今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数字化出口贸易平台。
现在的阿里巴巴国际站活跃着2000万海外采购商,每天30万笔询盘订单,拥有1.5亿的注册会员和5900种产品门类,近三年支付买家增长300%,从数据来看可以说阿里真正为中小企业打造出一个跨国交易平台。
阿里除了自身面对B端的阿里巴巴国际站业务,也有面对C端的布局。比如速卖通和lazada,速卖通针对的是俄罗斯和欧美国家,而Lazada针对的是东南亚国家。去年一年由Lazada和速卖通组成的全球零售商业的年度活跃消费者快速增长,用户规模达到约2.4亿。
而阿里通过在B端和C端的共同作用,为自身的跨境电商业务带来了不错的加码,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为阿里的整体电商业务带来一定的活力。
顺应时代的革新
不论是面对拼多多做出的淘宝特价版抢占下沉市场份额,还是为升级用户体验开通淘宝直播板块,亦或是布局跨境电商业务寻找新的市场增长点,这些行为都是阿里为了自身电商业务的再次突破的一些动作,而这也说明了一些企业发展的本质。
万物皆存活在周期律中,行业有行业的兴衰景气浮沉,企业一样拥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经过近二十年的野蛮生长,互联网科技企业已经成长为不可撼动的商业帝国,融入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昔日的初创公司成为如今的行业老大,依然有自身要去面对的问题,而这问题既有内部也有外部。
对内是人数众多的企业员工导致管理链条变得冗长,科层体系僵化后开始蔓延的大公司病。这些都会让企业失去经营活力,对市场的敏感度和创新能力开始降低,企业经营绩效走向下坡路。保持组织的革新对于任何一个大公司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对外则是市场红利的消失,行业天花板的到来。之前的科技红利,人口红利和市场红利支撑企业飞速发展。然而我国已经开始逐步进入老龄社会,市场经济经过40多年漫长发展也已经开始进入平缓期,低端产能供给过剩,市场逐渐饱和,市场机会和前景不再那么广阔。
很多大公司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后会把触手伸入民生领域,兴办金融业或者做起社区团购挤占基础民生市场,这些企业经济行为如果控制不当就会触碰国家的政策红线。
反观欧美企业的发展史,例如可口可乐,星巴克,微软和苹果等世界一流商业公司,当自己本国内的市场红利开始消失殆尽后会开始出海进军海外市场,寻求新的市场份额。从后来的发展来看这些企业的出海行为是非常正确的,都在海外市场收获成功得到超额收益。
近几年国内企业也有一些出海行为做出了不错的成绩,但有些企业也因为政治原因被处罚打压,寻求新的市场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不是那么容易。
从最新公开财报的业绩来看阿里并未想我们想象的那样老去,但挑战和危机将是这家企业要一直面对和解决的课题。这家诞生于1999年立志要存活102年的公司能否延续往日的荣光,值得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