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铸画派创始人吴轲阳
当今画界已进入七零后之天下。吴轲阳,一位青年宗教油画家,以其独特的笔道、元素与思想,融合中西,贯通古今,自成一体,成功地创立了享誉海内外的雕铸画派。
此雕铸非彼雕铸矣。吴轲阳画作的最大特征,即在于其画得像雕琢一般,画得像铸刻一般,给人以雕塑作品方有的立体、厚重、古朴、庄严之感。正因此,其宗教作品在当今佛道界广为流传,但凡庙宇寺观,皆以得其画作者为珍贵之供奉,中国宗教学会也以其特殊的艺术和学术贡献,吸收其为正式会员。
雕铸本是雕刻和铸造艺术之创作技艺,可金、可银、可铜、可玉、可泥、可木,有形万物皆可作其材,大可整山雕佛,微可发丝刻字。自古至今,无论中西,雕铸艺术在美术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未消减。古希腊雕塑,以其庄重的艺术品格和严谨的写实精神,滋润着西方美术生生不息;古青铜铸造,以其构思巧妙的形态、富丽精致的纹饰、风格多样的铭文,不仅对后世书画、造型、装饰等艺术影响深远,更是承载着记录历史、传承文化、凝聚民族的重任。
吴轲阳,以其手中之画笔,在平铺的画布或画板上,画出一幅幅如青铜铸造、如精雕细琢而成的画作,栩栩如生,憾人心脾,给人以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和享受。
笔者观其画作,个性化的显著特征突出地体现于三个方面:
其一是笔道。
吴轲阳之所以能形成独到的雕铸画技,在于他是一位虔诚的艺术实践者。他出生于福建著名的书画之乡诏安,自幼受父亲绘画艺术的熏陶,在宗教信仰盛行的闽南文化老城里,临摹庙宇佛神,长大后就读于厦门大学艺术教育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为了成就一代画师之梦想,他远徙西域、古希腊、古印度、古波斯文化故地,参观各地博物馆、美术馆、教堂、艺术中心,遍访中西艺术尤其是雕铸艺术的渊源及精髓,从中体悟对中国传统国画和西洋油画技法的借鉴。
吴轲阳的雕铸画技,在其宗教人物的塑造上更具彰显。在他的笔下,除了传统的勾、揉、拍、拉、划、扫、点、摆等技法娴熟外,更多地是对涂、挫、刮、擦、砌等技法的精到应用,这些技法的凸显,进一步强化了画家笔下的雕铸风格,主体、背景、光线三位一体,或细或犷、或明或暗,或淡或浓、或轻或重,一尊尊佛道神像,活灵活现,犹如从画布上跃然而出,他们从远古走来,他们踏着祥云莲花而来,他们飘过漫漫无边的空寂而来,他们的身边虽不显一物,却能让人感知万物充盈,膜拜萦绕。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宗教学会会长卓新平博士对吴轲阳的雕铸画技赞叹有加:“吴轲阳艺术创作的宗教题材,让人会有参禅悟道的启迪。其对画面色彩的独到运用和绝妙的把握,使之既有着雕塑那样的厚道,又呈现出梦幻般的空灵”。
厦门大学何随贤博士及艺术工作者孔静女士如此评价吴轲阳之作:“站在他的作品面前,你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尊佛,更是无比绚丽的生命之花,它静静地开放着,透露着淡然的、慈悲的微笑,洞悉着我的灵魂,让人敬仰和叹服”。
其二是元素。
吴轲阳除了在雕铸画技上有所突破外,还在其画作构图的元素上独具匠心。而这,又集中体现于其对文化元素和色彩元素的特定表达。
两千多年的时光荏苒,儒释道已然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构成,在宗教绘画艺术中,尤其是佛教绘画,传统技法是以藏佛唐卡、岩彩画、中国画为代表的工笔技艺为主,其特点是造型线条美,视觉效果平面化。吴轲阳深谙中国画与西洋油画的异同之处,在游学西域及欧洲各国之间,油画技艺的超强立体感和质感表现,更加坚定了他以油画技艺再现佛道人物神韵的全新领域探求。
在文化元素上,吴轲阳大量地秉承了西域和藏密的文化因子,因而呈现给观者的,便是古朴、庄严、深邃的深刻印象。即便是在显宗佛家人物的刻画中,其富丽、喜乐之间,同样能感受到来自西域文化的渗透,就犹如敦煌石窟中的尊象画,那大唐之韵中夹杂着的斑驳遗痕中,吹拂着神秘高深的西域之风。这就使其作品经久耐观,越品越亲敬,越品越解禅。
在色彩因素上,吴轲阳大胆尝试金属色系、唐卡色系、石窟色系,使西洋油画用色与中国传统画用色得以相互调和,相得益彰,通过绚丽多彩的色彩变化,呈现出不同地域特色的佛教文化主题。比如在其《密宗金属佛菩萨系列》中,其色彩上主要通过金、银、铜等金属形态来塑造。由于金属坚硬永恒的质感,体现出佛的神圣、慈祥、庄严,更呈现出佛的历史沉淀,给人以稳重、信赖、温和之感。
吴轲阳还把这种探索延伸到对传统唐卡佛像艺术的融合创作上。他在唐卡色彩基础上,通过油画的色彩应用和线条艺术处理,源出色而不同于色,创作出独特的油画唐卡色彩语言,使唐卡绘画艺术表现更为丰富,立体感更强。这种在唐卡造型中使用油画的艺术表现技法,不仅保留了藏密文化的神秘感,而且增添了另一种立体的韵味,丰富了唐卡绘画艺术形式,成就了一种新的艺术创举的诞生。
通过中西方色彩的糅合应用,吴轲阳进一步掌握了不同地域文化的佛教艺术表现手法。比如在《吴哥窟艺术绘画系列》中,他大胆启用色彩基调以明快著称的玫瑰红、普蓝、土黄色等,同时配上独特造型,使画面呈现出一种轻松优雅的感觉,具有极强的装饰美,更好地体现出十世纪东南亚佛教的艺术特色。
吴轲阳对于文化元素、色彩元素的独到运用,使其画作充满了禅心佛性。正如卓新平博士所言:“这些作品把人们带入了一种禅意的玄境,以其独特的绘画手笔和洒脱的气势,开启了似已尘封的心灵之窗,展开了颇为罕见的古朴而新颖之精神洞天”。
其三是思想。
法国著名文艺理论家丹纳曾经指出:“艺术评判的三种尺度,在于艺术品表现事物特征的重要程度、有益程度以及效果的集中程度”。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吴轲阳及其绘画作品,之所以能够独立成派,能够在宗教油画领域独树一帜,根源于其浓烈而执着的中华传统文化情怀,以及由此修炼而成的“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境界。
熟识吴轲阳的人都有同样的感受,他是一位虔诚的修行者,但他又有别于一般的修行者,因为他是那么浓烈地热爱着自己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他的毕生宏愿,就是通过手中的画笔,向世人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绚丽多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且其作品不会因时光的流逝而昙花一现。
言及自己的思想升华及心路历程,吴轲阳坦然,除了少时的画师之梦外,更重要的转折点在于一次手术的经历。他曾患过严重的肾结石,手术中,医生从其肾脏及尿道中取出大小百余颗结石。让吴轲阳异常惊诧的是,就在与其同时上手术台的同病室结石老人,尚在手术中即已西归。这令他倍感人生苦短,必须珍惜当下,让短暂的人生更有价值。
于是,他关掉了生意不错的博物馆艺术工程公司,开始遍访游学,博览宗教典籍,一面努力提高画技,一面思索着如何才能最有效地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他像喇嘛一样坚持早课,像道长一样坚持辟谷。一次辟谷静坐中,他居然能感知屋外雪花飞落松枝的细微之音。在一次因食物中毒而瞳孔放大的生命垂危之际,他的脑海里竟跟放电影似地呈现出一幅幅浩瀚空宇的天际系列画面。这也便是此后其《天际系列》画作之缘源,佛界画界无不为之震撼,称其乃用灵魂在作画。
吴轲阳痴迷于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宗教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之中,他的思想渗入进他的灵魂、他的血脉、他的画笔,他的画作、他的修行、他的生活囊括进他的思想,他已成为一种符号,一种宗教艺术的符号,一种中华文化传承的符号,一种奔走在复兴中国梦之前沿的符号。
作为致力于宗教艺术的雕铸画派创始人,吴轲阳是以“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佛家哲学、以及“观空亦空、空无所空”道家哲学的修行之心,在实践着“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儒家哲学的入世之举,他的这种内化于心、外践于行的心行合一,对于其艺术哲学的探究大有脾益。
文艺理论家丹纳曾在《艺术哲学》中云:“人类欣赏和创作高雅的艺术,必须要是有修养的人”。对于吴轲阳而言,他已毅然行进在艺术哲学的探索之路上。他坚信宇宙是神奇的,艺术永无止境。真正的艺术哲学要在精神层面上回到本真的“真理”概念,让艺术呈现出心灵的真实。
法国著名油画家澳利看了吴轲阳的画展后评价说,吴轲阳的作品让人读懂了一种艺术哲学的概念,称赞吴轲阳已找到了一种艺术哲学的门槛。
相信吴轲阳这位年轻的雕铸画派掌门人能够初心不改,如愿其梦,在历史长河中,在众多的书画艺术家中,成为能影响后世的一代杰出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