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国才女很泼辣的一首诗,面对赵匡胤毫无惧色,短短28字太豪放
大家好,我们的思淼谈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文/顾无 【引觞漫谈】 “花蕊夫人”是谁?这个名字听着熟悉吗? 反正我听着是不熟悉,只是从名字来看,就知道一定是一个或者一类貌美多情的女性。 实际上,花蕊夫人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五代十国时期,这时候有好几位女子都被称为花蕊夫人,不知为何。 而且,这几个花蕊夫人有着许多共同的特点,所以现代的人是很难区分的。她们一个个容貌美丽,而且多才多艺,能歌善舞,工于诗赋。现在流传下来的《花蕊夫人宫词《一共有100多篇,能够确定作者的有90多首。 关于这几位花蕊夫人的事迹,大都散见于历史上的各类历史典籍当中,史学家们只能凭借这些史书上的记载,试图将这几位花仙子做一个区分。 但是由于时间和证据上的局限,她们的身份、经历、事迹甚至是去向,都还有着很多的谜。 虽然作者身份成疑,但她们的诗是确确实实摆在那里的。今天我们就来一首花蕊夫人最著名的作品,这一位花蕊夫人的身份也基本是确定了的,也就是后蜀主孟昶的贵妃。
【临其诗境】 这首诗的创作背后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小故事,我们先来看看这位花蕊夫人其人。 她出生在五代十国时期,是当时青城人,也就是现在的都江堰市。因为从小出落的花容月貌,又是才貌双全,在当地很有名气,被当时的后蜀政权的统治者孟昶纳入了后宫,拜为贵妃,别号即花蕊夫人。 后来,后蜀为宋所灭,花蕊夫人也随着大军被掳进了宋,当时的宋主也就是历史上的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的那一位。 他早就听说了花蕊夫人的才名,于是特地召见,让她赋诗。花蕊夫人就当朝作了这一首《述国亡诗》,讲述自己一介女流对于亡国的感受和愤慨。因其气势豪纵,情感深刻而流传甚广。 述国亡诗
【经典原文】 五代:花蕊夫人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条分缕析】 第一句写的是亡国的详情,蜀国降宋,在这里被淡化成了“竖降旗”这三个字,实际上已经为当时的后蜀朝廷做足了美化。 历史上记载的后蜀,君臣一体,奢侈无度,荒淫误国。直到宋军压境,朝野上下一筹莫展,只好举国屈辱投降。这里花蕊夫人没有表现出对后蜀投降这件事的主观感情,也可能还怀有故主之情,或者当时自己参与其间,也带一点愧疚。 下一句说自己,我被封锁在深宫里不能参政,怎么会知道外界的事情呢? 这一句主要是在为自己开脱。 一方面针对历史上流行“女祸亡国”的论说,说明自己只是一介弱女子,所有的生活境遇都由不得自己选择,对于政治也没有一丝一毫的影响力,甚至亡了国都不知道,一直到宋兵打进宫来,才后知后觉。 一方面,也是拿自己和满朝的君臣做一个对比,自己没有作为,那是社会道德使然,然而满朝的君臣平日里享受着民众的供奉和爱戴,关键时刻却无法守护自己的国家,这分明就是他们的问题了。
由此也引出了下一句中对于投降军队的批判,因为其用笔的直接泼辣,给人留下的印象极为的深刻。 十四万人的军队啊,就这样剑都不亮,不明不白的屈膝投降,这十四万人里,没有一个是有家国情怀,有忠肝义胆的真男儿。 作为一名军人,无法守护一方土地,确实是一种悲哀,花蕊夫人作为受害者,骂的在理。而且经过了前三句的铺垫,这一句的直抒胸臆并没有显得过于的唐突。 这一首诗,不仅表现了作者自身的廉耻之心,也向宋太祖表现了自己的胆气,这样的行径本身就足以让后蜀的男儿感到羞耻了。所以她的诗后续得到宋太祖的赏识,也就不足为怪。这样一位不仅才貌双全,而且还有道德修养,有胆识的女子,在历史上确是不多得的。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