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温清法治疗妊娠恶阻 -- 马氏妇科

妊娠恶阻绝大多属于脾胃虚寒型,因而温中健胃是临床最常用的方法。此外寒热兼杂型患者也并非少见,所以,温清法便成为治疗妊娠恶阻中仅次于温补法的第二大治疗方法。本文介绍作者运用张仲景方剂治疗寒热兼杂型妊娠恶阻的经验。

1.附子泻心汤

诸某,28岁,2005年12月5日初诊。妊娠2个月,近20天于进食后5~6分钟便出现恶心,呕吐涎沫、食物及血液,呕吐时食道疼痛,口淡不欲食,涎冷,喜热食,不欲饮,矢气多,大便正常,寐差,精神萎靡。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温胃清肝,止呕。              方剂:附子泻心汤加味。

淡附片6克  制大黄4克  炒黄芩5克  黄连2克  半夏12克  干姜5克  桂枝6克  炙甘草6克,3剂。

2005年12月10日复诊。呕血已经消失,胃脘冷,舌脉如上。

治法:温胃止呕。                    方剂:理中汤加味。

党参12克  炒白术10克  干姜6克  炙甘草6克  半夏15克  吴茱萸4克  淡附片6克,3剂。

2005年12月16日三诊。服药期间,胃脘转暖,呕吐消失,自以为无需服药而停止治疗。昨天又发生呕吐血液,量较多。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中药守12月5日方加吴茱萸3克,3剂。

2005年12月19日四诊。呕血已经消失,恶心,进食5分钟即呕吐食物,嗳气,口淡涎冷,喜热饮,饮入上腹部即鸣响不断。舌尖略红,苔薄白,脉细滑。

治法:温胃清肝,散寒逐饮。          方剂:生姜泻心汤加味。

生姜10片  半夏12克  炒黄芩3克  黄连2克  干姜6克  炙甘草6克  大枣6个  党参12克  吴茱萸5克  砂仁(冲)5克  淡附片6克,4剂。

2005年12月23日五诊。恶心呕吐、涎冷、上腹部鸣响均消失,嗳气,多饮,饮入亦舒,大便结,每日一次,精神已经恢复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温胃健脾利水。                方剂:猪苓散合橘皮汤加味。

猪苓12克  白术12克  茯苓12克  陈皮12克  生姜5片  吴茱萸5克  淡附片6克,3剂。

2005年12月29日六诊。恶阻涎冷腹鸣均除,胃纳可,精神佳。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改用香砂养胃丸口服。

按语:附子泻心汤是《伤寒论》治疗“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的方剂,以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泄热消痞,附子扶阳固表,是一张表里同治、寒热合用的方剂。该案食后即吐、呕血,为火性急迫,热伤血络的表现;而口淡涎冷,喜热食不欲饮,苔白,则为中寒之征,故系寒热兼杂证,必得寒热之药同用,方中肯綮。以泻心汤清热消痞,安络止血,附子温中散寒,配合半夏、干姜、桂枝、炙甘草,增加其温中降逆的功效,故服药之后呕血即除,停药之后呕血虽然复发,再次用药旋即消失。此后出现的恶阻现象,符合生姜泻心汤的“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的原旨,故改而用之,3剂完功。

2.黄连汤

李某,34岁,2005年11月29日初诊。妊娠38天,10月17日开始出现恶心呕吐,近一周来症状逐渐加重,进食之后胃脘饱胀,过数小时才呕吐,呕吐之后饮食不思,口淡唇燥,涎水多,嗳气泛酸,喜热食,大便溏软,小便正常。B超检查提示:宫内妊娠,胚胎发育良好。尿检:尿酮体阴性。生育史:0-0-0-0。舌淡红,苔薄腻,脉滑微弦。

治法:温胃清肝降逆。                方剂:黄连汤合左金丸加味。

黄连3克  炙甘草6克  干姜5克  桂枝6克  党参10克  大枣5个  半夏12克  煅瓦楞子30克  吴茱萸4克,3剂。嘱浓煎一碗,须臾少呷,不必尽剂。

2005年12月3日二诊。呕吐、口淡、多涎等现象消失,口唇稍干,胃脘有暖感,大便成型,每餐可进一碗饭。舌脉如上。

中药守上方加苏梗5克,5剂。

2005年12月8日三诊。考虑营养不足自行静脉点滴氨基酸两天之后,口水增多,但未出现呕吐现象,口唇稍干,舌脉如上。

中药守上方加扁豆15克、茯苓10克,5剂。

2005年12月14日四诊。每日可以进半斤饭,无呕吐,口干。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清胆和胃。                    方剂:温胆汤加味。

陈皮12克  半夏12克  茯苓12克  竹茹10克  炙甘草6克  枳壳5克  川石斛10克  扁豆15克  苏梗6克,3剂。

按语:黄连汤是《伤寒论》治疗“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的方剂,这是一种上热中寒,寒热错杂的病症,故用寒热药物相互配伍的方剂来治疗。方中黄连清上,干姜、桂枝温中,半夏降逆止呕,人参、甘草益气和中。在妊娠恶阻中,属于寒热错杂之证不少,因此,半夏泻心汤和黄连汤都是常用的方剂,但在临床上以此方治疗妊娠恶阻的报导少见,这不过只是人们更加熟悉半夏泻心汤的缘故罢了。

3.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蔡某,22岁,2005年12月5日初诊。妊娠42天,饮食不思,恶心口淡,边食边吐10多天,喜热食,大便溏薄,日解一次,矢气多,小腹阵发疼痛,一日5~6次,站立稍久后腰坠,头晕痛,小便正常。B超提示宫内妊娠。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

治法:温胃清肠。                    方剂: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合橘皮汤加味。

炒黄芩10克  炙甘草6克  炒芍药12克  半夏12克  生姜5片  大枣6个  陈皮10克  木香6克  薤白10克  砂仁(冲)5克,3剂。

2005年12月8日二诊。恶心减轻,腹痛消除,大便稍结。舌淡红,苔薄腻,脉细。

中药守上方加生白芍20克、小麦20克,4剂。

按语:黄芩汤是《伤寒论》、《金匮要略》治疗“干呕而利”的方剂,药有黄芩、芍药、甘草、大枣、半夏、生姜。尤在泾所说:“杂病肝胃之火上冲下注者,亦复有之。”该案即用此方治疗妊娠恶阻而腹痛便溏者,因患者寒热错杂于中,湿热下注于下,以此方既可以和胃止呕,又可以清下止泻。

4.泻心汤合半夏泻心汤

李某,27岁,2005年8月1日初诊。妊娠68天,呕吐食物、酸水及血液一周,血色鲜红,胃脘烧灼感,口燥多涎,不欲饮,饮入也舒,大便秘结,一周一行,咽喉似有物噎塞,吞咽不便,纳寐差。检测尿酮体阴性。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清肝和胃止呕。                方剂:泻心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

制大黄5克  黄连3克  炒黄芩6克  半夏15克  党参12克  干姜5克  炙甘草6克  海螵蛸30克  枇杷叶10克,3剂。

2005年8月4日二诊。呕血已消失,可进少许粥糜,呕吐酸苦胆汁,大便已解一次,身冷毛耸,嗳气频繁。舌淡红,苔白滑,脉沉细。

治法:温胃清肝。                    方剂:吴茱萸汤合旋覆代赭汤加味。

吴茱萸5克  党参12克  生姜6片  大枣5个  旋覆花10克  半夏10克  炙甘草5克  炒黄连4克  代赭石20克,4剂。

按语:泻心汤是《金匮要略》治疗“心下即痞”和“心气不足,吐血衄血”的方剂,药有制大黄、黄连、黄芩三味;半夏泻心汤是《金匮要略》治疗“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妊娠恶阻轻者为痞,重者吐涎沫食物,甚则吐胆汁、呕血。若痞或吐属于胃府郁热,尤其见大便秘结者,当首选泻心汤,此下通上不为逆也,经过加味,其效蜚然。由于该案寒热错杂,故与半夏泻心汤合用。

5.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周某,30岁,2005年6月15日初诊。妊娠3月,恶心明显,呕吐食物6天,纳减,口苦,小腹胀,腰酸,尿频。带下无殊,倦怠,寐欠安,大便调。末次经期2月26日。舌淡红,苔薄腻,脉滑。

西医诊断:妊娠极吐。

治法:清肝温胃,降逆止呕。          方剂: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味。

干姜5克  炒黄芩5克  黄连3克  党参10克  半夏15克  厚朴6克  苏叶9克  茯苓10克  炒粳米20克,3剂。

2005年7月20日二诊。上药后症状立即消失,口苦,小腹疼痛3天,腰痛,带不多。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当归散合寿胎丸加莲蓬10克、仙鹤草15克,3剂。

按语: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是《伤寒论》治疗脾胃阳虚者经误用吐下之后出现寒热格拒的方剂,药有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寒热格拒的临床表现为食入即吐,其实患者的呕吐不论是否因为误治,也不论是否食后即吐,更不论是否因为妊娠,只要病由寒热中阻,脾胃虚弱者便可运用此方。

6.橘皮竹茹汤

邱某,28岁,2005年2月21日初诊。妊娠45天,7天来恶心呕吐,呕出胆汁,口苦,二便正常。妊娠之前患有慢性肾炎、高血压病史,经药物治疗控制后,血压130/90mmHg。舌稍红,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清肝和胃。                    方剂:橘皮竹茹汤加味。

竹茹10克  党参12克  陈皮10克  甘草5克  枇杷叶12克  菊花10克  石决明(先入)15克  大枣6个  生姜4片,3剂。

2005年2月25日二诊。恶心呕吐消失,胃纳增加。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中药守上方续进5剂。

按语:橘皮竹茹汤是《金匮要略》治疗“哕逆者”的方剂,具有清热益气,降逆止呃之功。故费晋卿曰:“此则治胃痰火之呃,而不可治胃寒之呃。若误用之则轻者增剧。”《医林纂要》称“橘皮竹茹汤治吐利后,胃虚膈热,哕逆”最为确切,故治疗寒热错杂的恶阻有效。

7.栀子生姜豉汤

林某,25岁,2005年12月20日初诊。妊娠40天,恶心,外感发热2天,体温37.7℃,鼻塞流涕,咽痛。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

治法:清热解表,温胃降逆。          方剂:栀子生姜豉汤加味。

炒栀10克  豆豉10克  生姜5片  蝉蜕5克  荆芥10克  防风10克  陈皮10克  半夏6克,3剂。

2005年12月26日二诊。发热已退,外感症状已经减轻,涕浊,脘馁,恶心,口水多。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

炒栀10克  生姜5片  豆豉10克  佛手10克  半夏10克  辛夷10克  白芷10克  苍耳子10克  藿香9克  菖蒲6克,3剂。

2005年12月29日三诊。恶心已除,易饥,涕浊。舌红,苔薄白,脉细滑。

治法:温胃清胆化浊。                方剂:温胆汤加味。

陈皮10克  半夏10克  竹茹10克  枳壳5克  茯苓10克  生甘草5克  辛夷10克  白芷10克  藿香6克  菖蒲6克,5剂。

【按语】

栀子生姜豉汤即为栀子豉汤加生姜一味,是《伤寒论》治疗栀子豉汤证兼见“呕者”,在案中以此方治疗妊娠风热兼见恶阻者,亦颇合拍,况且生姜本身就是一味解表药物。

发表于《浙江中医杂志》2007年第6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