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宝森先生《文昭关》五版本比较

(转自《京剧道场》)

杨宝森《文昭关》

杨宝森先生《文昭关》五版本比较

白文刚 王凤蕊

杨宝森先生的《文昭关》所能查到的版本有五个,1950年香港演出实况版、1954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版、1956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版、1957年上海演出实况版、1958年中国唱片录音版。在唱法上、劲头上、尺寸上、投入的感情上都有所区别。

杨先生的《文昭关》出版录音中以1957年的实况为多,哈宝山先生饰演东皋公。

1950年香港实况录音汪正华先生东皋公。

在叫板的“爹娘”一句中“爹”字较其他版本中稍拖得长些(爹——娘),开唱伴奏与其他版本有所不同;

[二黄慢板]第一句“一轮明月照窗前”劲头足, 窗前的“前”字可谓一气呵成没有偷气,

第二句“愁人心中似箭穿” 的“愁”字处理没有甩出唱,而是平中见奇的顿在那, “心中” 中间有停顿,很巧妙的加了虚字,变为“心(呢)中”,

“实指望”处理为分开行腔,与其它版本较为明显的一个区别是“到吴国”的吴字后有小垫字“哇”;

另有“谁知”处理为“有谁知”;

后一句“思来想去”的“来”字也没甩出,也是平中见奇的顿在那。

“今夜晚”一气呵成中没停顿。

1954年录音,这个版本是较中路的,嗓音状态好,体现出了杨派的特点。

“一轮明月—— ”唱的饱满,

“照窗前”有气口较舒服;

“愁人” 的“人”字处理与众不同小腔迭起,

“似箭穿”拖腔后给胡琴肩膀头非常高明。

杨宝森《文昭关》

1956年天津实况

1956年版虽与57年的时间上间隔短但差别较多,最大的体会就是56年这段唱尺寸上较慢,但是韵味十足。

还有一个细微的与众不同就是后面“龙游在浅沙滩”的“沙”字走本音没扬小腔。

1957年这版叫板的哭腔就把人带了进去,尺寸恰到好处。与56年有相同的是“愁人心中”的心中没落板上。

最后1958年1月28日的录音,冥冥中有些预感,唱法上可以说是颠覆了以前,有一种追溯以前《文昭关》的意思,

如“似箭穿”的变唱,

“实指望” 的连唱,

“眉不展”, “夜夜何曾”的唱法,

以前满腹的含冤改了满腹的“怨恨“,

“鱼儿吞了勾线”在这段唱里。

其中一个特色就是将北方鼓曲里的“耍板”技巧运用进来,而且“耍板” 的幅度较大,较为明显。所谓“耍板”就是让本当落在板眼的字不落在板槽内,达到仍有节奏,又灵活多变的效果。在这段[二黄快原板]中, “你就该拿我献于昭关” 的“该”字就是“耍板”的典范。

白文刚 王凤蕊 “杨派《文昭关》浅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