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网文是读书吗

窥屏时代大家都喜欢刷网文,“哎呀,真香”。网文的独特形式吸引了很多受众,但内容方面也颇受诟病。同样对于习惯于研读传统文章的学长来说,一开始看网文是非常不适应的。在通过“消得人憔悴”的努力和收获到“灯火阑珊处”的喜悦后,打开网络,却发现自己回到了读书的第一境界——望不尽“天涯路”——渐渐迷失在了网络的众说纷纭中。

网文往往一闪而过,就像是吃零食,吃的时候吃了很多,吃完又觉得什么都没吃。这种欠缺营养又难以果腹的感觉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相比于传统文章,网文确实经不起琢磨与推敲。但是,强行要求几天写成的文章就有几千年的底蕴是不合理的,因为传统文章中的闪光点被人发现也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同时强求自己读一遍就一定要读出点什么来也不现实。而且很多文章也不值得反复揣摩。

当刷到不如自己水平的文章,就会下意识地选择不读。这种选择不读书的人,多半是把“书”定义得太狭隘。我们知道古代条件有限,没有知识爆炸,也没有全民学习,更不会人人创作,所以古代的书是狭义的书、是少数精英的书、是有限的书。而网文的世界是无限的。试想如果把自己最近几年的个性签名整理起来,难道不是对自己非常有纪念意义的一本书吗?如果把别人对自己的评论整理起来,难道不是对自己非常有参考价值的书吗?即便推送的内容很烦,如果有心整理出来,难道不可以作为学会宣传本领的教材吗?

你可能依然怀疑:网文是书吗?古人说过“开卷有益”,名人说过要“多读书”。但读网文不一样,对于初次接触网文的来说,网文除了消磨时间,什么都得不到,窥屏越久,越觉得在浪费时间。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网文的内容考试也不一定考、在与人的交流过程中也不一定用得上。而且在工作中,有些把工作复杂化的文章本身就有误导性,还不如不看。那为什么要读呢?反观,难道网文不是书吗?如果把网文按照一定规律整理并装订成册,那也不见得就不是一本好书;如果把一本好书拆成几部分,每天在网上发一点,就又变成了网文。但既然网文是书,那为什么网文读完之后感觉收获寥寥呢?

古代的圣人究其一生寻找的是一种适合大众的阅读,但作为网络时代的个体,在无涯学海中往往追求的是一种惬意的小众阅读。人们一直喜欢用“门槛”或者“水平”来形容这种读文章的状态,但学长更喜欢用“配合”来表达这种小众阅读。一个螺帽遇到尺寸不合适的螺杆,就是配合不到。这不代表优劣,不能否定螺帽,也不能否定螺杆。配合不到就是读不懂,然后就会产生摩擦或者脱节。习惯于学校教育的我们接受不了读不懂这个事实,但读不懂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就好像李白读不懂杜甫,林语堂读不懂鲁迅,马尔克斯读不懂我们而拒绝提供版权,这些人在我们心中依然都是名师大家。

有人对于文章质量的参差不齐会有担心,但这完全没必要。众所周知,老师们每天都会看很多学生的文章,也没有把自己拉到和学生一样的水平,反而会产生更多对文学的感悟,进而教学相长。话虽如此,在众多网文中找到一篇从头好到尾的文章非常不容易。同时算法也在推送各种年轻作者的文章,加之网络上自由的表达环境,让人误会网文的现状全都是创作者的锅。但创作者一味地追寻知识的尽头只能让自己更迷茫,也无法给读者带来更好的体验。

自古以来,文章的创作是需要过程的。网络时代的文章成型之后,有一个非常好的条件,可以让很多人去评论、修正并趋于完美。评论不仅可以帮助读者去更好的去交流、理解文章,也可以帮助作者检验自己在遣词造句的过程中是否做到了言辞达意,比自己关起门来读死书要好多了。读的时候不会稀里糊涂,写的时候也不会懵懵懂懂。《吕氏春秋》的优势在于无人能改一字,而网文的精髓在于挂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共同进步。毕竟一个人的知识储备是有限的,靠自己皓首穷经去发现问题,最终就容易浪费了时间、辜负了青春而追悔莫及。

所以要让读网文的过程更有意义,还是要读者在读的方法上多琢磨,苦心孤诣的去找到真正需要认识和掌握的东西。这就是面对这些不同于古代的新书所需要的新方法:在读网文的过程中找到配合点。这不是要求作者在创作中去配合读者,而是读者在读的过程中,寻找与作者之间的配合。找到配合点,文章自然就读懂了,意境也就随之而来。而找不到配合点的文章,纵然读者喷的响亮,作者还是一头雾水。

读网文的时候,在某些领域自己可以当老师,就可以指指点点——或者找找病句错别字,或者指出技术漏洞,或者提出存疑的点,这是帮助别人;在某些领域不得不夹着尾巴当学生,就可以向作者学习——或者是在表达与措辞上,或者是在幽默感上,或者在标新立异的角度上,向着作者努力追赶。看似在无所事事地刷网文,但其实不是一无所获。当拥有和实体书一样的收获、或者更多之后,谁还会说网文不是书?

(0)

相关推荐

  • 凌宗伟:自己不会读,如何教学生读

    [异史氏曰]有朋友问我关于学生的阅读我有什么想法.还真没有什么更多的想法.做老师的教阅读,无非就是与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根据不同的内容与不同的对象给他们一点具体的帮助而已,最终还是要他们自己读,读 ...

  • 《高分读书法》,高效读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利器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鸡娃"是我的本职工作,终极目标就是要让孩子提高成绩,考入名校. 拿起<高分读书法>这本书,一看封面欣喜若狂: "6大选书法则,57个读书 ...

  • 读书越多,越擅长阅读?

    前阵子有个朋友问我说--娃读了很多书,但是阅读理解还是不行,这是为什么.难道不是"读书越多,越擅长阅读吗?" 首先,此处说的"阅读理解",指的是"阅读 ...

  • 读书日(网文)

    读书日 | 世界名著最动人的10句话,一生至少要读一次 今天是4月23日,世界读书日. 在这个人人追剧.聊八卦的时代里,我们需要读书. 需要给我们的心灵找到一方净土,重拾阅读的快乐. 小编精选名著十句 ...

  • 只读网文,真的可以代替读书吗?

    这是 书邦人 的第 11 篇原创文章 在 2016 年底,我组织了一次小型的主题读书会,加上我共 10 个人围坐在一张圆形桌边热烈地讨论.在最后一个环节让大家介绍各自在读的书时,有一个女生的发言引起了 ...

  • 【网文精选】薛宝钗的务实读书观

    作者 归途如虹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诗教,孔子在<论语>里就说: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对自己的儿子孔鲤也说过"不学诗无以言".可 ...

  • 不读书,难道写网文去么?

    虽然我的粉丝中信奉读书无用论的应该没有,但是还是想写一写这个事儿. 据统计,全国1936万网文作者月平均收入为5311元.没错,就是经常给你推送的那些良莠不齐的网络小说的生产者,平均每人每月能挣这点钱 ...

  • 北大师生非要研究网文,到底有什么用?

    看网文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他们不再满足于陈腐权威的评判.年轻人要走入众声喧哗的舆论场,驳斥既有的偏见,构建新的秩序.这是属于网生一代自己的话语权. 作者 | 星晖 编辑 | 石灿 在北京大学,第一个发现 ...

  • (162)网文:我所理解的“官渡之战”

    我所理解的"官渡之战"[一] 江南伯虎2 所有的历史事件,它的真象只有一个,但我们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却是千差万别.西方哲人有句很绝对的话: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的历史,本质上都是当代史 ...

  • 【进阶】写作技巧:网文全武行——开头,这么写就对了!(2)

    本篇内容创作出自编辑武行. 接上期. 4.最好不要带有场景疏离感的内容 比如说写离奇的,读者日常很少能够感受到的场景以及感觉.诸如"我在哪里,我要去哪里","我瞎了&qu ...

  • 成为月入过万的网文作者的6大觉悟,99%的人都会忽视!

    文 字 | 暴走的怪蜀黍 图 片 | @来源于网络,如侵删 很多人都说,"起点,乃新人的坟墓!" 但是,据了解,如果今天算是成功,那绝大部分人都是因为各种原因而死在了昨天.这个尖锐 ...

  • 我就是写网文的,和大家分享这十年来写文的心路历程,哭过笑过

    我就是写网文的. 2011年还读书,开始尝试写了,半路出家,全凭爱好.2014年全职了,我也没想到真的发展成职业了.感觉大学是白读了. [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就随便说说,比较乱.] 有扑街过,有赚到过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