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里的“法律意识”
课间,我正抓紧时间批阅作业。一个小女孩拿着一本书,在我旁边走来走去。另一个女孩说:“你快点告诉老师呀!”我这才抬起头:“怎么啦?”她举起手中的书:“老师,我想告诉你一件事。”
“说吧,什么事?”
“那个同学的作文是抄的。看,这一篇,只有一小部分不同。”
这把我拉回了昨天的作文分享课,这次分享的是第二单元的作文“看图画,写一写”。
孩子们根据课堂上的梳理的思路完成习作,大致情况都差不多。我选择了两篇文章和大家分享,一篇是根据课堂梳理的思路从远到近来写作的,另一篇则是从近到远的顺序。想要通过这两篇文章,让孩子们看到“看图画写一写”可以有不同的顺序,但是图画的重点和文章的重点是一致的,这个不变。
看到这一篇的时候,其实我的心里有点疑问。但是怕错怪了孩子。毕竟,在分享的时候,孩子非常高兴。
课后,我悄悄地问:“这篇文章是你一气呵成的?”
“噢,”孩子迟疑了一会儿,“不是的。是我看的作文书上的。然后我关上书默出来的。”
“这篇文章确实很棒,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可以积累其中的语句。”
我没有点破“不能直接抄”这句话,因为这时候的我其实不是特别确定,孩子的这种行为到底是可以还是不可以。
如果从知识产权保护这个层面来说,肯定是不可以的。而且,这种基本的法律意识也是我们必须渗透给孩子的。
但是,从习作这个层面来说,也不需要在这里小题大做。很多的作家,在小时候都曾经有过,默一些优秀作品的经历。孩子作文,就是学习习作的过程,如果这样练习多次,肯定是对习作有好处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更何况,我的内心还在想,考试的时候,孩子能够这样,那岂不是赚上了一个高分。
当然,我也想到了,近几年频频曝出的论文抄袭、画作抄袭的侵犯知识产权的案例。
我一激灵,会不会这些人在读小学的时候也会有一个有着这样思想的老师,让他们觉得不以为然呢?何况,现在孩子们已经提出来,我是必须要给全班一个回应的:
“同学们,刚才有同学发现昨天分享的一篇作文是作文书上的。关于这一点,那个同学昨天就已经主动告诉我,她是自己读了之后背下来的。这位同学及时告诉了老师实情,非常棒。作文,有我们自己的内容才更棒!当然,那篇文章也的确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注重多读多积累。”
我还是没有旗帜鲜明地提出,不能直接抄袭。道德只是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个本来是法律方面的问题,是非明确,可我还是顾左右而言他。
深刻反省,且必须纠正。
不过,这两篇文章作为例文放在一起,确实很有意思。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放风筝
胡皓博
今天,阳光明媚,天上漂浮着朵朵白云。大家欢天喜地地去放风筝。
小草绿油油的,铺满了整个草坪。踩上去,软软的。一阵风吹过,远处的花香也飘了过来,让人心旷神怡,仿佛烦恼也和春风一起飘走了。
远处的小孩熟练地把风筝飞上了天空。三角形的风筝,两条长长的尾巴在空中随风飘动。那只风筝也想和旁边的风筝比赛呢!蜈蚣是目前飞得最高的。他骄傲地摆动着长长的尾巴,金鱼也不甘落后,越飞越高。老鹰也在空中自由翱翔。
“你们快看,我的风筝是全世界飞得最高的。”那个小孩对他的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抬头看了看风筝,说:“孩子,你可真棒!”
皓月、佳兴和小明,这三个好朋友也来到了草坪上。小明迫不及待地对皓月说:“快帮我拿风筝,我要第一个放。”皓月放下手中的风筝,去帮小明。结果小明的风筝线断了,风筝被风刮走了。小明气得直跺脚,不知道该说什么。
突然,传来一阵声音:“小明,你可以帮我们拿风筝吗?”不错,正是佳兴的声音。“没问题。”小明说。他们又重新玩起了风筝。小明把风筝举过头顶,佳兴一手拽着线,一手拿着线轴,说:“小明,等会儿我说三、二、一放,你就松开。听清楚了吗?”“听清楚了。”
等佳兴一声令下,风筝就慢慢升上了天空。小明说:“加油,'小燕子’,一定会赶上别的风筝的,快点跑!”佳兴跑起来了,皓月笑眯眯地看着他们。
风筝飞起来了,向着蓝天,向着白云,向着未来展翅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