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黑榜“的乡村治理逻辑
浙江省萧山区的一户村民,在屋后堆放杂物被村里的巡查小组发现,经多次劝说无效后,被给予“黑榜警告”,该村民马上认识到错误并积极进行了整改。红黑榜”作为近年来乡村治理的一种新方法,确实在许多地方取得了积极成效,那么 “红黑榜”助力乡村治理的逻辑本质是什么呢?我认为,无论是在哪一个组织,支撑管理运行体系的逻辑其实就两条:胡萝卜加大棒。
美国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曾经提到两种理论:一种理论认为,多数人是懒惰的、缺乏能力、逃避责任、厌恶工作的,激发员工工作动机主要是金钱奖励、强制管理、惩罚错误;另一种理论认为,如果给予适当机会,一般人也会喜欢工作、追求上进、渴望发挥才能、愿意承担责任,他们也有非常大的潜力,激发员工工作动机,需要引发员工的内在动力(自尊心挑战性、自豪感、自我实现等)。大多数的情况是,依靠职位赋予的行政权力实施管理,压服下属被动地服从自己。也就是说,挥动制度、规则等“大棒”的时候更多一些,真正用好“胡萝卜”,来激发被管理者的内生动力,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管用方法征服人心,使别人心甘情愿来追随服从的,少之又少。
在农村,小农意识与现行“硬法”矛盾冲突的情况相对较多,在矛盾冲突中,挥动大棒,以行政权力直接干预和介入往往收效甚微,处置不当甚至会适得其反酿成严重后果,所以完善村级自治,积极探索“胡萝卜”式乡村治理方法就势在必行。“红黑榜”作为乡村治理的创新方法成效显著,一方面在于避免管理者与老百姓直接的矛盾冲突,另一方面抓住了老百姓都好面子这一牛鼻子,激活老百姓的自尊意识,自觉自愿服从管理。
作家林语堂曾说过一段话:“面子这个词,不能翻译,也不能下定义。它好像是荣誉,而又不是荣誉;它不能用金钱购买,却给人一种实质的光辉。它是空虚、没有实际的,可是男人争夺它、女人为它而死……就是这空洞的东西,中国人靠它活着。”所以,用好“红黑榜”助力乡村治理要少挥动权利大棒,积极探索“胡萝卜”式乡村治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