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甘遂一般用量是多少克

甘遂苦寒,有毒峻烈,泄水逐饮;

消肿散结;用治腹水,饮留胸膈。

(一)传统用法

甘遂性寒,味苦,有毒,入肺、脾、肾经。功效为泄水逐饮,消肿散结。

本品苦能泄降,寒能除热,功能通利二便而为泄水湿之峻药,特别是胸腹积水,颇具功效。

1.水肿胀满可与牵牛子共研末同服。

2.痰饮积聚症见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者,配大戟、芫花、甘遂、大枣同用。

3.湿热肿毒可研末外敷。

(二)用量标准

研末冲服,每次0.5~1.0克;入煎量可酌加,但泻下力较差。

(三)使用注意

内服反甘草。体质虚弱、孕妇及肾功能不全者忌服。

(四)名医绝招

龚子夫(江西医学院二附院教授)

甘遂应用指征为高度腹腔积液、胸腔积液、肝硬化腹水、全身水肿等邪实而正未虚者及肾炎水肿用利尿药无效者。

年老体弱,心肾功能不全者忌用。

治肝硬化腹水及胸腔积液,甘遂、大戟、芫花、白芥子各等量,研细末,每次1~2克,用大枣汤空腹送服。

治肾炎水肿,甘遂、大戟、牵牛子各等量,研细末,每次服1~2克,用大枣煎汤,空腹送服。

甘遂有毒副作用,服后有腹痛、呕吐等反应,可将甘遂用钙粉炒热、以减轻其毒副作用。

(五)临床妙验

胸腔积液

郑平老师用生甘遂末,每日每次1.5~2.0克冲服(用散剂不能入煎),连续服7~10日。治疗本病18例,获效满意(《中药通报》1987年5期)。

胸膜炎

陈林才老师以十枣汤加味治疗94例,治疗后,胸水全部吸收(《浙江中医杂志》1985年11期)。

崔万胜老师以甘遂、白芥子按2:1剂量,研细粉,配合西药常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与单纯西药治疗组对照,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山西中医》1993年6期)。

急腹症

张增仁老师以生甘遂粉0.9克,生大黄粉0.6克,芒硝0.3克,用20毫升沸水冲化,以上为1次剂量,待温口服或自胃管注入,2小时后再用1次,以后4~6小时1次(只限4次)。治疗急性腹膜炎、肠梗阻共364例,治愈329例,中转手术21例,无效8例,死亡6例,总有效率为94%(《北京中医》1992年3期)。

张漠瑞老师用甘遂粉2克,每3小时1次,少量连续多次服用,总量服至10克,治疗肠梗阻10例,均获痊愈(《浙江中医杂志》

1990年2期)。

尿潴留

江苏新医学院用甘遂末10克,麝香(可用冰片代)少许,面粉适量,以温开水调成糊,外敷中极穴,一般半小时左右见效。如小便仍不通,可继续使用或加热敷,用药1~2次,治疗8例,全部获效(《中药大辞典》上册)。

小儿睾丸鞘膜积液

刘东奎等老师经验方(甘遂、枳壳、赤芍、昆布各10克,甘草5克)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治疗本病7例均愈。一般2剂后肿胀开始缩小,1周后积液完全吸收(《四川中医》1999年7期)。

支气管哮喘

董征等老师用消喘膏(甘遂、细辛各12克,白芥子、延胡索各21克,共研细末,分3次使用,用姜汁调成膏),平摊在六块方圆3.3厘米的油纸上,贴肺俞、心俞、膈俞穴的方法,治疗哮喘223例,结果:痊愈72例,显效86例,好转35例,无效30例,有效率为86.5%(《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年6期)。

小儿支气管肺炎

房念东老师用甘遂、大戟、芫花各等份,以醋煮沸后晾干,研成细末,根据年龄及身体状况服用0.5~2.0克,每日1次,用大枣10枚煎汤约50毫升冲服。治疗肺炎45例(其中支气管肺炎26例,大病灶肺炎8例,大叶性肺炎4例,暴喘型肺炎7例),配合一般对症处理用支持疗法,结果:治愈44例,1例无效死亡(《山东中医杂志》1981年创刊号)。

百日咳

王万富老师经验方甘遂散(甘遂、巴戟天各4克,面粉20克),白开水冲服。年龄在4个月至1岁者,每次服0.5克,1~3岁每次服1克,3~6岁每次服1.5克,6~10岁每次服2克,均每日3次。治疗百日咳50例,结果:服药10~20日痊愈40例,显效9例,无效1例(《上海中医药杂志》1984年10期)。

类风湿关节炎

李汉章等老师用甘遂乌头汤:甘遂(研末清晨空腹米汤送服)2克,制川乌、制草乌、麻黄各10克,独活、秦艽、汉防己各15克,伸筋草、乌梢蛇各20克,随证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1~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关节肿大者38例,显效21例,好转15例,无效2例(《北京中医》1988年6期)。

多形性红斑

马振声老师用二甘汤(甘遂、甘草各9克)浸洗患部,治疗寒冷型多形性红斑患者42例,结果皮损全部消退者30例,余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浙江中医杂志》1984年3期)。

晚期食管癌

齐文亮等老师,取甘遂、甘草分别捣烂为粉,服时取甘遂粉0.3克,甘草粉0.15克混合,以温开水送服,每日3次,治疗12例,好转9例,存活期明显延长6~15个月,未坚持服药3例无改善(《千家妙方》)。

张梅友老师用甘遂末装人胶囊,每服1.0~1.5克,使大便泻下2~3次,至大便增多,转干为度。治疗出血热、急性肾炎等肾功.能衰竭16例,均安全度过少尿期(《湖南中医杂志》1987年5期)。

(0)

相关推荐

  • 走近中药,认识一下“逐水利尿”的甘遂,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走近中药,认识一下"逐水利尿"的甘遂,有几个注意点 在中草药里,甘遂是一味不太常用的中药,但其入药的记载却很悠久,在<神农本草经>里就存在,并被列为下品. 同时,甘遂还 ...

  • 古书记载的奇效方!

    分享一个古书记载的奇效方!治小瘤方 云:治小瘤方,先用甘草煎膏,笔蘸妆瘤四围,干而复妆,凡 三次.后以大戟.芫花.甘遂,上等为细末,米醋调,别笔妆敷其中,不得近著甘草处.次日缩小,又以甘草膏妆小晕三次 ...

  • 中药芫花一般用量是多少克

    芫花辛温,有毒峻烈,泄水逐饮, 取效甚速,又能杀虫,疗癣外用. (一)传统用法 芫花性寒,味苦.辛,有毒,入肺.脾.肾经.功效为泄水逐饮,杀虫疗疮. 本品为泄水逐饮之峻药,作用与甘遂.大戟相近,而善消 ...

  • 甘遂和甘草,这对“反药”能一起用吗?

    导读:今天学习<伤寒杂病论>中"甘遂和甘草"这对反药的应用.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设甘遂半夏汤,方由"甘遂大者,三枚(5g),半夏以水一升,煮 ...

  • 中药桂枝一般用量是多少克

    桂枝性温,辛甘解肌,温经散寒, 通阳化气,活络祛痹,疏泄腠理. (一)传统用法 桂枝味辛.微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具有温通卫阳以解肌散寒:温通心阳以行血运脉:温通脾阳以温中化饮:温通肾阳以化气 ...

  • 中药黄芪一般用量是多少克

    黄芪甘温,补益脾肺,固表止汗, 利水消肿,升阳补气,托疮生肌. (一)传统用法 黄芪性微温,味甘,人脾.肺经.功效为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排脓,利水退肿. 1.气虚体弱精神萎靡,四肢无力,短气食少等 ...

  • 中药大黄一般用量是多少克

    大黄苦来,峻下实热,荡涤胃肠,解毒泻瘀,外用清火,消肿治疮. (一)传统用法 大黄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肠.肝.心等经.功效为通便逐瘀,泻热解毒:外敷清火消肿. 本品苦寒沉降,峻下实热,荡涤肠胃, ...

  • 中药山楂一般用量是多少克

    山楂微温,酸甘健胃,善化肉食, 消滞祛腻,除胀止痛,并停泻痢. (一)传统用法 山楂性微温,味酸.甘,入脾.胃.肝经.功效为消食化积,行气散瘀. 本品能补益脾胃,促进消化,为消肉食积滞的常用药.因其善 ...

  • 中药白花蛇舌草一般用量是多少克

    白花蛇舌,味甘性寒,清热利湿, 热淋可通,咽肿肠痈,蛇伤肿痛. (一)传统用法 白花蛇舌草性微寒,味甘.淡,人胃.肠经.功效为解毒消痈.清热渗湿. 1..肠痈本品甘淡微寒,清热渗湿,解毒消痈,对湿热郁 ...

  • 中药白芍一般用量是多少克

    白芍微寒,苦泄酸敛,平肝潜阳, 养血敛阴,止痛柔肝,和营止汗. (一)传统用法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经.功效为柔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平抑肝阳. 本品味苦酸性微寒,酸能收敛,苦凉泄热, ...

  • 中药仙鹤草一般用量是多少克

    仙鹤草凉,收敛止血,各种出血, 都可选用,古治痢疾,今治涤虫. (一)传统用法 仙鹤草性凉,味苦.涩,入心.肝.脾经.功效为止血补虚,收敛止痢,消积杀虫. 本品苦涩,为收敛止血药.可治一切血症,疗效颇 ...

  • 中药威灵仙一般用量是多少克

    威灵仙名,称铁线莲,味辛性温, 祛风胜湿,经络善通,治痹如神. (一)传统用法 威灵仙性温,味辛.咸,入膀胱经.功效为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本品味辛性温,散风除湿.因其善通经络,既导又利,故多用于肢体 ...

  • 中药玉米须一般用量是多少克

    玉米须平,甘淡利湿,利水消肿, 清肝降压,既治黄疸,又治肾病. (一)传统用法 玉米须性平,味甘,入肝.胆.肾.膀胱经.功效为利水消肿,清肝利胆. 1.水肿.臌胀常与冬瓜皮.车前草等同用. 2.肝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