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功课:强化“天下最好”的精品意识
不少人喜欢拿破仑那句“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名言,我则更喜欢他的另一句名言,“即使让我挖厕所,我也要挖出天下最好的厕所来”。因为任何优异成绩和成功的取得都不是凭空想出来的,也不是等出来的,而是拼命干出来的。今天我们在座的同志,不论从事哪项工作,分管哪项业务,都应强化做到“天下最好”的精品意识。也就是要确立做一等工作、创一流业绩的工作标准。不能立足于过得去,一定要追求过得硬。
第一,要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过这样两句话:“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都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平凡的事都做好就不平凡。”也确实是这样,我们的政治工作,不论是组织、干部、宣传、保卫等,还是政治理论课教学,大都是简单而平凡的。如果我们把各项业务干得能在军训和兵种部、总参乃至全军最好,那就是不简单、不平凡了。
毋庸讳言,我们各行各业、各个部门离“天下最好”,还是有相当的差距。我仅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经费的结算问题,这是每个单位都遇到的事情,每个人都能干的一件事情,只要稍用心,谁都能干好。但我们有些同志对这么简单的事情就是办不利索。我查了一下,有的是1997年办事经手的经费,10年过去了,还没有结帐。还有的是2003年、2004年、2005年办的事情,到现在也没有结帐。这有个工作作风问题,办事拖拉;也有个责任心的问题,即是对工作不负责,也对自己不负责任。还有一个工作能力问题,为公家办了事情、花了钱,还没有办法处理,这是不称职的。从现在开始,一定要做到日清月结,每个月办事使用的经费,当月尽量都处理完,特殊情况可以缓一缓,但是不允许跨年度,时过境迁,处理起来难度会增大的。
第二,遇事先从自身找原因。
有这么一个事例,一个军官看见一个士兵戴的帽子很大,大得都快把眼睛给遮住了,于是军官问:“你的帽子怎么这么大呀?”士兵答:“不是我的帽子太大了,而是我的头太小了。”军官说:“头太小不就是帽子太大了吗?”士兵说:“一个军人,如果遇上点什么,应该首先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而不是从别的什么方面找问题。”几十年后,这个士兵成了美国一位伟大的统帅,他的名字就叫艾森豪威尔。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之所以不能把事情干得尽善尽美,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遇事爱强调客观。因而归因理论说:一个人常常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自己的努力,常常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运气不好或客观条件不好。这种观念是必须克服的。我来学院报到之前,有位老首长专程召见我,并赠给我王蒙先生的一篇短文。这篇题为《戒言》的短文形成的背景是:王蒙一位朋友的孩子不到三十岁就荣任某县副县长,在走马上任前,特来向有着丰富人生经历的王蒙求教。王蒙便针对年轻新官上任的实际,讲了如下几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要把眼睛盯在工作上、业务上,不要盯在别人服不服自己上。一个芝麻官,又年轻,人家没有心服的必要,不服就不服,不服也得按工作程序运转;第二层意思是千万不要弄几个人去搜集谁说了你什么,尤其不要在会上为自己辩白,不要驳斥针对自己的风言风语,你如果这样做了,就等于自己传播流言,等于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头上,等于自我出丑;第三层意思是不要到上级面前抱怨当地有多么落后,当地干部的素质有多么低下,骂自己的部属,只能暴露你自己的无能,说明你自己既不会团结人,又发挥不了大家的积极性——总而言之一句话,暴露了你自己不称职;第四层意思是不要老向上面求援,周围十几个县都踏踏实实,就你这儿老出事,除了证明你不行,又能说明什么呢?一点矛盾也不能消化,要你这个副县长做啥?第五层意思是不要搞“十几个人,七八条枪”的亲信,更不要走到哪里把他们带到哪里,谁也不是傻子,你那样做在得到这十几个人前呼后拥的同时,会失去大多数人的拥护;第六层意思是大官小官都是办事的官,用工作成绩说话——则兴、则立、则吉,用说话来取代工作成绩——则败、则危、则衰,切记,切记!这篇短文对我启发很大。特别是“一点矛盾也不能消化,要你这个副县长干啥”这句话,用该把它转化为按职责办事的是实际行动。职责实际上就是权利和义务。按职责办事,很重要的是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要负起这个责任来。组织上把我们放在任何位置上,都要把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办好,而且是最好,如果办不好,就是不称职,不称职的干部是没有资本向组织讨价还价的,也是没有前途的。
第三,要盯着问题和困难做工作。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我们开会,作报告,作决议,以及做任何工作,都为的是解决问题。”俗话说,成事一件,困难一片;克服困难一片,也要成事一件。干任何一项工作,从事任何一项职业,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特别是要把工作干得“天下最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肯定会更多。
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除工作本身需要付出的代价外,还有两个方面,一是历史遗留问题,二是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我是这样看的,不想办也不急需办的事情可以不办,但是十分想办又非办不可的事情,就要想方设法地办成。我感到,解决困难和问题,主要应该发扬“三千三万”的精神:
一要想尽千方万计。1957年1月27日,毛泽东主席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现在遇到的困难不算很大,有什么了不起呀!比起万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总要好一点吧?长征途中,在过了大渡河以后,究竟怎么走呢?北面统是高山,人口又少,我们那个时候提出要千方百计克服困难。什么叫千方百计呢?千方者,就是九百九十九方加一方,百计者,就是九十九计加一计。”我们常讲,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办不到的事;只有不想办的事,没有办不成的事。只要能够想尽一切办法,再难办的事情也是可以办成的。因为,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做到了想尽千方万计,就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和难题。
二要克服千难万险。毛主席在《愚公移山》这篇光辉著作中要求各级干部和共产党员,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们干一切工作,都不能指望一帆风顺,必须有不怕困难、不怕风险、迎难而上的精神,这样才能会有所作、有所创造。
三是吃尽千辛万苦。唐僧取经的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据材料介绍,唐僧当年抵达古印度犍陀罗大约是在公元630年,他从长安西行穿过戈壁沙漠到达犍陀罗,至少要徒步翻越天山山脉的腾格里山,这些山脉即使在今天装备精良的登山运动员看来,也是难以逾越的世界级天险,居然让这位1300多年前的佛教旅行家、翻译家全都踩在了脚下,唐僧为了取到真经,何止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真可谓历尽千辛万苦。从这里可以看出,只要不怕艰辛,不怕吃苦,什么困难和问题都不在话下。
声明:“鸡鸣”微信公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留言提示,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