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天妒英才,何也?

原创:首发于牛虻公众号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才华横溢却又天妒英才的人,比如说屈原、陆贾、王弼、王勃、周瑜、郭嘉、王国维、徐志摩、海子等,贾谊便是少有才名而英年早逝的俊杰之一。

天妒英才,有的像贾谊一样是自毙而亡,有的是因为意外而逝,有的是因为生病而死,尽管他们少年夭折,但他们的早逝毫不掩盖其才华所绽放的绚丽色彩。一方面,后人对这些少年而亡的俊杰所仰慕,仰慕他们少年才气逼人,一方面后人对他们抱有惋惜之情,如此少年才俊早年夭亡实在可惜。

从文学的角度来说,屈原、贾谊与王勃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才情的最让人遗憾的一代文豪。然而,后人对他们的夭折评价也是不尽相同,对屈原,后人更予以崇高的爱国之情来看待;对贾谊,后人更多地则持可惜之情,因贾生过于自责导致郁郁而终;对王勃,后人抱以慨叹之情,甚至抱怨老天不公。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笔者不禁要问,是什么让他们能够脱颖而出,难道仅仅是因为他们的满腹经纶或者英年早逝?或者说是他们的少年夭折成就了他们的才华横溢?

闻一多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像屈原、贾谊、霍去病、王弼、周瑜、郭嘉、王勃、王国维、徐志摩、海子等,尽管他们烟花易逝,但却照亮的是人类文明的长河,尽管他们昙花一现,但总是吸引着一代一代后人对他们的关注,或许是同情,或许是仰望,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情节?

下面以屈原、贾谊、霍去病、王弼、周瑜、郭嘉、王勃、王国维、徐志摩、海子等为代表,从生讫、死因、才华功勋三个方面,透过他们的生平看其短暂的人生轨迹及其闪耀的生命光辉。

透过数据一览,我们可以看出:其去逝的平均年龄为35岁左右;其人生影响力非常卓著,要么功勋卓著,要么才气逼人,留下旷古烁金之作;其死亡原因皆非正常的生老病死,大致有三,因病去逝、意外而死或自杀身亡。总之,英年早逝,给他们的生命笼罩了一定的传奇色彩,也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

天赋

命运女神在天妒英才的同时赋予他们超出常人的天赋,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他们的少年才俊中看出来。他们以非凡的天赋年纪轻轻就成为饱学之士,并书写出彪炳千古的光辉事迹。相比与同年龄阶段的人来说,他们就是神童,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人与人之间总会存在差异,但天赋异秉是生来就存在的。

贾谊、王弼、王勃较为典型,他们三个是少有的少年天才,俗话说“朽木不可雕也”,命运女神在夺去他们年轻的生命之时,早已赋予他们先天超过常人的能力。好比有的人记忆力超群,可以过目不忘,有的人思维敏捷,顿悟能力非常强,有的人生得好的家庭,接受了后天良好的教育。

洛克在讨论人的天赋时认为人的心灵就像一块白板,人与人之间在先天上是一样的,只是因后天所接受到的东西不一样而已。其实,每一个人的白板是不一样的,并不像洛克所说的那样,这白板有薄有厚,材质也存在差异。冥冥之中,命运女神在赋予你一些东西的时候也会夺去一些东西,造化你长处的时候也留有短处,没有绝对的长处,也没有绝对的短处。每一个去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发挥自己的才能,挖掘自己潜力的不同也导致“天下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英国经验哲学家洛克

教育

天赋是注定的,但现状是由自己改变的,所以说,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任何抱怨命运不公的思考都是对命运的妥协,任何自暴自弃的行为更是可耻的。当先天的天赋异秉遇上良好的后天教育时,天才的潜能将会被无限激发,酝酿出这种英年早逝的旷世奇才。

一个人的成功,“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像这些英年早逝的俊杰必然受到后世的良好栽培。这就好比把石头和种子埋在土里一样,天赋决定了石头和种子谁会发芽,而后来的培育决定了种子发芽之后,能否茁壮成长,成为参天大树。一对双胞胎,一个长于钟鸣鼎食之家,一个长于乡野村夫,两者的差距定会天壤之别。这些少年早逝的英才之所以能够发光发彩,与他们的后天教育有些很大的关系。

洛克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光有天赋仍然是不够的,“伤仲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耻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即使是纵有天赋异秉也枉然。

物以稀为贵

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凡是常见视为正常,不常见视为奇怪,这就好比每个人都长着耳朵,突然有一天,有一个没有耳朵或者鼻子的人,人们认为他会是怪物;或者有一天这个世界上的人都光着身子,突然有一个人穿着衣服,那么这个人便鹤立鸡群,被其他人视为怪物,所以说物以稀为“怪”。

从价值论来说,物以稀为贵。这些英年早逝的天才,在生时是否拥有他们死后之时的声望,他们的杰作或作品能否在当时就已经拥有炙手可热的地位,他们是否已经“嬴得生前身后名”?

梵高,一个生前潦倒终身、默默无闻的人,因命运的不堪而患精神病,最后自杀身亡。以卖画为生的他,创造了数千幅画作,却无人赏识,直到他死后的几百年里,他的作品洛阳纸贵、轰动全球,件件成为艺术殿堂的瑰宝。到底是什么成就了梵高?

梵高的自杀、梵高的自残、梵高的落寞不堪以及梵高的别具一格油画,当后人将这些因素集合在一起的时候,再来欣赏他的作品,即便是傻子也能感受到他的作品的魅力。梵高的油画里,表现出了梵高的精神世界,他的凄凉,他的落寞,他的孤独,他的潦倒,以及人生的失意,这一切都用他的画笔书写到油画的世界。

从《群鸦飞过的天空》里,我们能感受到梵高对生命的热情如浓浓火焰,群鸦想飞火焰通向远方,但现实如一片蓝色的山脊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这是希望与绝望的对比;

从《星空》里,我们能感受眩晕,但是在漩涡之中又有炯炯有神的上帝之眼,看穿宇宙,看破尘世,看到“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眼神;

从《向日葵》里,我们能感受到梵高对生命的热情,金灿灿而又富具生命力的向日葵,生命之光从他内心绽放,这是生命的宣泄;

在《星夜》里,梵高摒弃了一切后天习得的知识,漠视学院派珍视的教条,甚至忘记自己的理性,在他的眼中,只有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他陶醉于其中,物我两忘。

然而,梵高命运的悲剧与作品的价值恰恰相反,经过历史的沉淀者彰显出其价值来,这一切与梵高的自杀是分不开的。因为物以稀为贵,梵高的作品甚至就连以前的草稿也成为后人追捧的佳作。像屈原、贾谊、霍去病、王弼、周瑜、郭嘉、王勃、王国维、徐志摩、海子等,他们又未尝不是呢?历史是公允的,尽管英年早逝的他们所处的时代欠他们一个道歉,但迟来的道歉总会到来,除了道歉,还有鲜花掌声与万人敬仰。

悲情命运必有可悲可恨之处,命运女神冥冥之中操控着公正的天秤。人生的道路有很多,选择有很多,我们不应该去抱怨自己与生俱来的命运,而应该去尝试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意味着你要向孤独、寂寞、自尊、现实、家庭、兴趣等发起挑战,如果不能经受住九九八十一难的考验,又怎么能活出自己的人生价值呢?人生就像登山,如果不能忍受爬山的苦楚与艰辛,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如果没有舍我其谁的决心,又怎么会登上人生的巅峰,笑傲风云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