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联品之「至情」与「至理」
几年之前,一直想仿效二十四诗品写一组二十四联品。也尝试写过几品,但后因对联与诗在创作与欣赏等方面差异较大,而语言风格包罗更广等原因,终没坚持下去。今日忆起此事,觉放弃可惜,因此少不得又捡起来继续凑吧。
至情
形神所聚,一往而深。
幽微皆感,生死堪寻。
如蝶在蕊,如指在琴。
思欢愁怒,读罢难禁。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对联写景,大多有寄情其中。而此类“至情”联作,则属极致之作,表达之中蕴情极深,以致读者读来所感无他,唯见情。
【例】
水之殇(燕七)
流花九曲;
葬月一生。
写水,题目就很用“情”,而八个字把水的“殇情”写得生动而感人。无限深情蕴含其中,令人不能不被感动。
自挽(大江东去)
何言处处有山陵,田野一隅,足能葬我;
未肯匆匆留指爪,至亲而外,不必动容。
非常平实的联作,然而却有一种很浓厚的情感贯穿其中。生死是人生大事,而在作者的笔下,用一种淡然的口吻写出,这种淡然却感动到所有人。无情却更有情。
头发(莫非)
若春云来马嵬坡前,隐隐何堪柔绕指;
拟秋草立岳家坟上,苍苍犹作怒冲冠。
作者的思维非常奇特,咏物联却转到了写历史上的两段非常典型的可感情浓度很深的故事,杨玉怀之“悲”和岳飞之“怒”,把情感形象化而给人以非常大的冲击力。
至理
客观而视,思辨之能。
拨开纷乱,得见清澄。
云凝则雨,水冷而冰。
欲穷千里,更上一层。
说理是对联的唯一主旨。无论眼前风光多么旖旎,作者笔下闪耀着的只有思辨的光辉,正所谓“人间清醒”是也。此类联作的特点就是摒弃用情,唯重说理,而读来让人深有启发者便是佳作。
【例】
鹳雀楼(常江)
上去果真穷远目;
下来依旧放平心。
写鹳雀楼,作者仿佛踩着王之涣的步点而来,王之涣告诉人们“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而作者不仅告诉我们这个道理,还告诉读者,下来之后怎么办?下来依旧做个普通人,放平心态最好。起起伏伏才是人生,做好“伏”的心理准备更关键。
莫愁湖(寂寞西风)
英雄虽不以成败论,但是英雄,总忧成败;
儿女故未关湖山事,如非儿女,空老湖山。
写莫愁湖一般都要把英雄儿女的故事唏嘘感慨一番,自然是寄情最易,而作者一反套路,纯来说理,而这个理说得又让人心服口服。
雾(无穷江月)
入眼原非真混沌;
向前或是大峥嵘。
作者走在雾中没有沉陷于描写雾的形态,而是用一种十分理性的视角来写,他从雾中悟出了道理,不要被眼前的迷雾所惑,这都是假象,勇敢迈出去,前面就是峥嵘的未来。不得不说,作者是一位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