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李参平最早在九州有田烧制出瓷器之后,九州一代的窑元纷纷尝试烧制瓷器。虽说佐贺藩对瓷器制作和彩绘技法实行严格的技术保密政策,但是这些技术还是遭到泄露,传到九州的其他藩国,之后,萨摩烧、平户烧、志贺烧等相继烧制成功。不仅如此,制瓷技术也被传到九州以外的地方,日本很多地方都开始烧制彩绘瓷器。像是古九谷就是跟柿右卫门、色锅岛和古伊万里齐名的彩绘瓷器。
加贺大圣寺藩主前田利治以在九谷发现瓷石矿为契机,命令藩士后藤才次郎前往有田学习彩绘瓷器的制法。后藤才次郎学成秘法后,带着几名在长崎遇到的流亡到日本的明朝陶工回到藩国,于1655年在江沼郡九谷开窑,仿造万历五彩等明朝彩绘瓷器,烧制九谷烧。1730年,可能因为藩内财政困难,窑元一度关闭。现在陶瓷界和古董界将中断之前所生产的瓷器称为古九谷。其图案豪放大胆,色彩华美,线条雄劲,气势恢宏。除了花鸟、隐士和几何图案之外,也不乏秘戏图案。
九谷烧的烧制中断80年后,1807年,京烧幕末三名人之一的青木木米(另外两位为永乐保全和仁阿弥道八)被加贺金泽藩主延请到金泽,金泽藩直营的春日山窑由此诞生于卯辰山。青木木米不仅是著名的陶工,也是著名的南画家,可谓文人陶工,其得意之作多为煎茶道具。青木木米致力于复兴九谷烧,虽然在两年后回到京都,但是以此为契机,加贺一带出现了很多窑元烧制九谷烧,如若杉窑、小野窑、民山窑等,加贺成为日本又一个制陶中心。
九谷烧的诞生地大圣寺藩也在豪商吉田屋传右卫门的牵头下,致力于重兴古九谷烧,吉田屋窑于1824年开窑。九谷烧以宴会用大盘和装饰性大瓶为主,技法主要为釉上彩,有“不言釉上彩,何来九谷烧”的说法。厚重粘稠的釉药和浓丽的色彩赋予九谷烧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在烧制上主要有“五彩手”和“青手”两种样式。
“五彩手”是指用赤、黄、绿、深蓝、紫五种色釉在经过本烧后的瓷器釉面中央描绘精美的图案,釉面的温润余白和艳丽丰富的色彩相得益彰,完美调和,有着令人炫目之美。“青手”则是在素瓷上不留余白,不使用赤色颜料,而是采用黄、绿、深蓝、紫这四种色彩中的两种色彩或者三种色彩涂覆整个瓷器,追求色调的调和之美。因为北陆地区冬季寒冷,色调单一。所以“青手”九谷烧多用黄色和绿色,这是为了在款待客人的时候,让客人由器皿的色彩联想到积雪融化后的缤纷季节,有着鲜明的季节感觉和独特的审美意识。
幕末明治时期,九谷烧出现很多有名的陶工,其中九谷庄三为九谷烧的产业化做出巨大贡献。当时在肥前和濑户已经根据大规模生产的需求,将素坯制作工艺和彩绘工艺进行专业化分工,由不同的工坊负责,并普及了这种分工合作的方式。九谷庄三适应时代的潮流,设立了自己的工坊——锦窑,从事在素坯上进行彩绘的工艺。他招募了300多名画工,和烧制素坯的众多窑元分工合作,奠定了九谷烧的产业化发展基础,因此可以称之为实业家,创立的金襕手样式色彩华美,图案精致,被大量出口到国外。
在1873年的维也纳万国博览会上,“日本九谷”一举成名。之后在国外各大博览会上屡屡获奖,名扬海外。到了明治20年代,九谷作为出口瓷器的重镇超越有田独占鳌头。现在九谷烧也经常被日本皇室用作外交礼品赠送给各国首脑。
...THE END...
手工制品,没有制成完全一样的可能,这微妙的不同正是乐趣所在。
——川桥吉春(素染手艺人)
出发的路都是耀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