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世家傅冠城 化瘀通脉汤 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转载】

中医世家傅冠城 化瘀通脉汤 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发表者:赵东奇 758人已读

傅冠城,1941年出生,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出身中医世家,八岁开始学习中医,十八岁考试出师。参加工作后多次进修深造,博采众长,中西合璧。曾任齐齐哈尔市第一康复医院主治医师、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业务院长,兼任齐齐哈尔市老年医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疗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职工疗养事业干部北京培训中心特邀教师、福州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研究员等职。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肝炎、肝硬化、结肠炎、中风、冠心病、糖尿病、甲状腺病、风湿、类风湿、脉管炎、静脉炎、皮肤病、妇女不孕症、习惯性流产等疑难病症,疗效显著。在有关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指导拍摄《巨针疗法》专题录像带并参与编著《实用巨针疗法》一书。退休后在齐齐哈尔市开办“冠城中医诊所”。

组成:酒炒丹参15g,全当归15g,红花10g,炒桃仁10g,炙水蛭10g,炙穿山甲10g,炒乳香10g,炒没药10g,炒王不留行15g,川芎10g,生甘草10g。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功用: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消肿止痛。

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属血瘀证。

方解: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医辨证可分为多种证型。血瘀证是临床最常见的证候,临床表现为患肢暗红、紫红或青紫,患肢下垂时青紫加重,抬高时可见苍白;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患肢呈间歇性或持续性疼痛,重者抱膝呻吟;皮肤干燥,趾(指)甲变厚,舌质紫暗,脉细涩。此属瘀血阻滞,脉络不通,患肢失养。治疗宜用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之法,用药得当,病情很快缓解,如果不能速效,则易形成坏死或瘀久化热形成溃疡。化瘀通脉汤用丹参、当归、红花、桃仁活血化瘀,去瘀生新;水蛭、穿山甲、乳香、没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王不留行、川芎行气活血;甘草合诸药而解毒。全方共奏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消肿止痛之功,临床屡用屡验。

临床应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起病急,变化快,由于血栓形成的原因,往往突然患肢冰冷、疼痛、青紫、肿胀。本方有较强的化瘀通脉作用,可使病情尽快改善。应用时病在上肢加桂枝、桑枝,病在下肢加木瓜、防己通络消肿止痛;患肢灼热加生地、丹皮、紫草清热凉血;患肢溃疡坏疽加蒲公英、地丁、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久病体弱者加生黄芪、党参补虚益气,以助血行。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中医辨治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属中医“脱骨疽”范畴。其好发于冬春季,中青年男性发病率较高,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肢凉、麻、痛、间竭性跛行、坏死等。治疗脉管炎贵在早发现,早期治疗。脉管炎可辨证分为:寒湿型、气滞血瘀型和热毒型。

1、寒湿型:症见面色暗淡无华,喜暖怕凉。患肢沉重酸痛、麻木不仁,小腿有抽痛感。常伴有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局部皮肤苍白、冰凉、干燥,舌质较淡,苔白腻,脉弦细。治则:祛寒化湿,温阳通脉。经验方:黄芪15克,当归20克,丹参20克,桂枝10克,降香12克,干姜10克,附子9克,苍术1克,木瓜12克,白芍20克,红花20克,川芎20克,茯苓15克,白术12克,丝瓜络20克,甘草10克。每日1剂,水煎服。

2、气滞血瘀型:症见患肢暗红、紫红或青紫,下垂时更甚,抬高则苍白,足背毫毛脱落,皮肤、肌肉萎缩,趾甲变厚,足背动脉搏动消失,患肢持久性静止疼痛,尤其夜间为甚,苔薄白,舌质红或紫暗,脉沉细而涩。治则: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经验方:黄芪30克,当归40克,丹参20克,水蛭9克,地龙9克,红花15克,桃仁10克,延胡索20克,枳壳20克,香附9克,川牛膝10克,川芎12克,丝瓜络20克,甘草10克。每日1剂,水煎服。

3、热毒型:此型多见于脉管炎的中晚期。症见患肢皮肤红肿、灼热,足背动脉搏劝消失,患肢如煮熟之红枣,皮肤上起黄疤,渐变为紫黑色,呈浸润性蔓延,皮肤及足背肌肉萎缩,色黑而干枯,溃烂腐臭,疼痛剧烈,彻夜难眠,舌质红,苔黄腻,脉洪数或细数。此型多由热毒化火内郁而成。火毒内阻,血行不畅、瘀滞筋脉,故患肢红肿灼热而痛,溃烂腐臭。治则: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祛腐生肌。经验方:黄芪15克、当归20克、玄参30克、金银花60克、毛冬青30克、赤芍20克、地龙9克、川牛膝10克、薏苡仁20克、黄柏10克、红花15克、茯苓10克、太子参9克、丹参15克,连翘20克、丝瓜络20

文章来源:家庭医生报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