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说‖珺珺(13):梅雨时节: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不仅历史悠久,还有着禁火、扫墓、踏青、插柳等习俗。
清明节又名寒食,这是因为在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国外的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饿昏了过去。这时,有一个叫介子推的随臣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成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便恢复了精神。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晋文公),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然而介子推却鄙视争功讨赏,打好行装同母亲到绵山隐居去了。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有人说从三面火烧绵山,留一边不烧,介子推自然就会出来了。可谁知,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也没见着介子推的身影。火熄灭人们找到介子推时,他背着老母亲坐在一棵烧焦的柳树下,已经死了。晋文公在为他装殓时又从树洞里发现一张血书,上面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文公率领众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时,发现老柳死而复活。便叫这棵柳树为清明柳,并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后来,唐朝诗人韩翃创作了一首《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因为清明和寒食只隔一天,慢慢地合二为一,成为清明节。而清明节就有了禁火、扫墓、吃冷食的习俗。
如果你知道了清明的来历,那就把这个故事告诉更多的人,让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清明的来历吧!
作于2017年04月04日
小作者简介:珺珺,2006年04月出生,来自广州的五年级小女生
作者妈妈的话:在孩子心目中,清明节可能就是个普通的节假日,旅居异乡的我们,并未保持每年奔波上千里回老家祭奠祖先这一传统。记得儿时,每逢清明父亲就会带领我们兄妹到各个山头去祭拜先祖们,刨坟头草、上香、放鞭炮、跪拜。到外地求学、工作、结婚生子,清明少回家,这些传统到了今天慢慢成了回忆。因为时光,砌成一个回不去的故乡。记忆中的人、事、物,从此就成为我们此生美丽的乡愁。世事无常,人时很短。在清明这一天,我们和故乡产生精神联结,和已经不在但仍想念的亲人,和还在身边想要好好珍惜的亲人在一起。愿逝者安息,生者奋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