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拍给普通人的剧火了,我一点也不意外.....

1

最近一直在追的《我在他乡挺好的》,突然不声不响地火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身边的朋友和同事,都不约而同地开始讨论这部剧。

去豆瓣上一搜,开分就高达8.3,知乎也已经有了9.2分的好成绩。

可以说,《我在他乡挺好的》,已经成为了今年暑期电视剧档的一匹黑马,成为很多人心中的“今夏最佳”。

而《我在他乡挺好的》之所以叫好又叫座的第一个秘诀,就是细节和剧情特别真实。让许多被打动的观众纷纷发出了“导演在偷窥我的生活”“编剧真的上过班”的调侃。

(图片来源:小红书)

在《我在他乡挺好的》里,你真的看不到那些悬浮表面的“人上人”,只有真正体验过基层生活的导演和编剧用心安排的,最真实朴素的打工人细节。

比如最初的一集,胡晶晶在通勤挤地铁的时候,帮忙扶住了一个踉踉跄跄的老太太,还帮她稳稳地抓好了扶杠。

老太太反应过来之后连声道谢,胡晶晶却嗫嚅着说不出一句“不用谢”,反倒是显得特别不好意思,慌张地摇了摇头。

这几个动作上的小细节,一下子就立住了胡晶晶的人设,也把无数漂泊在外,总是容易莫名紧张和害羞的社恐人在面对他人时那种不知所措的慌乱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又比如乔夕辰误会新来的上司处处给她穿小鞋,总觉得自己干什么都被针对,做什么都能恰好引起上司的不满,好不容易偷偷瞒着上司去别家公司面试,结果好巧不巧,正好在电梯间撞见上司,急得又是跺脚又是挠头,连屏幕前的我都替她尴尬不已。

在他乡打拼的我们,又何尝没有经历过乔夕辰的紧张和窘迫?

总觉得自己直属上司的一言一行好像都别有深意,多请了病假都怀疑领导会看自己不爽,领导的一点点微表情和小动作都能让我们联想到是不是在自己即将被辞退,早上通勤在电梯里遇见领导,就算没迟到都会有些战战兢兢。这些几乎都是卑微打工人每天都能遇上的心理日常。

还有纪南嘉,尽管剧里她看起来是事业有成的策划公司老总,可是短短6集里,她每一次在工作场合的出镜,不是遇到甲方突然要求改变宴会酒水单,就是在场地快布置好的时候被甲方重新否决,可以说是人间实苦。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段子,生命中能躲开什么都不稀奇,唯独躲不开的就是一个奇葩的甲方。

跟纪南嘉一样,我们每个打工人的生命里,也总能遇见那么几个“要命”的甲方,什么“logo能不能在放大的同时再缩小一点”、什么“五彩斑斓的黑色”,总能精准地点燃漂泊在外的我们本就脆弱和紧张的神经。

发现了吗,所有这些剧里的小细节和零碎的剧情,虽然可能对于主线剧情并没有什么过多的推动作用,但却确切又真实地展现了剧里几个女孩作为漂泊在他乡的打工人的经历,让整个剧情一下子变得非常饱满真实。

没有一路开挂,没有事事顺心,更没有多余和强行的煽情。她们演绎出来的“打工人”的故事,也都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曾经历过的故事。

普通人的生活,并不就代表着无聊、乏味、没内容,人们的生活就是普通的,但普通生活里的酸甜苦辣,却同样有滋有味。

把普通人的生活讲好,真实地展现普通人的生活细节,这两个要求看似容易,做起来却很困难。

而《我在他乡挺好的》,却用无数缜密却又朴实的细节做到了这一切,得到了观众们的认可与好评。

2

《我在他乡挺好的》不仅在剧本的细节上下了功夫,在感情上也切中了许多普通人的精神要害。

我觉得整部剧处理的最好的一点,就是它上有温情,下接地气,真的有在焦虑着普通人的焦虑,共情着普通人的共情。许多人在看剧落泪时,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被剧中人的情节所打动,还是为剧外感同身受的自己流泪。

纪南嘉租的房子因为年久失修,楼上卫生间渗了水,弄得房间一片狼藉。她本想自己修理,可物业却需要她提供一大批各种原房东的文件,非常麻烦。

看着卫生间里不断渗下来的水,她萌生了自己买房的想法,觉得有了自己的房子才有安全感。

可拿出所有积蓄之后才发现,如果买下那间心仪的房子,她身上就只剩下500多元钱了。

作为一个公司的老板,一个曾经的宫颈癌患者,这一点点钱完全等于让她失去了抵御任何风险的能力。

就像纪南嘉说的那句话:

“我一直觉得我买了房子我好像就有安全感了,我刚才忽然一下,我觉得我好像签了这个字,我就更焦虑了,我觉得没必要,我不买了。”

纪南嘉原本以为买了房之后,自己就能有安全感,可是当她离房子近在咫尺的时候,她才发现,原来安全感不是房子给的,而是自己给自己的。

身在他乡打拼的我们,很多时候也都会像纪南嘉那样,把自己的安全感寄托在某一件外物上,或许是一间能让自己心安的房子,或许是银行卡上不断增长的数字。

可是到头来,当我们吃过生活的苦头,经历过许多事,见识过很多人之后,我们最终还是发现,让我们获得安全感的,其实并不是房子和钱,而是来自脱离焦虑后内心的平静和充盈,来自对自己有能力抵御风浪的相信和对人生的笃定。

毕竟,只有心安之处才是家。

片中还有另外一个情节,也很让人感同身受。

乔夕辰为了能够证明自己有能力和同事竞争组长,她连续一个星期每天只睡4小时,跑到公司旗下的各个门店去亲历调研。

结果最后只差宣讲的那一步时,却因为工作操劳过度,导致身体和精神都出现了问题,最终发挥失常,失去了这次升职的机会。

就在回到工位的乔夕辰还在为自己输了的这件事耿耿于怀的时候,她旁边的同事小贾,却突然因为长期高强度工作急性心梗昏倒在地。

直到大家手忙脚乱地把小贾送到医院,脱离生命危险之后,乔夕辰才明白,其实人生的输赢并没有那么重要,这次输了,大不了下次再赢回来,但如果不对自己好一点,为了一时的输赢搞垮了自己,就再也没有赢回来的可能。

乔夕辰和小贾的状态,也是我们很多普通人的现状。

我们都正是或曾是那个为了工作去当拼命三郎的人,会为了一个工作不要命的去执行,会为了一个升职的机会而辗转反侧,会以为自己每天拼命工作,夜以继日地忙碌就是奋斗,殊不知其实却是对自己的消耗。

其实,业绩再漂亮,也不如每天按时回家吃饭来得幸福;工资再多,也不如有个好身体来得实在。

当我们需要牺牲了无数的时间、快乐、自由和健康去换取所谓的成功的时候,也不应该忘了对自己好一点。

在这部剧里,你不会看到演员们随随便便就能说出一大长串字字珠玑的金句,那些剧中角色们对人生的感悟,几乎全部都会融入在故事里面,用场景来让人感同身受。

同样,在剧里,你也看不到为了描述一个大道理而打破故事节奏的情况发生,有的只是把故事不疾不徐,缓缓道来,不会为讲而讲,少了许多说教感,也让观众有了一个很愉快的观剧体验。

站在普通人的立场和视角去触动普通人的情感,这就是《我在他乡挺好的》能戳中无数人内心柔软处的秘密武器。

3

《我在他乡挺好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命题,就是陪伴。

剧中的女孩们在身处他乡,各自乘风破浪,依靠自己的力量将困难各个击破的时候,她们同样也会在许多挫折和苦闷中与朋友们抱团取暖,在偌大而陌生的城市里面互相给对方送去温情与陪伴,相互理解、相互依靠、相互扶持。

上一秒刚发出“今天我过得糟透了”的信息,还没回过神来,炸鸡、啤酒和朋友的笑脸,就已经一起按响了门铃。

半夜遭遇小偷,一个电话打过去,朋友们便从城市的各个角落赶来,为了让受惊的朋友安心,几个闺蜜挤在小床上,说着过去时的糗事,陪伴着她等待白昼的降临。

怀疑被人尾随,总有那么一个人,会在接到你的求救之后马不停蹄地赶到你身边,保护你的周全。

作为漂泊异乡的普通人,总会遇到很多人生中孤独的黑暗时刻。而这时候,陪伴往往是化解这些黑暗与无助的良药。

无论是家人、朋友还是爱人,只要他们在身边陪伴,我们就总有可以倾诉的位置和冲破黑暗的勇气。

当你感觉到自己是在被陪伴的时候,即使身在他乡,心里也有了继续勇敢生活的动力。

其实包括《我在他乡挺好的》这部剧本身,也同样散发着一种有“陪伴感”的气质。

在本就聚焦现实主义题材剧且广受好评的芒果季风剧场播出,再加上70分钟的长度,22点的播出时间,所有的这些小设计,都是为了让普通的打工人疲累了一天能在下班回家之后,在熟悉的频道,看到另一群跟自己一样,仿佛是自己身边朋友的人经历着与我们几乎相同的一天,给我们一种熟悉而温暖的陪伴感。

能与陪伴感相呼应的,无非是真诚与理解,而本剧的出品方麦特文化,也恰恰是将这种真诚与理解做到了极致。

《我不是药神》、《无问西东》、《四个春天》、《狗十三》……其过往参与出品的这些电影,无论哪一个,拿出来都是口碑佳作。

发现没有?这些作品有些共通点,就是作品本身很懂得将对世情的观察,浓缩进故事中的人物身上,然后传达出的,是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们的关照,通过这样的“真实”来和我们观众建立情感连接。

对于《我在他乡挺好的》的投资出品方及播出平台湖南卫视与芒果TV而言,选择信任此前一直活跃在电影领域、却并无电视剧制作经验的麦特文化,也是一个相当有魄力和的决定。

最终,他们还是用他们的真诚,交出了一部如此打动人心的作品。

《我在他乡挺好的》最终所呈现出来的品质,显然成为了自诞生之时便强调以短剧立身、注重现实性与高质感、希望对传统电视剧进行破旧立新与全面升级的芒果TV季风剧场一次成功的尝试。

想想看,我们其实从来不缺好的剧本,我们缺的是那些真正愿意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真正去触摸普通人内心所想的主创团队。

细腻真实接地气的台词,总是好过虚浮夸张的无病呻吟;自然走心有逻辑的姐妹情,也强过那些被妖魔化的,整天撕逼的“绿茶闺蜜”。

不过分拿“女性群像”当卖点,用最朴素的镜头语言讲好一个触动每位异乡人都曾有过的细微情绪和感受的故事,这就是《我在他乡挺好的》能收获成功的原因。

只有认真观察了生活后所打磨出的好作品,才能真正赢得每一位普通观众的青睐。

毕竟,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