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原理》玄德

二、大德

大德是由大道所形成的策略及策略的实施。大德有两种类型:常德和玄德。

什么是常德?

常德,是运用常道所制定的策略和策略的具体实施。

  常道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工作模式。常德则是具体的,多变的,任何一种策略都只能适用于特定的条件,因此不能将一种策略在不同条件下简单地照搬照套。

在运用常道制定策略的过程中,人的主观意识对规律的认识永远都做不到绝对的客观与真实。对规律认识与运用的结果,都会因人,因时,因地,因事的不同而有着天壤之别。所以,面对同一种情况,不同的人去处理,取胜的策略不同。使用同一种策略去处理同一种事物,执行的人不同,其结局也会有所不同。一个人成功的策略,另一个人拿去用来做相同的事情,就可能会失败。同一个人用同一种策略去处理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所发生的相同的事情,其结果也有可能会相反。一种甚至是在实践中已经证明成功了的策略,未必能保证永远的成功。

所以,运用常道所制定的策略和策略的执行,不可以执着于套用一种简单固定的模式。处理此事的策略,不可以照搬照套彼事的经验。一种事物的行为策略,必须产生于对该事物相关规律的具体认识与运用。

另一方面,运用常道所制定的策略,实践性很强,很多情况下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或者说,对于语言上的表达,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人使用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结果。

齐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砍削(木材)制作车轮,(轮扁)放下椎凿的工具走上堂来,问齐桓公说:“请问,公所读的是什么书呀? ” 桓公说: “是(记载)圣人之言(的书)。”又问:“圣人还在吗?”桓公说:“已经死去了。” 轮扁说:“那么您所读的书不过是圣人留下的糟粕罢了。” 桓公问:“你这么说是什么道理?”

轮扁说:“我是从我做的事情看出来的。砍削木材制作轮子,榫头做得过于宽缓,就会松动而不牢固,做得太紧了,又会滞涩而难以进入。我做得不宽不紧,得心应手,口里说不出来,但其中自有度数分寸在。我不能明白地告诉我的儿子,我儿子也不能从我这里得到做轮子的经验和方法,所以我已七十岁了,还在独自做车轮。古代人和他们所不能言传的东西都(一起)死去了,那么您读的书不过就是古人留下的糟粕罢了!”

轮扁的意思是说他运用常道得到的制造车轮的策略,无法用语言表述明白,或者说,他的儿子,或其他人仅仅根据他的语言表述,无法制造出同样质量的车轮。所以属于操作策略性的东西,不能简单照搬照套他人说出来的方法,必须经过自己亲身的实践。但我们也不能像轮扁那样,因此而对他人的经验采取否定一切的态度。他人所揭示的规律即道,发现与运用规律的方法和过程即常道,道和常道是万古不变的,是可以用语言传承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它可以使后学者在实践中少走弯路,这是读书和拜师的意义。他人运用道和常道所得出来的策略,则是不可言说,或不能简单沿用的,而这一部分的内容,就是常德。而常德,由于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确实是古人的糟粕。读书学习,切忌在属于常德的东西上浪费精力。更不可以拿来胡乱套用。

什么是玄德?

玄德,是普遍适用的策略,是常德必须要遵循的心理、行为和技术三大法则。老子把它概括为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一曰慈:即慈爱。就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父母慈爱儿女的目的,心态与姿态去对待天下所有的人,去处理天下所有的事物。慈爱,是常德的心理法则,是常德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天将以慈救之,以慈卫之” “圣人在天下,翕翕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圣人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有。衣被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知主,可名于大矣。”这里所讲的都是慈爱之德。

慈爱之德,遵从于道的无穷内容之中最大的规律,其道的结构是:

条件:慈爱 趋势:能勇,战则胜,守则固

下面这些描述,都是有关慈爱的规律:

“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欲有,既以与人己欲多。”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易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以其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二曰俭:俭是常德的行为法则俭之德,产生于执行策略时必须要遵循的基本规律:“俭故能广”其道的结构是:

条件:俭,趋势:能广。

俭指自省、慎独、自律、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态度,坚定果断的执行力。

只有做到俭,常德才能顺利地变现为具体的成果。如果做不到俭,再伟大再高明的策略,都不可能取得成功。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即不争。不争是常德的技术法则。不争,又称无为,不为。指常德必须是主观意愿与客观规律的统一。也就是古人所讲的“天人合一”。不争所遵循的规律是:“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其道的结构:

条件:不争,趋势:天下莫能与之争。

条件:无为 趋势:无不为,无不治。

无为不争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柔弱。即以最小的动作与代价,获取最快的速度与最理想的结果。其所遵循的规律是“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刚强处下,柔弱处上。”其道的结构是:条件:柔弱 趋势:能克制刚强。

无为不争的结果是无事。太上,不知有之。不言之教,不行而动,不禁而止,不为而成,不战而胜,不攻而破,不闻而知,不见而明。执无兵,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行无辙迹,言无瑕适,数不用筹策,闭无关楗而不可开,结无绳约而不可解。功成事遂,百姓皆曰“我自然”。

与无为不争相反的做法是为之,或称“为”、“有为”。指其策略和行为单纯从主观愿望出发,脱离实际,违背规律而妄作、胡作非为。

为之的主要特征是刚强。常常是以最惨重的代价,取得最遗憾的结果。“强梁者不得其死”,是为之的基本规律。其道的结构:条件:强梁 趋势:不得其死。

用来形容为之的概念有:形而上学,死板僵化,经验主义,循规蹈矩,八股作风,形式主义,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等等。

拔苗助长,邯郸学步,东施效频等等。都是为之的例子。

为之的结果是心疲力尽,折腾,高投入低回报,多言数穷,多事,无事生非。

要做到无为不争,就必须要虚静。

什么是虚静?

虚静就是“涤除悬览”,心如明镜。虚静所遵循的规律是:“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其道的结构是:条件:致虚极,守静笃 趋势:万物并做吾以观其复。此处的复,即反复出现的现像,也就是规律。

常道策略,源于主观意识对规律的认识。而对规律认识的客观性,取决于人的主意识能否处于虚静的状态。虚静的标志,是无知和无欲。

什么是无知?

无知,就是摒弃知之的负面作用。防止简单地以既有的知作为评判客观世界的标准。用当下的眼睛看当下的世界,多问并且回答自己客观上看到的是什么,不是什么,少问最好不问按道理或者按经验与常识它们应该是什么,不应该是什么。

什么是知?

知指知识、经验和教训,是创造者对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主观认识。是制定各种行为策略的基本依据。

什么是知之?

人们很容易会以前期得到的知作为判断当前客观事物的是非标准,识别规律的存在与不存在,去衡量它们的价值与用途。这种情况我们就称其为知之。

既有的知本身就是人对过去的客观规律在主观上的认识。而人的主观对客观的认识,永远都是盲人摸象,其真实性,永远是相对的,不可能做到绝对。

毋庸置疑,我们所认识到的规律,未必是那个规律的真实面目。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完整准确的反应基本上是不存在的,总有那么一些因素,是客观上存在,而主观上却认识不到的,也总有那么一些因素,是客观上不存在,但主观上却以为是存在的。有些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反应,有些认识则是主观意识在欲之与知之的作用下凭空而做出的推理与幻想。

我们过去由主观上看到的,那些反反复复在某些条件下会发生的某种趋势,今天在同样的条件下,却不一定还会产生同样的结果。这是因为完全有可能昨天我们没有注意到的那些与趋势相关联的条件,今天发生了变化。或者我们昨天注意到的表面与趋势相关联的条件,原本与当时的趋势并无关联。所以,如果我们用既有的知来衡量和判断当下的客观事物,就很容易会与客观实际相脱节。

什么是无欲?

无欲,首先就是去私欲,断私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天下为公我为私。不要让自己的思想意识总是围绕着“我”这个字转来转去,而是要去慈爱天下。完全以利他人,利社会,利国家的慈爱为本,作为制定目标和策略的根本法则。

第二,就是摒弃任何主观欲望的负面作用。不要以欲望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要切切实实地观察事实是什么,不是什么,不要凭想像去猜测推理事实是什么不是什么。

什么是欲

欲指心中的欲望。是创造者定位其目标与目的的基本动力。欲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利己之私欲,另一种是以慈爱为基础的利人的动机。

什么是欲之?

人们本能地,更愿意去看到那些能够成就自己欲望的规律和事实,而对于那些不符合自己主观欲望的规律和事实却会有意或无意中采取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或视无为有,或视有为无的态度。这种情况,我们称其为欲之。欲之同知之一样,会造成主观认识与客观规律相脱节,行为与目的目标相脱节,动机与结果相脱节。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白话译文之五

    第二十五章[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名之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 ...

  • 《道德经》摘抄与思考

    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zhé):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 ...

  • 大道原理(文字版)

    前言 大道基本原理 玄德 道  常道 创造的流程 一  众妙之门 老子<道德经>全文解读 第01章 第02章 第03章 第04章 第05章 第06章 第07章 第08章 第09章 第10章 ...

  • 大道原理 语音

    目 录 前言 大道原理: 玄德 道  常道 创造的流程 修练方法:问而不答 众妙功 老子<道德经>全文解读: 第01章 第02章 第03章 第04章 第05章 第06章 第07章 第08章 ...

  • 大道原理

    目 录 前言 大道原理: 玄德 道  常道 创造的流程 修练方法:问而不答 众妙功 老子<道德经>全文解读: 第01章 第02章 第03章 第04章 第05章 第06章 第07章 第08章 ...

  • 《大道原理》

    三十多年以来,反复研读探讨<道德经>的奥秘,领悟到其中蕴含着一套完整.独立.系统的哲学体系,<大道原理>详细介绍我对这个哲学体系的理解. 第一部分,介绍各种概念,各种概念之间的 ...

  • 风水的原理是“心生万法”,大道至简

    很多人都感觉"风水"神秘莫测,但是我所理解的风水其实很简单.我没有学过风水,但是当我领悟了一点佛法的时候,我好像就知道风水是什么.风水在哪里了. 在2011年6月,行脚朝拜普陀山的 ...

  • 诤言||大道至简,从一个朴实无华的公式折射出的原理

    诤言 大道至简,从一个朴实无华的公式折射出的原理 重要提示: 本文著作权(解释权)属原创作者,或资料提供者:财税微波 仅提供传播平台,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若有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处理:可通 ...

  • MACD、KDJ、RSI指标的原理分析,大道至简,举一反三

    什么有些聪明人炒股反而不赚钱? 我认识不少很聪明的人,都因为大亏离开了股市.为什么聪明的人反而炒股不赚钱?作为一个自以为智商至少高于平均水平的人,这一年多来,我渐渐明白了这里面的原因. 一.聪明的人大 ...

  • 大道修真功法原理

    丹道修真需要原料,大道是其中之一.怎么得到先天大道呢.就是常讲的通过修德而成的.大道是组成宇宙万物众生最基本的精微物质.记住,它是一种物质,最基本的,最原始的,最初的本有的唯一无二的物质.他所表现出来 ...

  • 世界微笑日 | “笑一笑,十年少”的心理学原理

    迪香式微笑 法国的一位医生迪香曾在1860年做过个实验.他用适度的电极电流刺激实验者的面部肌肉,看不同的肌肉动作可以产生什么样的表情.记录发现,人们微笑的时候动用了三块肌肉:嘴角肌.颧骨肌和眼角肌.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