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枕又冷又硬,古人为啥还喜欢睡?有什么好处吗?
艺述史官方原创
今天我们来聊聊枕头,不是你床上那个,而是古代硬邦邦的瓷枕。瓷枕的制作从隋朝兴起,宋元时期格外盛行,随着陶瓷技艺的发展,枕头的花样也越来越多。
其实瓷枕在这段时间并不仅仅是作为日用品存在,它在艺术设计上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准,无论造型还是装饰的绘画和诗文,都集中体现了当时的文化艺术发展,同时因为在民间的广泛应用,瓷枕上花样与大家的生活就息息相关,有岁寒三友松竹梅,再比如年年有余、金玉满堂等等,有时候也会画一些“牛郎织女”这类的民间典故,文人也会绘制一些表达自己情趣和精神的花样,可以说瓷枕的发展浓缩着宋元时期北方的民俗发展。
在我们现代人看来,瓷枕比起生活用品好像更像一个艺术品,这就有一个问题了,那时候人们为什么要睡硬邦邦的瓷枕头?
就算是随便堆上一叠衣服放在床上,也比睡个硌脑壳的枕头要好吧。其实古人并不只有硬质的枕头,软枕头当然也有,只是很难作为文物出现在大家的面前,比如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墓穴中就有软质的绢枕。
那瓷枕呢一方面有解暑功效,就像诗词中说的“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或者“水榭风微玉枕凉”,在那个没有空调的年代枕头正是睡觉时的解暑利器,天气再怎么炎热,往冰凉的瓷枕玉枕上一躺,也能短暂地获得凉爽,同时也能保护古代人繁杂的发髻。
而瓷枕其实更广泛地应用于读书人,每当他们寒窗苦读时,要规避舒适、规避享乐,甚至不能睡个踏实,这点我们可以参考古代的另一种枕头,叫做警枕,它是圆形木头做成的,尺寸也不大,一旦人睡熟了翻个身,就会从枕头上滚落下来。司马光在编著《资治通鉴》时,就睡这种枕头,天天是通宵达旦,却还不肯睡过头,惊醒了就继续伏案研读,正是我国古代儒家士人自我勉励的典型形象。
而瓷枕也比较小,与警枕就有异曲同工之妙。那时间再往后推,到了明清时期,瓷枕便走了下坡路,人们投入了舒适的怀抱,倾向于选择丝质或者布质的枕头。那最后留一个问题给大家,你们觉得最早的枕头会是什么材质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