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运动学的一些新认识
对于运动学,本人认为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1:自然运动学(本人暂时起的名称)
在这里讲的“自然运动学”就是中学物理所教授的运动学,典型的运动学公式:V = V0 * t + a*t ;S = V0 * t + (a * t^2) / 2 。相关的动力学方程: F = m * a 。
2:受控运动学(本人暂时起的名字称)他是人工智能的基础。
与自然运动学相比较,自然运动学在物体运动的最终时刻,不知道物体的最终运动速度和最终位移量。例如:风吹纸片的运动,宇宙天体的运动等等。受控运动学与自然运动学不同,物体最终时刻的运动速度和位移量是受人的意识控制的,是明确的。例如:工业机器人的运动,各种数控机床的运动等等。描述受控运动学公式和参数,除了包括描述自然运动学的公式和参数外,在这里增加参数:受控位移精度(本人暂时起的名称),此参数的意义由增量式光电编码器的线数来体现(Xs)。以及受控位移精度与自然运动学运动速度V和位移量S等之间的关系。
下面主要论述位移控制精度与受控速度及受控位移之间的关系:
实验环境及条件:
计量设备采用增量式光电编码器,具有A,B两相,两相相位相差90度的输出。编码器输出轴,刚性连接1模齿轮,齿轮以分度圆在齿条上滚动,采用齿轮错齿法保障,齿轮与齿条无间隙啮合。增量式光电编码器的作用:将直线运动转换成圆周运动,从而计数。
增量式光电编码器与受控位移平台刚性连接,受控位移平台由交流伺服电机驱动,做直线运动,在这里,交流伺服电机作为动力驱动了位移平台,同时也驱动了编码器,光电编码器对位移平台进行时时监测。
位移运动平台最大直线运动速度用Vmax来表示。
Vmax /(2*PI*r)= Qs 编码器每秒旋转的圈数(Qs)。其中:PI为圆周率,r为齿轮的分度圆半径。
Qs * 编码器线数(Xs)= f 编码器在最大速度下一秒钟产生的脉冲数既频率(f)。
1/ f = T 一个脉冲的时间周期(T)。
T/4 = (PI * r) / ( 2 * Xs *Vmax )
T1/4 = 是体现本人发明的装置临界极限特征值,这个特征值用H表示。
得出公式:Xs * Vmax = (PI * r)/ (2 * H)
其中参数:(Xs)---编码器线数,(Vmax)---位移运动平台最大直线运动速度,(PI)---为圆周率,(r)---齿轮的分度圆半径,(H)---本人发明的装置临界极限特征值。
PI为常数,齿轮选定后r也为常数,本人发明的装置确定后H也为常数。因此Xs 和Vmax成反比关系。位移控制精度越高,受控移动平台的最高速度越低,反之:位移控制精度越低,受控移动平台的最高速度越高。
与位移之间的关系:时间速度曲线构建的面积就是位移量。对于位移量和速度的控制是本人发明的另外一套完成的,在这里不过多论述。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需要完成许多辅助的补充方可达到要求的精
补充说明:公式里Xs(线数)没有量纲,Vmax(最大速度)量纲m/s(米/秒),PI是圆周率,是常数,无量纲,r为分度圆半径,量纲m(米),所以H的量纲为s(秒),是时间。按照单核CPU主频5G来计算,时间周期0.2ns(纳秒),所以,H的量级为0.2ns(纳秒)级别的,所以控制精度能到什么程度,可由我总结的公式计算得出。
到这里,综合我前面所讲述的内容,内行的人士应该可以看明白并且得出结论:对于运动物体位移精度控制的本质:不是什么减速机不行,不是什么传动结构不行,不是柔性轮如何运动摩擦消耗,不是什么材料不行,不是什么材料淬火于不淬火的加工工艺不行等等已经神话的原因,真正决定位移控制精度的是时间,也就是单核CPU的速度,这个速度的极限是光速。
到达光速,电子计算机是不可能了,现在不是出现了量子计算机吗!虽然我不懂量子计算机,但是我知道一些量子纠缠效应的概念,量子计算机应该基于量子纠缠效应吧,后续我将接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