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切掉之后就叫“太监”,很多人都弄错了,真相令人无语

西周时开始有使用阉人的记载,《周礼》内有“宫者使守内,以其人道绝也”。当时的阉人被用来作“寺人”、“内竖”、“阍人”等职,但是人数不多且地位低下,只是负责杂役、传令等工作,是家臣的一种。

随着专政王权的发展,到了战国、秦朝时,受宫刑的人大量增加,使用阉人的机构亦增多,阉人当政亦开始出现,正如举荐蔺相如的缪贤、指鹿为马的赵高。

到了汉朝,侍候皇帝的人统一被叫作“宦者”或“宦官”。但早期宦官不一定都是阉人,在东汉之后才完全使用阉人做宦官。

据说此名是出自拱卫在天帝星旁一个叫“宦者”的星座。东汉时,规定宦官全部要用阉人,大规模宦官当政亦在当时首次出现,东汉末年成为宦官与外戚之间彼此厮杀的舞台,被柏杨称为“第一次宦官时代”。

汉朝时由于阉宦之祸,使得东汉政权日渐衰落。唐朝时期的宦官甚至掌握军队,安史之乱后期,唐朝的统治一蹶不振的一大重要原因就是宦官专权。

宦官专权一度成为了统治阶级的一大威胁。有些心术不正的太监,祸乱朝纲,鱼肉百姓,无恶不作,令人深恶痛绝。

但其实“太监”这个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秦朝以后,这些人都称为“宦官”,这种称呼一直持续到了明朝,持续了一千七百多年。但为什么在大多数人的概念中,这些人统统都叫太监呢?

▲不是切掉宝贝后就叫太监,真相竟如此复杂。(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因为在明朝以后,大家都叫习惯了,人们也默认这种说法,只要说宦官,大家就默认了是太监,其实“太监”一词的含义,原本并非如此。明朝时期,宦官当中的管理者,也就是最有权力的人叫做“太监”其他宦官还分为“中监”、“少监”。

至明朝时,宫廷内设十二监二十四衙门,提领者被称为掌印太监,下有“少监”、“中监”,由于太监职位常由宦官担任,于是“太监”变成了高级宦官的称谓,后来成了对宦官的统称。

虽然明太祖明令禁止宦官干政,但明成祖即位后开始重用宦官。明初交趾监军马骐激发交趾人起兵脱离中国独立,明末时曾经有过宦官数万人,

然而明朝的太监,绝对是一种权力的象征。明朝的特务统治一大工具就是“东厂”,而东厂的一把手,就是这个所谓“太监”的宦官。

崇祯帝即位后大杀宦官,结束宦官专政的局面。他多次怒斥宦官:“将我祖宗积蓄贮库传国异宝金银等,明比盗窃一空。”

直至清军入关以后,清政府一改明朝的政府体系,宦官的体系也做调整,所有的宦官一律都称为“太监”,也让“太监”这个词的意思从本质上发生了改变,让原本在明朝代表宦官的等级,变成了这一类人的统称。

清朝对太监控制得十分严格,除了清末有一两个受宠的太监小有势力之外,宦官专权的情况完全没有出现。

民国初年袁世凯称帝时,宣布宫中永远不用宦官,宫中仆役全部由女官担任。

参考资料:《清史稿》、《被閹割的文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