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专栏 | 香如故:年画
【北方专栏】
主编:暖在北方 锦 烟花
策划:时光里的行者
版式设计:ETA
图源:堆糖
文:香如故
大江南北地飘,天马行空地寻,人人事事,山山水水,如梦人间。岁月忽已晚,腊日来访,年关临近。
读湛蓝老师的《吃刨汤》,思绪便追风逐月,想家,想家里的年,最忆的年味是旧时家里那满墙张贴的年画。
我家离供销社只有一个胡同,年画进货时我一天得去好几趟。供销社四间平房中间开门,年画从棚上临时拉的绳子上悬挂下来,排上序号打样,中意哪张只要说序号店员就从柜台底下的摞摞厚卷中抽出来。不能挂出全部,就边卖边上新,内容有:五谷丰登,花开富贵,山水人物动物等等。我天天去那检查卖画的进度,都有哪几张是新挂出来的,当时太小,不认字也说不明白,只是着急地催促父亲去买,很怕喜欢的卖完了。
我们家买年画算是很多的了,只有父亲才有权威有眼光定夺这事。平时父亲就爱鼓弄家里的陈设,尽量把屋里装扮得尽善尽美,恳请木匠把家家都摆放的那种方木块似的柜子拆掉,做成大衣柜,高低柜,条柜酒柜之类,买来槟榔一分四瓣凿进木料刨平做梅花,镶嵌的玻璃上也请画手画成花鸟四季屏。柜子上面挂着在当时很贵的“烟台牌大挂钟”。每到整点,钟摆有力地当当撞击都有回音。他每次从县城回来,都得带回点精致的茶杯水杯之类的小物件,摆在条柜子上,多的时候得有四五十个,高矮粗细,瓷的玻璃的。猫冬农闲时就经常有人来我家蹭茶喝,父亲不厌其烦一壶一壶地泡开并且给倒上,呷茶侃大山,可能这就是物质匮乏年代里“沙龙”的原型吧,哈哈。温饱年代的农村鲜有精神层次方面的奢想,父亲算是稍开先例。所以我只能缠住父亲把喜欢的画买回来,有大大方方买的,有偷偷摸摸买的,母亲是断然不能同意买多的,心疼钱,无非就是买张“连年有余”,再求人写个大福字哪儿不是了。于是,父亲就明目张胆地先买上几张,卷起来锁在他专用的柜子里,等母亲不注意的时候再把偷偷买回来的放进去。
父亲总要选伟人的画,而且还要张贴在最醒目的位置,就连看画的表情都一脸的庄重虔诚。父亲是党员,没有任何信仰,毛主席,周总理就是父亲最敬畏的“神”。现在我偶尔看到南方商家店铺里有毛主席的画像就感觉似曾相识,哦,这画我家也曾贴过的。父亲直到现在仍然买伟人的画,尽管屋里粉墙洁白也得辟出位置敬上。
在我们没上学时,家里没有一本书,但父亲爱听书,无论当时生产队里来的盲人说书还是收音机里播的长篇连播,父亲记忆特别好,过耳能讲,所以喝茶时多数都是听他讲。他选的画绝不是大胖闺女大胖小子大胖鲤鱼之类的,现在能记住的有:打金枝,待月西厢下,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春江花月夜,昭君出塞,孔雀东南飞,桂林山水……除此之外,更多的是我撒泼打滚争取来的古代仕女图,这种画一般是两张一套,每张画里竖分开来有两个女子,这样每套就是四个女子,也有六张八张画一套的,如红楼十二钗,红楼二尤,黛玉葬花,杨门女将,秦淮河畔……我不知当年小小的我如何对那些钗鬟翠黛,罗衣疏袖的女子怎么就那般喜爱,她们梳的头发,插的发簪花朵,穿的裙子,那神态那风情……直到后来读《红楼梦》,方知我和宝玉是“英雄所见略同”:女儿是水做的骨肉见了女儿就觉得浑身清爽,哈哈,幸亏我没修成男儿,否则一定比元稹有过之而无不及。
画买回家,就日日盼望过年,小年前后,一些人家开始糊墙糊棚,节约的人家不买年画用报纸也把屋里整得亮堂堂的。父亲买的棚纸是那种带菱形块的,买过蓝色也买过粉色。但是贴年画我们家得等到二十七八那样子才敢贴,你懂的,父亲心虚,不敢早早拿出来,得到年近才敢在母亲一脸的不悦和愠恼里张贴上墙。为了年的气氛,母亲愣把我们这破费钱的气给咽下了,然后下一年我们还重犯。
贴年画那一天很是令人快乐,收拾完早饭,母亲在父亲的监督下做浆糊,面粉加水调匀放在火上,不能稀也不能稠,面粉还不能有疙瘩。本来干净的饭桌还得再仔细擦擦拿报纸垫上,才把画反铺上面刷浆糊。所有的画放在大炕上进行分类,临炕的墙贴哪几张什么内容,摆放柜子的北墙和西墙又贴那几张什么内容,相邻画的颜色也不能有太大的落差。风景不能和人物挨着,现在的人物不能和古代的放在一面墙上,横幅的不能和竖着的相邻。妈妈刷浆糊,会做事的大姐用竿子挑着递给站在高凳上的父亲,小心翼翼地接过来先把上面固定,确定正正当当再轻轻地捋顺两边,最后用笤帚从上到下边扫边固定压实。我觉得父亲是将军,妈妈和姐姐就像战士一样,我乖乖靠边站不去作乱,坐享其成。
在以后的几天里我收住脚步,不去胡同里跑疯了,坐在炕上问父亲每幅画里的人物故事,欣赏画里女子的头饰,衣服,举止,神情,那头发如何堆叠得山色蒙蒙,那些簪花耳坠如何那般精美绝伦,漂亮的纱裙如何回风流雪,配饰罗带如何款款御风。也让姐姐把我的头发照着画上的梳,揪得头皮疼也忍着,没有玉簪,就用“红绫子绿绫子”还有当时卖的卡针上粘的小花,就像现在婚礼上伴娘带的那种,当然没有这个大也没有这个别致。我最初对美的印象和膜拜就是从画上来的。对历史人物的轮廓以及父亲所讲的月朦胧鸟朦胧的古代也是在那时得到的普及。后来读唐诗宋词描写女子的美我就念念不忘,直到现在仍认为,沉香千年的不光是字,还有唐诗宋词里的女人:香腮,心字罗衣,款款深情……
后来的后来,没有土屋了,砖瓦楼房拔地而起,涂料墙、壁纸都高端大气,没有人再买土气的年画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精神导向,人生的每一个年龄段也都有不可替代的心理依偎寄托。走一程山水,见一拨人文,然皆指间沙,欣喜悸动之后飘散如烟,不凝情结,不聚心头。再远的路走过再美的风景看过,都不如儿时家里的三面墙耐人寻味,还有那墙上的年画穿越古今包罗万象地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