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学习能力一流,创新能力低下?以函数为例
记得N年前看过一篇文章,题目叫《我用MBA学到的知识把公司搞垮了 》(大致意思)。这篇文章说,自己白手起家,创办了一家规模不大不小的公司,当公司趋于稳定的时候,自己赶潮流跟时髦,去读了某校的MBA课程。MBA毕业后,开始按照学校学习到的知识,对公司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部门结构、融资投资、人事管理各方面都用上了洋气的名词,也有了规范的流程,但是最终换来的却是人员流失、业绩下降、债务缠身,最后身心俱疲,关门倒闭。
为什么学了MBA,反而把公司搞垮了?
首先,学校“school”一词,即是“师故”拼音,师故者,即是学习过去的东西。学习了过去的东西,然后全盘搬来搞现在的企业,岂不是刻舟求剑?
有人说,我们接受的可都是案例教学法,成功的案例。嗯,且不说多数的案例教材都是经过精美包装的,单说今天风头正劲的公司,明天就倒闭了(比如共享单车等),那这是成功的案例还是失败的案例?这些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东西,只能叫现象,或者叫做新闻,而不能叫知识。
其次,老师“teacher“一词,即是”提挈“的拼音,提挈者,帮助你提高的人。但是中国目前高校老师的现状,教管理的没当过管理者,教销售的没销售过东西,他们又如何给学习的学生提供实质性的指导呢?只能人云亦云罢了。
老师纸上谈兵,学的都是过去的东西,甚至只是某些热点新闻,你用这些东西去管理自己的公司,焉有不倒闭之理?
——————————
当然,笔者的意思不是说学校的知识不重要,而是说,要理解这些知识的来龙去脉,去伪存真,然后和实践相结合。
学以致用,这个过程就叫做创新。
说到创新,不得不谈中国的教育。可以说,中国的基础教育水平和中国人的学习能力,在全世界都是排在首位的,有新闻报导说,美国的高考数学其难度只相当于中国的初中水平。但是中国人的创新能力,却是和中国人的学习能力严重脱节的。且不说贸易战中,中国在关键技术知识产权上被人掐脖子,单说我们引以为豪的BATJ,哪一个不是靠抄袭外国人的模式才发展起来的呢?
学习能力超强,创新能力低下,问题出在哪里呢?
问题就出在我们把知识给悬浮化、权威化了。
知识的悬浮化,指我们学习的很多知识其实是脱离今天的实际生活的,不接地气 。我们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不知道它从哪里来,也不知道它能用到哪里去,只是被要求机械的学习、掌握。
知识的权威化,指我们学习的很多知识其实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需要去伪存真。但是在现实中,哪个学生敢对书本上的知识提出疑问,那就是不务正业、无理取闹、大逆不道、吃饱了撑的。
知识的悬浮化、权威化使得我们只有学习的过程,而缺乏去伪存真的过程,也就难以和实践相结合,丧失了创新的动力和机会。
以函数为例。
——————————
函数,是中学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名词。如果我问你:什么是函数?
你可能会说:假设有两个变量x、y,如果对于任意一个x都有唯一确定的一个y和它对应,那么就称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来自度娘)。
然后会举例说:
y=kx+b,这是一次函数;
y=ax²+bx+c,这是二次函数。
如果我继续问:这些等式是如何得来的呢?凭空想象的吗?为什么这些等式被叫做“函数”而不叫其他名字?
估计你就答不上来了。
————————————
人类创造的所有东西,都不可能凭空想象,而是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有着原始的素材来源。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如此,函数也是如此。
函数的最初来源,是古代人们对日影的观察记录。
古人们通过长期观察发现,物体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移动密切相关,进而和季节更替、气候变化、粮食收成、人类疾病密切相关。比如《开元占经》载:“冬至之日,树八尺之表,日中视晷。晷如度者,则其岁美,人民和顺;晷不如度者,则其岁恶,人民多伪言,政令为之不平。晷进则水,晷退则旱。进一尺二寸则月蚀,退则日蚀。当至不至,则旱,多温病;未当至而至,则多暴逆心痛,应至夏至。“
在冬至的时候,竖立一根八尺长的杆子,正中午的时候观察日影。如果日影象正常一样长短,那么第二年风调雨顺;如果日影和正常尺寸有出入,那么第二年收成会减少,百姓会有欺诈行为,政令会出现不通畅。日影比正常尺寸长,就会发洪水;日影比正常尺寸短,就会发生干旱。日影比正常长一尺二寸,就会发生月食;短一尺二寸,就会发生日食。冬至的日影比正常短,就会干旱,流行温病;比正常长,就会流行急性心脏病,在夏至前后应验。
因此,人们对二十四节气的日影进行了记录。根据《易纬》记载:
冬至晷长一丈三尺;
小寒晷长一丈二尺四分;
大寒晷长一丈一尺八分;
立春晷长一丈一寸二分;
雨水晷长九尺一寸六分;
惊蛰晷长八尺二寸;
春分晷长七尺二寸四分;
清明晷长六尺二寸八分;
谷雨晷长五尺三寸二分;
立夏晷长四尺三寸六分;
小满晷长三尺四寸;
芒种晷长二尺四寸四分;
夏至晷长一尺四寸八分;
小暑晷长二尺四寸;
大暑晷长三尺四寸;
立秋晷长四尺三寸六分;
处暑晷长五尺三寸二分;
白露晷长六尺二寸八分;
秋分晷长七尺二寸四分;
寒露晷长八尺二寸;
霜降晷长九尺一寸六分;
立冬晷长一丈一寸二分;
小雪晷长一丈一尺八分;
大雪晷长一丈二尺四分。
从记载来看,这里的丈、尺、寸、分之间应该都是十进位,即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
我们把长度单位统一成“分”,列表如下: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出,每个节气的日影长度是有规律的。
夏至日影最短,为148分,冬至日影最长,为1300分。
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的日影高度差为96分。
——————————————————
我们对24节气按顺序进行排列,夏至为0号起点,冬至为12号终点,则:
每个节气日影长度=节气序号*相邻节气日影高度差96分+夏至日影长度
比如:
立秋日影长度=3*96+148=436
如果我们将每个节日日影长度代号为“y",将节气序号代号为”x",将相邻节气之间的差代号为“k",将夏至起点日影长度代号为”b",那么我们得出来的公式就是:
y=kx+b
反之,冬至到夏至之间的日影计算格式也是如此。
那么这个等式,就叫做一次函数。
——————————————————
对一年的划分,有一种方法比二十四节气更为我们所熟悉,这就是四季。
古代有些地方的习惯是从春分开始算一年的起始。如果我们把四季中的二分二至单独提炼出来并进行排序,春分序号为0,夏至序号为1,秋分序号为2,冬至序号为3,那么下一个春分时序号已经成为4了。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出:
1、下一个春分的序号4,是秋分序号2的平方,也是秋分序号2的两倍;
2、下一个春分的日影高度等于秋分的日影高度,也等于起始点春分的日影高度,都是724。
3、冬至为日影最高点1300,夏至日日影最高点148,二者相差1152。
4、春分到夏至,日影会减少576;冬至到春分,日影也会减少576。
5、从春分点到下一个春分点,要减掉两个576,增加一个1152。
如果我们将春分起始点724代号为c,将秋分序号2代号为x,则下一个春分分序号为x²;将夏至和春分、春分和冬至的日影高度差-576代号为a,将冬至和夏至日影高度差1152代号为b,将秋分日影高度代号为y1,将下一个春分日影高度代号为y2,则:
y1=y2=ax²+bx+c
=-576*4+1152*2+724
=724
因为其中有平方,所以y=ax²+bx+c就叫做二次函数。
那么本质上讲:
一次函数,最初描述的是夏至到冬至、冬至到夏至二十四节气之间日影递增或者递减的关系;
二次函数最初描述的是秋分和春分之间日影相等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这些数学关系式,叫做函数呢?
传统解释将“函”解释为包含,说什么包含什么,弄的人糊里糊涂。这是因为解释的人都没搞清楚函数的意思,还是那句话:以己之昏昏,焉能使人之昭昭?
《说文解字》载:“函,舌也。”函,就是舌头。
信函,是因为信封盖子象舌头。
二十四节气日影从夏至到冬至,再从冬至到夏至,其连线颇像一个的舌头,故名“函数”。
其他的一切函数,都是由此延申而来。
——————————
老子说:万物之始,大道至简 ,衍化至繁。
又说:智慧出,有大伪。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老马说:去伪存真,化繁为简,为学习之要;立足生活,学以致用,为创新之要。那些看起来非常复杂的知识,其目的压根就不是让你学习的,更不是让你拿来用的,而只是为了消耗你的时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