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行:简单直接的活体解剖
中医到底好不好?对于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的人说中医很伟大,以人为本,防病于未发,治病以自然,通过平衡阴阳、协调五脏、疏通筋络等方法,利用人体自己的机能来治疗疾病。其使用的中药,也都来源于大自然,相比西药而言,毒副作用要小很多。
有的说中医是忽悠,什么阴阳、五行、经络,看不到,摸不着,全凭医生一张嘴,玄而又玄,让人难以理解和接受。要说保健,可能有用,但是治病,真不靠谱,给你吃的中药,吃不死人,但是也治不好病,花钱也不少。总之,中医就是一种思想愚昧、观念落后的医疗方法,在日新月异的西医科技面前,注定是要被淘汰的,要不是政府扶持,早就消亡了。
同一件事物,人们的看法截然相反,其实是正常的,因为每个人遭遇的“中医”不是完全相同的。比如,你如果遇到了一个好的中医医生,花了很少的钱,治好了长期困扰自己的疾病,当然会觉得中医好了不起呀;你如果遇到了一个不良的中医医生,花了很多的钱,但是疾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当然会觉得中医就是大忽悠。
个人认为,要把中医这门学问,和中医医生区分开来,中医医生的好坏,不等于中医这门学问的好坏。比如,同样一把菜刀,有的人用来切菜,有的人用来行凶,我们应该批判的,是那个行凶的人,而不是那把菜刀。
那么,中医到底玄不玄呢?
中医其实一点都不玄,玄乎的,是中国文字。
今日中国的版图,是经过多次兼并重组后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文字的使用习惯,也经过了多次的统一规范,导致一些古代的一次词语,到今天其使用习惯已经偏离古代太远。
比如“致仕”二字,根据今天文字使用习惯来看,似乎应该是“进入仕途”。但是在古代,“致仕”的意思却是结束仕途,退休了。
中医五行,之所以让大家觉得很玄,一个很大的原因,也是古人的文字使用习惯,和今天不太一样,导致如果按照我们今天的使用习惯去理解,就会出现偏差。
比如,给你一张人体挂图: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或者你摸着自己的胳膊或腿,按照从里到外的顺序,来描述下骨头、筋腱、血管、肌肉、皮毛之间的位置关系,你可能说:
骨头外面是筋腱;
筋腱外面是血管;
血管外面是肌肉;
肌肉外面是皮毛。
骨头和血管之间隔着筋腱;
筋腱和肌肉之间隔着血管;
血管和皮毛之间隔着肌肉。
在古代中医概念中:
骨头叫做“肾”;
筋腱叫做“肝”;
血脉叫做“心”;
肌肉叫做“脾”;
皮毛叫做“肺“。
在中医五行概念中:
肾叫做“水”;
肝叫做“木”;
心叫做“火”;
脾叫做“土”;
肺叫做”金“。
骨头、筋腱、血管、肌肉、皮毛之间的位置关系,换成古代中医五行名词,就是:
骨头外面是筋腱——肾生肝——水生木;
筋腱外面是血管——肝生心——木生火;
血管外面是肌肉——心生脾——火生土;
肌肉外面是皮毛——脾生肺——土生金。
骨头和血管之间隔着筋腱——肾克心——水克火;
筋腱和肌肉之间隔着血管——筋克脾——木克土;
血管和皮毛之间隔着肌肉——心克肺——火克金。
这里“生”的意思,指承接关系;“克”的意思,指隔物相望关系,具体解释看本公众号历史文章《中医可以说清楚系列》,在此不再累述。
需要指出的是,“肾”和“肾脏”,在古代中医里面是指两样东西,古代中医的肾,指的是骨骼;肾脏,是产生骨骼物质的内脏,即俗称的“腰子”。
来看古文字“肾”。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上面的“臣”,是脊髓的象形。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手”,是四肢骨骼的象形。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下面的月,代表分类属于身体。
那么“肾”这个字的本意,就是脊髓、四肢骨骼的总称。
同理:
肝,指筋腱,肝脏指控制筋腱的内脏;
心,指血脉,心脏指控制血脉的内脏;
脾,指肌肉,脾脏指控制肌肉的内脏;
肺,指皮毛,肺脏指控制皮毛的内脏。
如此看来,中医五行,就是既简单又直接的人体解剖图,当身体有毛病时,不用去检查,不用去化验,不用去透视,不用去CT,只要根据各器官的位置关系,即可以大致判断产生问题的根源所在,继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
比如,当你脸上出痘痘时,如果西医来看,这是个皮肤病。
但是在中医来看,皮肤属金。皮肤下面是肌肉,肌肉属土,土生金,皮肤出现问题,本质上是肌肉的问题传递到皮毛层面了而已。而脾主肌肉,肌肉产生问题的根源又在脾胃。
因此,根据中医五行理论即可判断,痘痘产生的根源是脾胃出了问题,必须从饮食和情绪上进行调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