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意失荆州”谈契约精神​

我们都知道“大意失荆州”是用来比喻疏忽大意而导致失败或造成损失的意思,但是这个耳熟能详的成语典故,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三国时期,诸葛亮派关羽镇守荆州,关羽对曹操发动了襄樊战役,而孙权又趁机袭击荆州,导致荆州沦陷,这不能不说是关羽的一大失误,是足以致命的失误。因为荆州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它北据汉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占据天时地利,对蜀吴两方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关羽的疏忽,不仅失掉了这样一块宝地,也让他败走麦城,命丧吕蒙之手。

很多人就要问了,既然蜀国和吴国联盟抗击曹操,且刘备又娶了孙权的妹妹,为何东吴孙权会趁关羽攻打曹操时夺取荆州呢?

这就要从刘备向孙权借荆州之后,屡次违反契约不愿意归还说起。

赤壁之战以后,天下形式开始明朗,三分天下的格局基本形成。曹操占据长江以北,江东之地为孙权所有,刘备此时也结束了之前一直寄人篱下,颠沛流离局面,开始借荆州风生水起,取巴蜀夺汉中。

荆州分为七个郡,为南郡,南郡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再就是长江以南的四个郡,分别为武陵,长沙,零陵以及贵阳。赤壁之战曹操退回北方,周瑜经过奋战夺取了南郡。

周瑜本来可以顺利接手江南四郡,周瑜和鲁肃来见刘备诸葛亮,约定先由东吴军队去攻打曹仁,东吴军队如不能成功,则再由刘备去攻取。结果,诸葛亮趁周瑜攻打曹兵之机,先派兵马将江南四郡拿下了。

周瑜病死后,鲁肃接替周瑜镇守南郡。刘备就跑到孙权那哭鼻子,我们都是亲戚又是盟友,你借给我南郡用用攻取巴蜀可好。孙权考虑到周瑜已死,南郡坚守不易不如让刘备去守,可以防备曹操,还能卖刘备个人情。

最重要的一点是,刘备承诺借此地进取巴蜀,到时候我们平分蜀地,而且把南郡再归还给你。于是孙权权衡利弊后就答应了刘备,刘备也感动的哭的稀里哗啦。且刘备写下书面“借据”,声明刘备夺取西川之后,就将荆州还给东吴。诸葛亮和鲁肃还作为双方保人,签字画押。从现代意义上说,这就构成了一个书面的担保合同,也就是契约成立。

刘备夺取西川以后,孙权派鲁肃去谈判,这回可以履行承诺了吧,还我们南郡,平分蜀地。刘备一听这哇哇大哭,难过的说,我一生颠沛流离,打了一辈子才有这点成绩,你再给我点时间,我去取汉中,到时候连本带息都还给你们。

鲁肃是信以为真,就回去复命了。刘备拿汉中以后,孙权这次派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来讨还荆州。这一次,诸葛亮做得就绝了,直接让关羽以死威胁自己的哥哥,摆明态度,不还荆州。

孙权恼羞成怒,决定兵戎相见。于是策划武力强夺,吕蒙从背后偷袭关羽,夺回了南郡斩杀了关羽,也就有了关羽“大意失荆州”之说,孙刘联盟彻底决裂。

毋容置疑,刘备借了荆州不归还,很明显没有兑现自己承诺,违反了契约精神。

违反契约精神的后果是什么呢?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虽然缺乏契约精神,但是却很讲究因果报应。

刘备一而再再而三的违反契约不归还荆州,导致失去荆州,五虎上将关羽被斩杀,自从为转折点,被曹魏时刻忌惮的孙刘联盟彻底决裂,蜀汉政权开始由鼎盛时期走下坡路了,最终先于东吴之前被魏灭亡。

这就是违反契约精神的代价,也是因果报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