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貌似一代雄主,实则根本战略出了问题,亲手断送魏国霸业

魏文侯是战国初期第一位雄主,在他的治理下,魏国人才济济,文有李悝变法,武有战神吴起,更兼子夏等大儒相助,西门豹等贤臣捧场,在他们共同努力下,魏国迅速成为第一个变法成功的大国。

魏国在魏文侯的带领下,西克秦国,南压楚国郑国,北侵赵国,东胜齐国。建立起一个纵跨东西的大帝国。看似威风八面,但殊不知此时就已经埋下了日后衰落乃至灭亡的命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魏文侯缺少一位战略级别的大师给他操刀,制定魏国之后百年的大战略,从而使其在崛起过程地基打歪了。再加上后面魏武侯、魏惠王继续走偏,最终魏国四面树敌,被大家群起而攻之,最后泯然众人。

下面让我们看看魏文侯到底犯了什么战略错误。

一、魏国的出路在哪里?

1、地理位置恶劣的魏国

三家分晋在公元前453年,随后公元前446年魏斯接手魏国。他接手的是一个有些支离破碎的地盘。在地理上来说,魏国是很艰难的。

三家分晋后地图

它先天不足,是战国七雄里面,地理位置比较差的。我们看上面的地图魏国分为三个部分。相互之间还没有连接。

当然,平面地图往往看不出什么,需要上一下卫星地图,就能一目了然,下面看看山西的卫星地图。

三家分晋时,赵氏获利最多,魏氏、韩氏得到的要少一些。赵氏得到了晋国北部的大片土地,并向东越过太行山,占有邯郸、中牟。魏氏与韩氏笼罩在赵氏的南边,魏氏偏西,韩氏偏东。赵氏占有的智氏领地正压在魏氏的脑门上,魏氏很压抑。魏氏西边是一河之隔的秦国,北边是强大的赵氏,东边是新兴的韩氏,南边越过中条山和黄河是秦、楚、郑国拉锯争夺的陕地(今河南三门峡渑池、陕县和灵宝地区)。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魏氏被紧紧地裹在晋西南一隅。虽然在东面还有几块飞地,但都很不巩固,难以建成战略基地。魏氏的核心地区是运城谷地,北部是吕梁山,南部是中条山,东部是王屋山,黄河的大拐角包住了魏氏的西部和南部。这样的地势,易守难攻,但也容易被压迫封锁。

2、魏氏的选择

从图上看,魏氏四方都可以选择,向北和赵氏争夺晋阳(太原),向南和郑国、韩国争夺三门峡,向东则是出太行山,争夺现在河南安邑、开封。向西则是和秦国争夺西河之地。

这是一个很艰难的选择,也是非常关键的选择,如果做对了,魏国能迅速强大,如果做错了,魏国要么被闷死,无法发展,要么成为众矢之的。

向北,挑战强大的赵国,显然不太现实,一是没有那个实力,二是不占地利。向南,挑战韩国、郑国可以,但后面的楚国虎视眈眈。也不好惹。而且这块地方,地理位置非常关键,是兵家必争之地,谁占了都会成为众矢之的。

向东和向西就是魏文侯面临的选择。他很果断,选择了向西。攻占河西之地

河西之地,先秦时代指黄河以西,北洛水以东的狭长区域。从来就是秦国和晋国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重要战略根据地。

为啥这块地方这么重要?两个原因:1)河西地跨陕北高原与关中平原,人口众多,农业发达,西为洛水,东为黄河,是重要的人口和粮食产区。2)军事原因:如何进入关中?这是摆在其余几国面前的难题,我们经常听说六国联军顿兵函谷关前,由于山势险要,无法攻入关中。

然而,这是秦国占领河西之地后六国的困境,当年秦国不牛的时候,我们从上面魏国河东,可以轻松向西渡过黄河,经河西之地,进入关中。进入秦国的门户。换句话说,这是事关秦国生死的战略要地。

河西对秦国意义不同

从上面可以看到,其实,魏国决定攻击河西之地时,就是和秦国成为了不共戴天的死敌。没人愿意家门口有一个恶邻。

二、魏文侯开始选对了方向,却逐渐忘记了初心。

魏文侯开始苦练内功。对内,放手让李悝变法。对外,积极组建韩赵魏三家同盟。

1、三家同盟

他向赵、韩说明了自己对三家发展的想法。晋地披山戴河,比较封闭,身处其中的赵、魏、韩只有赵国向外伸出了代和邯郸两个触角,但由于身后韩、魏的威胁,赵国也无力通过这两个触角继续向外扩张。赵、魏、韩三国紧邻,必须要和平相处,如果内斗,就会被拖在晋这个封闭的环境里,谁都无法发展。

赵、魏、韩只有联合起来向外扩张才有出路。对于魏文侯的联合发展策略,赵献侯与韩武子都表示同意。三家出现了难得的和平局面。赵、魏、韩暂时放弃了内斗,走上了各自发展的道路。

2、对秦扩张

魏文侯二十七年(公元前419年),自觉内功练好的魏文侯,派军西渡黄河在少梁(今陕西韩城西南)筑城,建造进攻秦国的军事据点。秦军对魏国的入侵进行反击。经过几番较量,渡河的魏军占住了少梁这个重要的军事据点。

魏相翟璜向魏文侯推荐卫人吴起,魏文侯对吴起的指挥才能很欣赏,任命吴起为魏军攻击秦国的主将。吴起上任后,魏、秦在西河的僵持局面很快被打破,魏军节节胜利。

魏文侯三十三年(公元前413年),李悝率领魏军在西河战场战胜秦军,冲破秦军西河防线。随后,吴起直扑秦国进入渭河平原的咽喉要地郑(陕西华县),秦国举国震怖。

秦简公一方面调集重兵防守郑,一方面派遣使者请齐、楚出兵攻击魏国,减轻秦国的压力。齐宣公和楚简王见魏国的主力集中在西线攻秦,便向魏国的几块飞地进攻,连连得手。

魏文侯对于齐、楚对魏国东方飞地的进攻,没有理睬,督促吴起继续攻秦。吴起在郑与秦军展开决战,魏军大胜。

吴起指挥渡河的魏军扩大战果,同时,吴起还把魏国的利民便民政策带到了西河,得到了西河百姓的支持,魏军在西河站住了脚。西河的秦国百姓很乐于为魏军服务,吴起在西河的兵员、给养得到了就地补充。

到了魏文侯三十八年,魏国完全占据了西河地区,魏国的领土大大扩张。吴起向北还夺取了戎狄少数民族的大片土地,魏文侯在此设置了上郡(今陕西境内洛河以东,黄梁河以北,子长以南)。魏国又占领了陕(今河南三门峡西),控制了西方与中原交通的黄金通道。秦国被压迫在洛水以西,沿洛水西岸构筑防御工事。魏文侯在洛水的东岸修筑了一条长城,南端越过渭水与阴晋相连,北端到达雕阴城(今陕西甘泉南)以西。

至此,魏文侯觉得西线战事已经完结,没有进一步攻击秦国。而魏国也确实将秦国压制在洛水以西长达八十年,使秦国不得与中原交通,魏国独擅关东之利,利用地理上的垄断地位控制秦国同中原的交流,从中攫取暴利,秦国受到了很大的削弱,魏国却越来越富。

但这也何尝没有给秦国足够的时间卧薪尝胆,甚至“师夷长技以制夷”,毕竟,秦国没有任何退路了。

三、走偏的魏国

打下河西之地,接下来怎么做?两条路:要么踏下心来,继续图谋秦国的关中之地,花30~50年的工夫,慢慢磨,将秦国灭国。将其关中之地彻底变成魏国的后花园。但在这些年内,魏国不能两线作战,东线南线只能暂缓,给赵国和韩国打下手,让两个小弟去冲。(此时,魏国国势大涨,赵国已经将三晋老大的位置拱手让出了)

开始,魏国也的确是这么做的,魏文侯甚至将河西建设成文化中心,请来了子夏这个大儒,建立了河西学派,利用秦国仰慕中原文化的弱点,大肆宣扬儒家的忠君文化,希望能逐渐瓦解秦国人心。

1、麻烦不断的三晋联盟

结果两个小弟不争气,三晋联盟碰到了麻烦,这打乱了魏文侯的部署。

赵国在赵献侯后期,国力开始衰败,中山国对赵国的威胁越来越大。赵献侯死后,赵烈侯即位,中山对赵国的攻势更猛了。赵国只能向魏国求救,

而同样,韩国在向南发展攻击郑国的进程并不顺利,郑国在楚国和宋国的帮助下,屡次击败韩国。韩景侯也开始寻求魏国的帮助。

考验魏文侯的时候到了:是虚与委蛇,以秦国为战略重点,还是给两个小弟出头,挺进中原大地?

魏文侯终究没熬过去,还是答应替小弟出头。

他也终究不愿意做一个打地基的人,毕竟,中原大地才是当时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天天在关中打基础,后世子孙感激你,但自己不爽啊。

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秦国几位君主,从秦孝公变法开始,历经六世,不屈不挠,最终秦始皇在几位先王基础上统一六国,没有先王做踏脚石,秦始皇如何能这么顺利成功?

他先是命乐羊出兵,帮赵国攻打中山国。经过三年苦战,替赵国灭了中山。随后,应韩景侯的请求,魏国帮助韩国打击宋国,以便于韩国向郑国发展。魏国的势力延伸到了黄河以南。

这些战斗,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2、中山国是块硬骨头

中山牵扯了太多的精力

中山是一个古老的国家,魏军虽然占领了中山,但中山人不服,叛乱时有发生,中山的局势仍然很动荡。魏文侯只能让太子击来治理中山。同时,派李悝做中山相,小小一个中山,拖住了李悝、太子、乐羊三个人和几万大军几十年。

2、结仇楚国

由于赵、魏、韩向黄河南岸发展,进攻郑国和宋国,与一直想要控制的楚国发生利益冲突,三晋与楚国发生多次激战,楚国被三晋连续击败,中原土地连丧,魏国虽然在中原站稳了脚跟,但和南方大国楚国变成了死敌。

3、交恶齐国卫国

这次还是小弟赵国惹的事情。魏文侯四十一年(公元前405年),齐相田悼子去世,执掌齐国政权的田氏家族发生内乱。田会占据廪丘(今山东鄄城东北),请求赵国收留,赵烈侯同意了。廪丘与赵国并不相连,中间隔着卫国。在田会投赵前,齐国的势力已经渗透到了卫国,以廪丘为据点,已经控制了卫国在赵国与齐国廪丘间的这一大片土地。田会投赵,并不是以廪丘这一个城池,还包括廪丘附近为齐国控制的这一大片卫国的土地。

这一片土地与濮阳和陶都很靠近,商业价值极大。结果,赵国收留田会、占据廪丘的行为引起了田悼子的接班人田和的强烈不满,田和命田布率军进攻赵国,赵军不利。赵烈侯请魏文侯和韩景侯出兵相助。赵、魏、韩联军与齐军大战一场,杀死齐军三万人,获取了大量的战略物资。

魏文侯四十二年,赵、魏、韩联军大举进攻齐国,一直攻到了齐国的长城,田和被迫割地求和。赵、魏、韩在与齐国的战争中获得了大片的土地。魏文侯为了使新得到的齐国土地与此前占领的河内陆区相连,攻占了卫国朝歌附近的几座城市。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魏国看似强大无比,但却是仇家遍地。齐国、卫国、宋国、楚国、秦国甚至鲁国,都被它得罪了个遍。

四、风光背后的隐忧

对外频频得手,对内呢?三晋虽为一体,但还是有主次之分,魏文侯作为一个老狐狸,牢牢把握了其中区别:韩国是真小弟,赵国地盘太大,还是要一边扶持一边敲打削弱

因此,魏文侯的三晋联合实际上是以魏国为中心,拉拢韩国,借着联合发展削弱赵国。赵国虽然也可以得到一些好处,但付出的代价很大。魏文侯的巧取豪夺与当年赵襄子的手法一般无二。

魏文侯打着驱逐齐国在卫势力的名义,将齐、赵一直争夺的漳水南岸地划入魏国的势力范围,赵国在漳南经营多年的辛苦白费了。魏文侯顶在漳水向南最突出的部位设立了邺县,牢牢压制住了赵国。

同时,北上攻打中山和南下攻打卫国时,魏文侯也毫不客气,将路过的一些赵国、韩国地方都占为己有,这样,看似牢不可破的三晋联盟,其实暗地里早就千疮百孔。

但无论怎样,两个小弟还是靠着大哥吃饭,在大哥没有侵犯自己核心利益情况下,没有也不敢违背大哥的意愿

五、不靠谱的继承人

魏文侯虽然战略不对头,但他牢牢拉住三晋,同时,任人唯贤,魏国人才济济,他在位时魏国还是第一大国,威压四方。

而继位的魏武侯,则继承了他老爹的缺点,避开了他老爹的优点。

他对外穷兵黩武,攻秦、攻楚、攻齐,将魏武卒用到了极致。但他却不懂得团结三晋,

当时赵武公之子赵朝作乱,不服从赵敬侯调令,投奔魏国。魏武侯阴谋操纵赵国朝政,竟然接纳赵朝,并帮助赵朝攻打邯郸,不克。魏、赵关系破裂。

三晋最终决裂,魏国的基本盘动摇了。

对内,不是任人唯贤,而是任人唯亲,他听信公叔痤的谗言,逼走了战神吴起。并重用宗亲,使得人才无法冒头。

四面树敌,内无贤才,魏国终于开始衰败下去,最终,怎么得来的怎么失去,到了魏惠王手里时,中山丢了,河西丢了,上郡丢了,曲沃丢了,最终,哪里来的又回到了哪里。

六、反思

不得不说,专注,特别是有方向有目的的专注,是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的优点。如果魏文侯当时专注西方,和秦国死磕,凭借着战国第一个变法的红利期,可能魏武侯时,就已经兼并秦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而魏文侯没有坚持初心,取得河西之地后,向北攻中山、向南攻楚、郑、向东攻卫、齐。虽然初期战无不胜,却也多线作战,为最终的魏国衰落留下了伏笔。

而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坚持正确的方向,专注一点,做到极致,就能成就自己的人生。

(0)

相关推荐

  • 泪痕春雨漫评战国历史 (十六)三晋联手 一致对外

    赵.魏.韩三大家族火并智氏家族后,晋国就成了三大家族并立. 以后,会如何发展呢? 据说,韩氏.赵氏掌门人,都想按常见的剧本模式,继续发展.总而言之,十大家族火并成了六大家族:六大家族火并成了四大家族: ...

  • 开启了战国变法的序幕——李悝变法

    战国这段历史,是一个英雄辈出的的时代,是一段大变革的时代,同时也是一段弱肉强食的时代,各国都想在这个残酷的环境中生存下去,于是纷纷展开了变法,几乎所有强大的诸侯国,都开展了变法,我们最熟悉的变法,当属 ...

  • 揭秘:魏文侯的子孙是如何将其战国首霸的家业弄成三流小国的

    魏文侯不仅给子孙们留下了魏国的诸侯地位,而且还将战国首霸的头衔留给了子孙.儿子魏武侯上位后,就看吴起不顺眼,最终吴起为了逃命,偷偷跑到了楚国,一代兵王就这么拱手让与他人.光这个还不够,魏武侯仗着老爹给 ...

  • 不输战国四大名将吴起的一生“服务”三国,为何不得善终

    说起四大名将(白起.王翦.廉颇.李牧)他们各有所长,他们久经沙场骁勇善战,智勇双全.他们四人在战国时期都赫赫有名. 除这四人外,还有这么一位可以称做"战神"的大将.他在兵法计谋上也 ...

  • 鲜为人知的“战国第八雄”:几亡几复说中山

    一提到战国,我们会本能地想到"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其实,战国时代并不是只有七个国家.比如,之前提到过<唐雎不辱使命>这篇文章,唐雎游说秦王,为的是使安陵免遭秦国 ...

  • 魏文侯有多厉害?五万魏武卒秦国不怕,请了个书生却让秦国怕了

    引言: 战国之初的魏国,无疑是风光占尽的强大国家. 在魏文侯时代,通过无数人才助力,还有一场李悝改革一举成了左右天下的霸者. 随后,魏国就采取了坚持攻秦的战略,致力于削弱秦国,但魏文侯去世之后的魏国, ...

  • 朱棣本是一代雄主,死后为何遭子孙嫌弃?牌位还差点儿被扔出太庙

    明成祖朱棣算得上是古往今来最厉害的皇帝之一,创造了几个史无前例的纪录.第一,他以区区藩王身份就敢起兵造反,最后竟然还真的推翻朝廷,自己当上皇帝:第二,他创下了天子守国门的数量纪录,在位期间曾五次御驾亲 ...

  • 一代雄主赵武灵王,为何下场是可悲?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千秋远 公元前340年,中国的北方诞生了一个特立独行的小屁孩,他叫赵雍.此时,谁也不知道,若干年后,这个小屁孩将成长为令诸侯颤抖的赵王. 一.哭丧团的考验 公元前326年,称雄北方2 ...

  • “一代雄主”宋神宗赵顼,老天为什么不给他一个机会

    前言 北宋一朝自宋太祖赵匡胤开国以后,因为烛影斧声的传闻使得宋太宗赵光义继承了大宋的江山.也不知是宋太宗赵光义的报应,还是什么原因?自他传下去的皇帝都有两个特色,一个是"无子",一 ...

  • 从智障人士到一代雄主

      大圣的小宇宙      第416篇原创文章    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野百合也有春天 文/ 大圣 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愈演愈烈. 当时有个叫李锜的,任职浙西观察使兼盐铁 ...

  • 一代雄主齐桓公晚年为何饿死深宫?

    齐桓公作为一代雄主,开启了春秋时代的霸主政治,齐桓公的伟业后世对其评价颇高,司马迁在<史记·齐太公世家>里写到"以太公之圣,建国本,桓公之盛,修善政,以为诸侯会盟,称伯,不亦宜乎 ...

  • 历史上著名的非正常死亡,一代雄主,掉茅厕死

    人的生法都差不多,现代人大多生在医院里,古代大多生在自家的床上.炕上,也或有生在路上的,生在野地里的,但总体上是个安全的环境.可是死法就千奇百怪.变化多端了.人们的理想死法不敢奢望什么登仙界.去天堂什 ...

  • 一代雄主拓跋珪竟毁在寒食散上?

    内蒙古乌兰察布博物馆馆藏的拓跋珪雕像 "道武以来,战胜攻取,未尝少挫,几并天下."这是宋代名儒吕祖谦对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评价.明代张大龄则在<晋五胡指掌>中称:&quo ...

  • 一代雄主,自毁于一场春梦!

    佚名 抚琴仕女图 公元前310年的一天,正值春秋鼎盛的赵国之主赵雍心情很爽,带上一帮臣子野游去了. 出游景点,名叫大陆泽.大体位于现今河北邢台境内,古为天下九泽之一. 兜兜转转玩累了,赵雍扎进帐篷,打 ...

  • 激荡四百年:一代雄主刘裕华彩落幕,精心挑选四位大臣辅政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297篇 刘裕出身寒门,一向对清谈名士没有好感,在用人上大胆启用寒士,但也不排斥世家中的优秀人才,只看才干,不重出身. 永初三年(公元422年)正月初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