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男子丢护照住机场18年,经历被拍成电影。要相信永远都能等来幸福。
我们终其一生都是在等待,但我们应该要用什么态度去面对这些等待?
《幸福终点站》这部充满温暖情调的电影中,借助一个发生在小机场的故事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
人性光芒在微处渐渐绽放
影片主线是上世纪80年代末,一位叫维克多从东欧坐飞机到肯尼迪机场,去纽约帮助父亲完成夙愿。刚下飞机,
他的国家就宣布政权被覆灭,他成了一个没有国籍的人。
在这之前并未发生过类似事件,因此他落入了机场管理的盲区。只能在机场一边与视他为眼中钉的机场管理人斗智斗勇,一边作为一个奇怪的“漂流者”被困在机场,等待身份明确。
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故事其实是真人真事改变的,电影中男主角在机场生活了几个月。而现实比电影里更加的不可思议,此人在机场里竟然生活了18年!而且他还把自己的经历写成自传,版权卖了200万!
这个极具传奇色彩的男人名叫梅安·卡里米·纳塞瑞,是一个伊朗人。1977年他在英国留学期间,参加了反对伊朗政府的游行,因此被伊朗开除了国籍,成了一个没有国籍的人。可是在其他国家生活没有国籍是寸步难行,于是他费了很大的工夫在比利时联合国难民署办了张难民签证,凭借难民签证得以继续留在欧洲。
一个看似简单的故事情节却可以如此打动人心、引发共鸣。
该部片在人物塑造上充分自洽,每个小人物都显得立体丰满,让人产生十足的代入感。这不是类似于《辛德勒名单》、《阿甘正传》式的电影,这个影片现实的折射,我们看时是在“照镜子”。
影片中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坏人”,就算是机场负责人弗兰克也不是,它就是由一个个不完美但是依旧有着人性光辉的集体群像。
影片它没有过多交代维克多的人物背景,却可以通过一个个情节小高潮去亲身体会到这个平凡“小角色”身上的独特魅力。
人物塑造需要与剧本精密结合,经过编剧的细心编排和汤姆汉克斯精湛的演技,电影在细处便有质感,越看越回味。
在影片一开头他第一次被拒绝进入美国后,看过国家在战火中的新闻时,焦急的神情、因为激动不断比划的双手还有饱含泪水的眼睛,其实相信在电影的开头就已经成功打动了许多人。
到后来即使在困境中也不忘给小费,保持身上的干净整洁,维克多还有随身带手帕的绅士习惯,在艾米利亚哭泣时及时递上……
1985年纳塞瑞坐飞机来到法国,可是装着难民签证的行李却被偷了。因为没有证件,他先是被法国警方逮捕,在监狱里被关了3个月。出狱后因为没有签证被要求驱逐出境,可是问题来了。他没有签证,其他国家也不接收他,而他也无法买机票离开法国!后来几经辗转,他又联系到了比利时联合国难民署,想要补办难民签证。比利时给他的答复是,补办可以,但是得本人前来。问题又回到了开头,他没有签证无法离开。纳塞瑞的问题成了一个死循环。
就这样他被送到了法国戴高乐机场,不能坐飞机离开,也不能踏出机场的大门一步。没有办法的情况下,纳塞瑞就住在了机场里,成为了戴高乐机场的一个独特风景。慢慢的机场的工作人员都认识了他,连很多经常坐飞机的乘客也和他熟悉了起来,每天都有人来和他问好打招呼
角色的塑造并非靠假大空去支撑,唯有真挚的细节最动人,才能使故事不落入俗套。
维克多性格中温柔的理智、忠诚、善于观察外化成立一系列具体的行动,用正直、善良一次次地打动机场工作人员和观众。
这是他人性中一种美好的执拗,使原本冰冷的机场充满温情与乐趣,这很难仅仅依靠表面旁白浅显体现。
幸福的终点站并非只靠等待就能抵达
这部电影归根结底是在传达一种典型的积极拼搏美国精神,也是维克多能成为“机场英雄”的根本原因。
他的行为逐渐符合美国个人英雄主义,是美国文化的实质性体现。
电影里汤姆汉克斯扮演的男主角在机场认识了一个空姐,收获了爱情。而实际上纳塞瑞的经历更加的神奇,他的妻子每天都回来机场和他相会,没想到吧,他是个有老婆的人。
随着媒体的报道,纳塞瑞的名气越来越大,慢慢的成了戴高乐机场的吉祥物,很多旅客还专门来找他签名。他这样在机场一住就是7年,7年后比利时方面终于松口了,为他重新办理了签证。法国移民局也同意给他办理正式法国签证。
1999年纳塞瑞在朋友的陪同下第一次走出机场,来到了巴黎的法庭,领取他的合法证件。不过到最后签字的时候他竟然离奇的拒绝了,旁边的人怎么劝都没用,没人知道他是怎么想的。等了这么多年,终于等到了可以合法拥有自由权利的机会,就这样被他拒绝了。这让我想到了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男主角,终于准备下船的时候,却犹豫了最终还是回到了船上。
纳塞瑞再次回到了机场,回到了他重复了7年的有点像被禁锢的生活。住在机场大厅的沙发上,每天固定时间醒来,洗漱过后读书看报,跟认识的机场工作人员以及旅客问好,配合慕名而来的人签名合照,他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
故事其中一个内核正如弗兰克的上司所言“有时候需要把规矩撇到一边,专注在人身上。人民、同情是美国的基础。”
规则是社会发展的齿轮,但同时不能是人性的消灭。
由此可见,这是一场法理与人情的博弈,结局合乎情理,大快人心。
影片中还有一个主题:在无止尽的等待(逆境)下,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维克多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不要死死地坐在原地枯等,而是在每一个困境到来的时候都思索解决方式,并尽最大的努力去解决它,去改变它。
当他听不懂机场播报的新闻的时候,他没有坐在那里等待,而是找了语言书来学习;
当他邂逅心仪的女子时,他没有坐在那里等待,而是去制造一个又一个偶遇的机会;
当他没有饭吃的时候,他没有坐在那里等待,而是想尽办法去赚钱……
他耐心地说着“I will wait.”,同时也在实际地付出与努力。
而且这种积极奋进的态度是有感染力的,它感染了清洁工古普塔、行李搬运乔伊和送餐员伊瑞克,让他们勇敢地行动而不是消极被动的“傻等”。
优秀的电影一定有其伟大之处。而我想这部电影的伟大之处正是在于在斯皮尔伯格创造的这个小型人类社会中。
我们看到了跨越国界和语言的精神,看到了爱情、亲情、友情还有爱国之情的深度浓缩。
就算后来法国政府取消了对他的禁令,允许他在法国领土内自由活动,他也没有离开过机场。后来有出版社找到了他,邀请他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书,他欣然同意。他的自传出版后,被好莱坞著名的电影公司梦工厂看中,话了25万美元买下了版权,将之改编成了电影。这就是我前面说的,由斯皮尔伯格执导,汤姆汉克斯主演的《幸福终点站》。
当年的25万美元可是相当于200多万人民币了,有了这么多钱完全可以到外面过上还不错的生活了,可是他却依然不愿意离开机场。
直到2006年,因为生病,纳塞瑞不得不离开机场,前往医院治疗。这距离他住进机场已经过去了18年。从医院出院后,他被安排到了巴黎的一家养老院生活。不过他的离奇经历传遍了全球,直到今天还被人津津乐道。
一部电影的观赏,比起说教和道理来的更真挚动人。
两个小时之短暂,却给了我们继续坚持和面对生活的勇敢以及面临困境时也能从容自在的力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