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伊绯:溥仪大婚御制诗

溥仪的大婚“御制诗”

肖伊绯

虽然1911年辛亥革命一声炮响,把中国最后一位皇帝给轰下了龙椅。虽然这位末代皇帝宣布退位,但他还依旧住在紫禁城里,他就是溥仪(1906—1967)。宫外已是奉行“三民主义”的民国了,宫中帝制时代的基本礼仪与待遇却照旧,1921年溥仪将16岁的时候,宫中大臣就议论“皇帝中秋已盛,宜早定中宫”。于是乎,依旧按照皇家规矩,开始大肆选拔皇后与皇妃。荣源的女儿婉容和端恭的女儿文绣,最终评定为皇后与皇妃,末代皇帝的大婚典礼行将举行。

1922年12月1日,溥仪派人把一柄如意放在风舆里,然后就由载振压着出发。坐了16人抬的大轿子,迎娶用的是全套卤簿仪仗。除伞,棍,旗,牌,金瓜,斧,钥,节,扇等,还增加了牛角和大鼓各100对。军宪机关派来骑,步兵增加到了2000人左右。迎亲所经街道,照例戒严。马路两旁,人山人海,万头攒动,世人争睹末代皇帝大婚盛况。北洋政府要员和外国人来参观,每人发钢质徽章一枚,才准通行。大婚期间,还陆续演了三场宫廷大戏,京沪两地所有顶级名角,如陈德霖、田桂凤、梅兰芳、尚小云、小翠花等都来了。

末代皇帝的大婚,惊动了中国朝野,各路名公显贵,纷纷呈送贺礼。满蒙王公、遗老旧臣自不待言,就算是当年炮轰大清帝国的民国要人们,上至大总统,下至各地军阀;在野的政客,不在野的名流,也都接踵而至、诚惶诚恐。黎元洪送来的是如意、金瓶和银壶;曹锟送来如意和衣料;冯玉祥送来金表和金银器皿;张作霖送来如意和衣料;徐世昌送来成套的新式木器。而康有为除了送来磨色玉屏、拿破仑婚礼时用的硝石碟之外,还亲笔写了一副对联:“八国衣冠瞻玉步,九天日月耀金台”,真是形容得恰到好处,把这一场末代皇帝的大婚之壮观,概括全了。

但殊不知,少年皇帝也还有自己给自己庆贺的方式,他在大婚当天,写了一首“御制诗”。这可是溥仪自己的少年手笔,不是请王公大臣代笔所作,自然别具一番价值。且这“御制诗”还不是什么绝句律诗的古典格式,而是深受新文化运动影响之下的白话体现代诗,更突显了时代价值,自成一格。诗云:

我也有今日这一天日子!

到里边去了

你去,我也去,

你不去,我也不去。

到底是去好?不去好?

你无言,我也没话。

你是哑了么

吓,好看好看,

别不好看啦!

你木木含情,

我木木无语

你会开车,

我也会骑马。

据说这首“御制诗”原悬挂于清宫乐寿堂中,是溥仪题在那张著名《大婚纪念摄影》的照片上的。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发动政变“逼宫”,将溥仪赶出了紫禁城,题着“御制诗”的照片也被取了下来,移作他处,方才为外界所知。1926年5月15日,上海《良友》杂志(第4 期)将该诗公开发表了出来,遂广为人知。一年多之后,著名武侠小说作者宫白羽(1899—1966,又名宫竹心,著有《偷拳》、《十二金钱镖》等武侠小说20部)对这首“御制诗”都还记忆犹新,为此撰成一篇《写在圣诗的前头》,加以评述。该文发表于1927年1月16日的北平《世界日报》之上,被当时该报“明珠”副刊主编张恨水放在栏目头条。由此看来,这首御制诗在当年公共文化圈子里,无论北平上海、南北各地,都还是颇受民国时代新式知识分子们关注的。

宫白羽在文中评论道,“这一首诗,虽平淡无奇,别无精意,但尚类少年人幼稚作品,总强似御制,一味矜持,端足皇帝架子,而缺乏真实情感者。”这样说来,溥仪这首“御制诗”,不但是有末代皇帝亲撰的特殊历史意义;在整个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来看,也是开辟了“御制诗”新风格、新体裁,算得上是“孤例”了。

(0)

相关推荐

  • 哥哥指责妹妹不该和皇帝离婚,妹妹用一份回信扭转乾坤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制度下,向来都是男尊女卑的观念占据统治地位.对于皇室来说,则更是如此,从来只有皇帝将妃子打入冷宫,甚至支配她们的生杀予夺.只有在末代皇妃文绣,才第一次公然反抗,向已经退位的宣统帝提出离 ...

  • 档案《末代皇帝溥仪与国舅润麒的少年岁月》

    档案《末代皇帝溥仪与国舅润麒的少年岁月》

  • 肖伊绯:欧阳修的读书诗

    欧阳修的<读书>诗 肖伊绯 今年41岁生日时,于书橱中偶然寻得一支红豆笔.想想,自己许久未动笔习字了,也就用这支"新笔",写一写又虚耗一岁光阴的心情罢.随手翻检藏书,抄 ...

  • 肖伊绯:赤脚大仙丁文江

    赤脚大仙丁文江 肖伊绯 今年5月8日,中国邮政发行<中国现代科学家(七)>纪念邮票1套4枚,中国地质学开拓者.著名地质学家丁文江(1887-1936)终于登上"国家名片" ...

  • 大儒杨慎的戏剧人生 肖伊绯

    北京晚报 | 2020年12月01日 . 晚明文坛代表人物李贽在<续焚书>中,称杨慎为"仙".而能与杨氏一同称为"仙"的,在李贽眼中,只有李白.苏轼 ...

  • 肖伊绯:纪念罗兰·巴特逝世40周年

    2020年3月26日,法国作家.符号学家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逝世40周年. 1980年2月25日,法国作家罗兰·巴特从密特朗主办的一场宴会离开返家时,于巴黎的 ...

  • 肖伊绯:审美与反审美

    刊于4月26日<北京晨报>,发表时有删略. 这是约15年前的旧作,其时正在北京<新潮>杂志社. 后来去法国之后,曾对文中观点有过反思与修正,辑入<十城记>. 在世界 ...

  • 肖伊绯:易经的文明

    "文明"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中,所谓"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大意是说:阳刚之气在宇宙中蕴藉之时,天下开始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文明气象."文明 ...

  • 肖伊绯:吴晓铃与笔名录

    ‍刊于天津<今晚报>4月28日,发表时删略为短文, 以下为原稿(民国作家笔名增补修订部分省略) 吴晓铃:增补鲁迅笔名30种 --兼及佚文<评'现代中国作家笔名录'>之发现 肖伊 ...

  • 肖伊绯:徐英纠缪章太炎

    刊于<北京晨报>专栏,发表时有较大删略,原文请参阅拙作<纸江湖>    1935年4月13日,在南京的国立中央大学,两位知名教授堵在家门口,破口大骂起来,令人诧异不已.对骂的两 ...

  • 肖伊绯:钱玄同戴健脑器

    <中国家庭报>专栏文章之一 著名学者.新文化运动健将钱玄同(1887-1939)因长期从事学术研究,伏案工作日久,曾一度出现神经衰弱.脑贫血等慢性病症.为治疗这些慢性病,他曾多次就诊医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