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伊绯:潘光旦的腿疾


潘光旦的腿疾

肖伊绯

潘光旦(1899-1967)在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中,是比较特殊的一位人物,他集优生学家、社会学家、民族学家、谱牒学家、性学家、教育家等诸多殊荣于一身,在多个学术领域中都曾颇有建树。此外,因腿部残疾,在讲学会议、出席活动、接受采访中,他均以拄着双拐的形象出现,也让观者、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1935年12月,北平《世界日报》记者专访潘光旦,在发布专访稿时,就曾冠以“社会学家潘光旦,因坏了肋下撑着两根拐杖”有题目面世。专访中,也确就腿疾问题,向潘询问过有关情况。现将这部分内容转录如下:

“当他七岁的时候,便入了县立的小学,到十四岁的时候,在高小毕业的,毕业后,在家里休息半年后,便投考清华学堂。那时的清华,还是只有中等科,係由各省民政厅教育司考送的,他便被选中了。清华的中等科,本来是八年毕业,他因为腿的关系,耽误了一年,所以到民国十一年才毕业的。现在他的腿算是他身体上奇特的地方,因此我请他说明腿被伤的情形。他说那是入清华的第二年,因为运动的关系,腿就发生了毛病,以至于割去。到明年一月十八日,整整的二十年了。当初在学校的时候,年岁尚幼,看见许多同学都能运动,自己也好胜,时常的跳跳蹦蹦,不觉的将膝骨跳坏了,后来两骨相碰,慢慢的发炎,后来又不知不觉的进去了结膜炎,这个地方的病,也加重了。但是仍不知道有很大的危险,仅仅找几个中医同西医看看,敷上点普通的药,但是并没有效力。而且膝盖还烂了,于是觉得不能忽视的,到协和医院去治疗,最初医生同他本人,都想设法保存,不过医生用了许多的方法,都是没有希望。最后只有割的一个方法了,因为再要迟延,毒菌升上去,与生命就有危险了。于是便写信征求家庭的意见,家庭认为是他个人的事情,不作主张。那时医治他的大夫是辉勒,问他是要腿还是要命,因为要命便将这腿割去了,本来是躺在床上不能动的。割后九天,便能起床行动,精神方面也好得多。不过他的朋友们,觉得他割去了腿,对于他的前途会发生影响的。他自己却很达观的,并没有感觉痛苦,而且后来因为腿的关系,还受了许多优待同帮助。”

按照潘光旦的自述,可以推知他的腿疾大致发生在1916年初;1916年1月18日,是他的病腿截肢的日期。从最初的运动性创伤,到发生结膜炎,再到最后严重病变,因时年17岁的潘光旦不够重视,治疗也不得法,导致最终只能通过截肢保全生命,也使得他年纪轻轻,就落下终生残疾。读之令人扼腕,也发人警醒;看来,运动性创伤不可小视,越早治疗风险越小。

(0)

相关推荐

  • 潘光旦 永不放弃的人生

    清华校园有一座马约翰的雕像,此人因积极倡导体育运动而被人们永久铭记.1921年,一次练习跳高,学生潘光旦右脚触地时,感觉整条腿像触电了一样,很疼.当时并没在意,几天后,情况愈发严重,最后被医生诊断为结 ...

  • 越在黑暗中 越能看见光

    伊晴是一个从来都不会忘记别人的付出和奉献的人,不管别人知不知道自己给伊晴带去过正向的作用,只要伊晴知道.感受到,她便会把这份好再放到别人手里.这也是伊晴心里的一个经久不变的逻辑之一. 有一天,伊晴突然 ...

  • 走进课堂 | 作为“位育”的通识教育:潘光旦的本土化视角

    "国外社会学学说(下)"课程是北京大学本学期开设的通识核心课程,主讲教师为社会学系孙飞宇老师.今天博雅哥为大家带来的是孙老师的文章<作为"位育"的通识教育 ...

  • 潘光旦晚年心愿

    潘光旦晚年心愿 智效民 清华大学90周年校庆的时候,我在<清华大学与通才教育>一文中介绍了梅贻琦.潘光旦和冯友兰的通才教育思想.文章在网上发表后,香港<凤凰周刊>最先转载(略有 ...

  • 经典|潘光旦:什么是乡土教育

    核心内容 要纠正目前头重脚轻,末强本弱的大病,而企求每一个国民得所位育,地方得所位育,以至于通国得所位育,很大的一部分的工作应从乡土教育入手. 近代教育下的青年,对于纵横上下多少万年的历史,不难取得一 ...

  • 潘光旦:忘本的中国教育 | 文化纵横

    ✪ 潘光旦 [导读]2019年8月13日,是中国著名社会学家潘光旦先生诞辰120周年.如今,"潘光旦"一名似乎已被公共知识界和大众舆论所淡忘.但事实上,潘光旦是最早向中国介绍西方社 ...

  • 肖伊绯:纪念罗兰·巴特逝世40周年

    2020年3月26日,法国作家.符号学家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逝世40周年. 1980年2月25日,法国作家罗兰·巴特从密特朗主办的一场宴会离开返家时,于巴黎的 ...

  • 肖伊绯:审美与反审美

    刊于4月26日<北京晨报>,发表时有删略. 这是约15年前的旧作,其时正在北京<新潮>杂志社. 后来去法国之后,曾对文中观点有过反思与修正,辑入<十城记>. 在世界 ...

  • 肖伊绯:易经的文明

    "文明"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中,所谓"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大意是说:阳刚之气在宇宙中蕴藉之时,天下开始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文明气象."文明 ...

  • 肖伊绯:吴晓铃与笔名录

    ‍刊于天津<今晚报>4月28日,发表时删略为短文, 以下为原稿(民国作家笔名增补修订部分省略) 吴晓铃:增补鲁迅笔名30种 --兼及佚文<评'现代中国作家笔名录'>之发现 肖伊 ...

  • 肖伊绯:徐英纠缪章太炎

    刊于<北京晨报>专栏,发表时有较大删略,原文请参阅拙作<纸江湖>    1935年4月13日,在南京的国立中央大学,两位知名教授堵在家门口,破口大骂起来,令人诧异不已.对骂的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