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调的加勒比海小国,出了两位诺贝尔奖得主,靠旅游和金融致富
文/格瓦拉同志
当今的“国际大家庭”由197个主权独立的国家组成,然而由于实力的差别,绝大部分国家的影响力其实很低,甚至有许多国家都不为人所知。然而,存在感低并不代表这些国家一无是处,有些国家凭借着特殊成就,依然值得引起世人的关注。比如,拥有两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圣卢西亚,便堪称最低调的加勒比海小国。
圣卢西亚位于东加勒比海向风群岛中部,北部隔海与法属马提尼克岛相望,西南隔海跟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相望,国土面积仅有616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8.3万,首都是卡斯特里。圣卢西亚原是印第安人的聚居地,17世纪初开始遭受英、法、荷等国入侵,1814年正式沦为英国的殖民地,直到1979年2月22日才赢得独立。圣卢西亚独立后加入英联邦,并继续拥戴英国国王为元首。
圣卢西亚地图
平心而论,圣卢西亚的生存环境并不好,除了国小民寡、灾害多发外,境内的土地、矿产、森林、渔业、水力等资源都很缺乏,只有一些湿地资源,总面积约为24万公顷,生长着珊瑚礁和芦苇、纸草等植物。由于自然资源极度匮乏,导致圣卢西亚的工农业基础极其薄弱、产值很低,仅有少量的香蕉、椰子、可可、香料等作物的出口,粮食、食品和日用品自给率极低,大部分需要从美国进口。
值得庆幸的是,圣卢西亚风光旖旎、气候温和、景点众多,是欧美各国旅游爱好者趋之若鹜的度假胜地,拥有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上世纪60年代初,随着古巴革命政府关闭境内的豪华赌场和海滩场所,使得欧美各国的游客纷纷转向加勒比海其他地区观光、消费,从而为圣卢西亚发展旅游业提供了良机。为此,殖民政府在境内兴建包括酒店、海滩场、机场等设施,从此拉开旅游业发展的序幕。
圣卢西亚沿海风光
圣卢西亚独立后,历届政府依旧推行重点发展旅游业的策略,并根据形势的需要,不断兴建、扩建各种设施,对首都卡斯特里港口泊位进行升级、改造的工程尤其引人注目,使得旅游业获得更高程度的发展。如今,旅游业已成为圣卢西亚头号支柱性产业,每年接待游客数接近100万人次,旅游业年收入约占GDP总值的65%左右,旅游业及相关服务业的从业者约1万人。
然而,旅游业受气候影响比较大,一旦遭遇严重的自然灾害,后果将不堪设想。例如,2010年11月3日,飓风“托马斯”横圣卢西亚,导致至少12人死亡、多人受伤,并造成大量的房屋倒塌,经济损失极为惨重,而当年的游客数量也出现锐减现象。因此,为避免过度依赖旅游业带来的不确定风险,圣卢西亚又大力发展离岸金融业,由此给经济发展装上“双保险”。
飓风扫荡过后的圣卢西亚
早在独立之前,圣卢西亚便已经开始发展离岸金融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全球知名的离岸金融中心之一。由于圣卢西亚拥有发达的金融系统、稳定的政治环境、完备的商业法律体系、高度发达的司法和专业人才结构,加之税率极低甚至是不征税、无外汇管制、对投资移民设定的标准低等优势,因此成为全球各大公司或富人趋之若鹜的投资、注册、移民目的地。
如今,圣卢西亚的离岸金融业已成为仅次于旅游业的第二大产业,每年都能带来滚滚财源,金融服务业增加值约占GDP总值的9%左右,并为该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是,圣卢西亚在为各类跨国企业、投资移民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个别国家或地区的企业、组织或个人非法避税和洗钱提供方便,由此获得“避税天堂”称号,经常遭到美国、欧盟的调查甚至制裁。
圣卢西亚首都卡斯特里
正是由于旅游业、离岸金融业给圣卢西亚带来源源不断的巨额财富,使得这个资源匮乏、人口极少、灾害多发的小岛国能够摆脱贫困状态,从而过上相当富裕的生活。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圣卢西亚2019年的人均GDP为11611美元(约合81277元人民币),接近发达国家的最低标准线(12055美元),并且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圣卢西亚的人均GDP虽然比较高,并且政府重视对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的投入,但由于社会财富分配严重不均、物价奇高等原因,导致民生状况令人忧心。截至目前,圣卢西亚的基尼系数高达0.512,贫困率达4.7%,失业率高达20.9%,成人文盲率达5.2%,凶杀率高达21.4/100000,新生儿死亡率达12.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达19.7‰。上述数据令世人触目惊心,也潜伏着诸多不安定的因素,值得执政当局引起高度关注。
1992年文学奖得主德里克·沃尔科特
说句题外话,圣卢西亚虽然在国际政治舞台毫无存在感,但在举世瞩目的诺贝尔奖领域,却拥有绝大多数国家无可比拟的“实力”。原来,小小的圣卢西亚,在短短13年间便出过两位诺贝尔奖得主,即1979年经济学奖得主阿瑟·刘易斯、1992年文学奖得主德里克·沃尔科特,堪称最低调的加勒比海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