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归:只闻花香,不谈悲喜
远 归
作者 绿衣
青城后山脚下、九龙山脚下,坐落着一座幽静的小镇。
奔腾的岷江河支流味江流过平坦悠闲的小镇也慢了下来,形成一泓碧水的龙潭。
秀山静水护卫着这个历经诸朝代风雨的街子古镇。
平整的青石板,流过街道的淙淙溪流,苍苍古木,恍如与五代风雨隔空相遇。
青黑色的瓦片或多或少地铺着幽幽的青苔,看着小镇从繁华到凄凉,看着王小波揭竿而起,又零落成一条街道,再到清朝民国修建,历经风雨。
在这漫长的时光里,街子古镇走得不急不忙,不快不慢。
如果你有足够时间去细细品味,它的一草一木,一颦一笑,一山一水,一桥一屋,都能够在时光的缝隙中,在喧嚣的的缝隙中找到宁静找到内心的安慰。
有着“川西水乡”之名的街子,桥少不了的。
御龙桥铁索飞度幽幽龙潭,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咸丰时重建,桥两端均建有三叠重檐牌式桥亭。
瑞龙这座廊桥横跨味江,又是水渠,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街子街子,六条街纵横交错,饿了随处有豆腐面条,渴了有咖啡茶饮料,想艺术一把有画厅……
随着人流走到广场,那里西矗立着清咸丰时期修建的高达20米的字库塔,用来焚烧废弃的字纸。
塔五层,直入云天,仿佛雷峰塔从西湖边上移来的,外壁浮雕还刻绘《白蛇传》等戏文片断和山水花卉。
也许当年白蛇要游历天下,寻找到前世恩公时经过这里,不知道白蛇是否希望过恩公就在这古色古色的街子镇上?是否在西湖边上想起自己的故乡?
世界那么大,确实应该到处看看,然而千年前的“一瓢诗人”唐求却恋着这片“深山道者家,门户带烟霞。绿缀沿岩草,红飘落水花。半庭栽小树,一径扫平沙。往往溪边坐,持竿到日斜。”的故土。
其实更让人追慕的是他“业在有山处,道成无事中。酌尽一尊酒,病夫颜亦红。”;”渐寒沙上雨,欲暝水边村。莫忘分襟处,梅花扑酒尊。”;“绕岸白云终日在,傍松黄鹤有时来。何年亦作围棋伴,一到松间醉一回”那种忘情于自然的洒脱与豪情。
千年之后一个女老师真正信奉“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于是她辞职到处去晃。
她走过很多路,旅途中遇见了一生中的爱人,两人接着用脚丈量世界,最终却愿意停在这里,开了家远归的客栈。
停在这里,就会爱上这里。小巧的晚清低瓦檐、木门板、宽游廊、青石路,雕花的窗檐,不大的院落却足够种点花花草草,繁华中的桃源。
阳光洒满的古镇带着秋高气爽的温暖,转眼间却烟雨朦胧,微微一点凉意。无论白天黑夜,无论风雨变幻,小镇依旧守着自己静谧。
闲着还可以去密林中的光严禅院,是青城山108景之一,晋代始建。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叔父和孙子建文帝均在此出家避难,明代朝廷赠送古寺的《洪武南藏》是明代刻造的三个官版中,中国佛门经典上保留下来的唯一印本,重11吨、体积达1.505立方丈,堪称中华佛门之经典。古寺因曾拥有此旷世珍宝而享“西川第一天”之誉。
神奇的是“512”地震这座禅院居然没有多大损伤,也许真有佛祖庇佑?
光严禅院庄严华丽,恍然留下皇家的印记。
它的旁边还有一座长满杂草,看上去没太打理的古寺。秋天的阳光照在野藤杂生的墙壁上,金黄色的银杏叶子片片掉落,在屋顶铺满了厚厚的一层。
也许它才是真正的古寺,沧海桑田,物是人非,曾经的辉煌已不在,徒留斑驳的痕迹。
只是对于来自喧嚣浮华尘世的我来说,这样的不被人注意的禅院更有历史的厚重,可以让精神短暂地回归质朴。
街子古镇,自带时空交错的恍惚,戏台两边的对联:“帝王将相佳人才子登台可见,惊天动地离合悲欢转眼皆空”更是道尽人生离合聚散。
一直都想要一种生活,只闻花香,不谈悲喜,闲来喝喝茶读读书,写写诗,把时间浪费在喜欢的事情上,不争朝夕。
也去过很多古镇,都没有找到留的感觉。一脚踏进街子,让人顿生留意,街子像一个老者,饱读诗书,又历经沧桑,教你慢下来中如何向前。
走过那些路,看过那些景,人生就是寻找一个归宿。
如果可以,街子小镇是否能够让你停下流浪的脚步?
远处归来,接青城山灵气,过一种只闻花香不说悲喜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