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符号思维

Deep-Sci:"-sci-"源自拉丁语的"scientia"(知识)

小科

物语

+

更重要的是,符号系统定义了我们的价值观。

【每日一篇】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道德经·不为而为》

人工智能不会控制和杀死人类,也不会让我们失去工作。

或许真正应该担心的是,如今我们制造的机器人是在模仿人类理性的“机器思维”。

而不是人类先天的“符号思维”。

甚至,现在人类自身也在模仿机器的“机器思维”。

而不是维持自己的“符号思维”。

简单来说,这种差别就好像人类遇到灾难时会向神灵祈祷,或者围着火跳舞。

而一个快没电的机器人永远不会这么做。

人们也越来越认为,向神灵祈祷、围着火跳舞这类行为是应该摒弃的迷信。

什么是符号思维?

用朗格的理论来说,人类是符号的动物。

我们一直在创造看起来跟“适者生存”原则背道而驰的庞大的符号体系。

所有人类文明中广为传播的各种仪式、礼制及巫术等都是一种符号活动。

如果从其他动物的视角来看,这些根本毫无意义。

一些部落里的人们围着火跳舞,以此祈祷某事发生,动物可不会这么做。

当动物想要一起繁育后代,它们直接进行繁殖即可。

人类则需要精心准备婚礼,新人们通常需要在众多宾客前完成繁杂的程序。

一般来说,创造一种符号一定有某种目的。

但就人类来说,我们简直毫无止境。

我们根本停不下来,我们的头脑不断在创造庞大的符号体系。

很多时候是为了创造符号体系而创造符号体系。

人类历史上的仪式和巫术等都是人类自发的行为。

都是人类的大脑倾向于将所有事物都转换成符号的副产品。

这种创造符号的习性会一直增长,直到符号不再有什么用处,甚至还有害处。

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曾经分析过语言成为沟通的首要形式的原因。

他认为,说话是经由身体的活动迅速产生大量符号的最经济的方法。

某件事物“构思”成符号实际上是有好处的。

从物理的角度来说,世界上没有两个人会看到同样一件事物。

因为每个人的大脑都有轻微的不同。

但所有人都可以就同一件事物形成一样的符号。

就好像让两个人看同一个地方的地图。

如果地图的画法稍微不同,两个人就找不到同一个地方,但如果两个人交换的是各自形成的地图的概念,他们就有可能找到同一个地方。

然而,现代人的思维却大量轻视这些符号系统。

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基于理性的规章和制度而运转。

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倾向于避免这些“无用”且“昂贵”的仪式。

因为生活日益被设计成“高效”的。

孩子们按照一定的程序被送入学校。

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然后他们被期望找到一份好工作。

甚至连娱乐活动都是高度有规则的。

什么游戏要怎么玩等都需要规定得很清晰。

实际上,就是“机器思维”在人类社会的体现。

这是一种必须遵循理性规则的思维。

我们越来越倾向于在自己的生活中去除掉冗余。

就像程序员捕捉系统bug一样。

从人类本能来说,我们在基因里就被设定成了“符号思维”。

这是一种沉溺于仪式与传说的思维。

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就越来越喜欢“机器思维”的社会了。

与人工智能发展相关的部分是,“基于知识的人工智能”完全是关于符号系统的。

那是关于知识如何被呈现的,那就是知识本身。

如果你“知道”某件事,那意味着你能创造关于它的符号。

为什么符号思维这么重要呢?

首先,这就是我们本来的样子。

甚至有极端的观点认为:如果你的大脑不再创造任何符号了,你也不再是人类了。

更重要的是,符号系统定义了我们的价值观。

它可以告诉我们某些事情比其他事情更重要。

比如,尊重和帮助你的邻居或长者比叫外卖和找停车位更重要。

也许你会觉得这是一种倒退。

那让我们回想一下初心。

我们创造机器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我想答案应该是:让我们更幸福。

而现在,我们正处于将“智能”理解成“有用”的边缘。

一台机器如果越有用,我们就认为它越智能。

但有用不等于能让我们幸福。

有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

当你到非洲一些穷困的国家旅行时,也许会一直被那些开怀大笑的人环绕着。

而当你行走在西方世界一些所谓的发达城市的街头时,却几乎很少有人面带笑容。

造成这种反差的原因是我们经常迷失于商品的价值。

从耶稣到佛陀,很多伟大的智者早就已经警醒过世人:

财富并不等同于幸福。

有用也一样,它并不等于幸福。

▼ 让我们更幸福

✨星星发亮是为了让每一个人有一天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