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诗苑-诗苑键弹(40)曾祥科(空山新雨):《对联话》标记的湖北对联地图(五)

《对联话》

标记的湖北对联地图

(五)

★ 曾祥科(空山新雨)

襄 阳 篇

题襄阳督学行台

  且开拓心胸,看汉水波涛,岘山风月;

  若评论人物,有武侯经济,工部文章。

(赵尚辅)

  作者赵尚辅(1849-1901)是四川万州人。他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起任湖北学政,任期四年,清正廉洁,忠于职守。他广集楚人经史刻印《湖北丛书》,共315卷,320万字,成为晚清时期湖北的一部文史巨著。

  此联视野开阔、凝炼含蓄、格调清新,于题署之中寓寄托和勉励。吴注:“湖北襄阳督学行台,有提学赵尚辅题联极清切不腐。”上联说此地有佳山佳水,足以开拓胸襟;下联说此地有名人故事,足以勉励来人。

  下联提到了两位与襄阳有关的历史名人。诸葛亮与襄阳的关系勿需赘述,下面说一下杜甫与襄阳的关系。杜甫出生在河南巩县,但他的先祖是襄阳人。杜甫的十三世祖杜预,曾率军灭吴以成晋业;其十世祖杜逊,曾随东晋南迁定居襄阳;到其曾祖杜依艺任河南巩县县令时,方举家迁居巩县。据传,杜甫在耒阳病死后,其孙奔丧回来,整理杜甫遗物,立衣冠冢于襄阳岘首山侧。

宜 昌 篇

挽零陵镇守使望云亭

  识公于英雄未遇之年,勋业晚成,德政详亭记一篇,俾使君遗爱长留,文字聊酬知己感;

  代我以嗣息久艰为虑,风尘物色,聘钱拚明珠十斛,幸昨岁啼声初试,泉台足慰故人心。

(雷以动)

  先介绍一下被挽者望云亭其人。

  望云亭(1854-1919),名文祥,字桂丞,湖北夷陵太平溪人,清末民初将领。他少时以驾船为业。1891年,经宜昌总兵罗缙绅举荐,他随赵武毅军赴热河征“白莲教”,出任直隶都司;1894年随直隶提督聂士成赴朝鲜与日寇作战,以战绩加副将军衔,后由裕禄授镇远军副将;1900年,奉令赴河北各地征剿“义和拳”,因殴打晋州牧李翰林被革职,在北京闲居多年;1912年,出任内蒙古伊克昭盟宣抚使;1913年,受汤芗铭召请,出任湖南省第六区司令官兼道县知事,清剿永宁等二十余县匪患;1915年,授零陵镇守使,晋升陆军中将;1916年,参与讨伐袁世凯,4月通电全国,宣布零陵、衡阳、永州等地区独立;1917年,因胃病赴北京就医;1919年11月,病逝于北京延寿寺街30号。

  上联的“德政详亭记一篇”有所本:“望去道县时,绅民建亭为纪念,即以其姓名名亭曰望云亭,雷为之作记。”该亭建于1915年,建在武官衙门(今道县第一中学)前的城墙上。落成之日,望亲书“何须大树”四个大字。并题志:“丙辰伏日天久不雨,流金砾石夏心如焚,避暑朝阳岩,凉风须然,不减其距长松下矣,题此志概。夷陵望云亭。”

  下联所言“明珠十斛”“啼声初试”,涉及雷、望之间的私人交往,这中间有一段故事。《对联话》卷九载:“其时雷无子,望出重金为购一女遗之,并媵以书,有‘不惜十斛量珠’之语,今雷居然生子,而望不及见。”

挽唐牺支祖太夫人

  万马下宜昌,生及见孝孙乘风云革命;

  九畴衍洪范,史特书大母备富寿考终。

(吴恭亨)

  唐牺支和吴恭亨是同乡,也是湖南慈利人,但他和湖北颇有缘份。他早年参军,任湖北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第四十一标第一营士兵,后由副目、正目升至排长,先后参加蒋翊武组织的群治学社、振武学社和文学社等革命团体。1911年满清政府为防范川汉铁路保路风潮革命党人起义,调派唐所属第四十一标第一营出防宜昌。武昌首义成功后,宜昌军中以唐牺支为首的文学社党人联合共进会党人和地方人士商讨起义,于1911年10月18日光复宜昌。

  联中“万马下宜昌”“风云革命”,应该说的就是这段历史。联后注:“辛亥之役,宜昌后武昌九日独立,即牺支为领袖”。唐牺支的祖母生前能够看到“孝孙”参加风云革命,对于这位旧时代的女性来说,应属庆幸了。从下联可知,被挽者安享天年,长寿而亡。

  此联作者和被挽者虽都不是宜昌人,然而对联中直接写到“宜昌”及发生在宜昌的历史事件,将它归于《宜昌篇》中,应不算太勉强吧。

宜 都 篇

挽杨守敬

  综生平著述累数万言,能使绝笔重光,当代作家,公真健者;

  举终身精力以殉一事,卒得大名而去,前辈苦行,吾党识之。

(汤化龙)

  杨守敬一生专治地学,他与学生熊会贞、李子魁历经三代而成的《水经注疏》,其在学术史上的地位足以作为清代三百年地理学研究中的终结性代表。《水经注疏》将郦学所引之书,皆注出典;所叙之水,皆详其迁流。它集当时研究郦学及地理各家之长于一书,使中国沿革地理学达到高峰,是郦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令人唏嘘的是,《水经注疏》的出版刊行命运多舛,其中数十年所经历的无数坎坷和风风雨雨,教人心生无限感慨。

  上联“综生平著述累数万言”,并无虚言;下联“举终身精力以殉一事”亦切中事实,毫不夸张,一个“殉”字,当是对杨守敬举终身精力于治学的最好肯定和致敬。著名学者顾颉刚在《当代中国史学》中评述清人地理学研究时说:“守敬实集清代三百年来《水经注》研究之大成,其专心致志真可惊也。”

  “前辈苦行,吾党识之”,可以读出汤化龙对杨守敬治学精神的崇敬和感慨。就在杨守敬逝世三年多后,汤化龙自己却遇刺身亡,命运无常,令人唏嘘。

挽杨守敬

  博古四十年,名满寰区,为旧学诸贤后劲;

  弃尘六阅月,邦犹杌陧,问先生何地埋忧。

(严复)

  上联“四十年”应是概数。杨守敬一生涉“古”甚多,他在舆地、金石、书法、泉币、藏书、碑版目录学等方面,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他接触书法时间较早,1863年即在潘存指导下拓《修太公庙碑》,1867年著《激素飞清阁评碑记》,1868年摹《郑文公碑》,1877年辑成《楷法溯源》、编《元押》……从最早涉猎书法算起,至少也有五十多年。

  至于他涉猎舆地学的时间,在《杨守敬与<水经注疏>的命运》(王平著)一文中记载:“曾七次公车不第,48岁时方绝意科名,专心著述……杨守敬绝意科名后,立下宏愿在前人的基础上研究《水经注》。”依此算来,从他开始研究《水经注》到逝世只有28年时间。挽联中的“古”具体指哪个方面?不太好判断,或许兼而有之吧。

  杨守敬逝世于1915年1月。这一年,中国发生了哪些事情?请看:袁世凯公布《大总统选举法》、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上海举行反日大会、湖南大王岩煤矿工人罢工、陆军总长段祺瑞辞职、《中俄蒙协约》签订、广州发生大火灾、杨度组织筹安会、全国请愿联合会成立、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中俄会订《呼伦贝尔协约》、西藏拉萨东发生7级地震、袁世凯称帝、护国军兴师讨袁、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由此,严复在下联中感叹道:“邦犹杌陧,问先生何地埋忧?”

恩 施 篇

题施南问月亭

亭如人好;

月比山高。

(张之洞)

  问月亭在恩施城北碧波峰。唐至德二年(757年),李白因永王李璘谋逆案受到牵累,被唐肃宗降罪流放夜郎,相传途中经过恩施,常在月明之夜登上碧波峰,对月抒怀,在此写下著名的《把酒问月》诗篇。

  据载,问月亭最初由明代施州卫抚夷同知宋洪泰所建。天启七年(1627),吏部郎邹维琏重建,并作《重建问月亭记》:“……而施城北碧波山则有太白问月台:一峰特耸,天阔无垠,江山崖壑,城郭烟树,无不在目;天籁泉响,鸟语猿声,无不在耳,诚施城之大观也。”

  问月亭此后屡有毁建。据清道光《施南府志》与光绪《施南府志续编》记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施南协副将保泰重建,又圮。清咸丰十年(1860年)施南府知府朱启仁建亭三级,中祀太白,亭右建无敌堂。光清绪六年(1880年)施南府知府王庭桢集资修葺,易无敌堂为景李亭,左增建船厅亭,后辟一径,甃以石,松杉夹道,可直达白衣庵、月波楼,途半建翼然亭。

  张之洞此联通俗易懂,言简意丰。问月亭亭门联:“有亭翼然,可许题诗玩明月;斯人宛在,曾经把酒问青天。”据说作者亦为张之洞,不知确否。

题施南问月台

  地留问月台,去谪仙一千四百载;

  时有观风使,为孔子七十五代孙。

(孔祥霖)

  孔祥霖(1852-1917),字少沾,号恫民,山东曲阜人。光绪丁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河南提学使,兼署布政使。光绪十七年(1891年),孔祥霖奉命督学湖北,此联即题于此时。孔督学湖北期间,曾提出经与史、文与理分科施教的建议,不知是否为提出文理分科的第一人。

  上联写李白当年流夜郎过恩施登台问月的故事,只是“一千四百载”令人费解。李白过恩施应在唐至德二年(757年)左右,而孔祥霖督学湖北在光绪十七年(1891年)至光绪二十年(1894年)之间,孔祥霖因丁母忧光绪二十年已辞官回山东。就算此联为作者离开湖北后所题,“去谪仙”也不过1100多年。

  下联“观风使”应指作者自己。唐初,朝廷遣官巡视天下,观风察俗,谓之“观风使”,亦称“採访处置使”。唐肃宗至德元年,改称“观风处置使”。清代以称“学政使”。“孔子七十五代孙”,纯系实录。作者将“我”写进题署联中,与李白相提并论,上联说李白曾来过,下过说孔子后代“我”来过,完全不提风光景致,写法新颖别致。

自署门联

只如此已是过分;

要怎么方才称心。

(樊增祥)

  樊增祥是恩施市六角亭西正街梓潼巷人。他是清末民初著名晚唐诗派代表诗人、文学家、藏书家、书法家。《对联话》记载,此联为樊自署门联。联语纯为议论,用以警醒自己要节制欲望、知足常乐。

  一说此联为清初河道总督赵世显所撰。《人民日报》2016年8月19日在《人民论坛:“待怎么才是称心”》文中记载:“清初河道总督赵世显,在座右书一联云:‘只如此已为过分,待怎么才是称心’,警醒自己‘知足’——只是这样已经过分了,还要怎么才能满足?”

  樊联和赵世显座右联相比,上联有一字不同,下联有两字不同。从时间上看,赵联要早于樊联100多年。据笔者推断,有可能是樊增祥认为赵联甚合自己心意,而将其修改了几个字,然后题在自家门上,这种情况也是常有的。

挽张之洞

  取海内六大邦政艺,豁中华二千载颛蒙,懦者使强,愚者使智;

  有晏婴三十年狐裘,无孔明八百株桑树,公尔忘私,国尔忘家。

(樊增祥)

  樊增祥与张之洞之间,有着颇深的渊源。咸丰十一年(1861),樊增祥随父亲迁往宜昌居住。同治九年(1870年),时任湖北学政的张之洞到宜昌视学,看到了樊增祥的诗文,十分欣赏,推荐他任潜江传经书院院长,主持讲席,樊时年仅24岁。光绪三年(1877年),樊增祥进京考中进士,次年冬,他到武昌张之洞幕府充当幕僚,时年32岁。其间,张之洞劝导樊增祥“书非有用勿读”,让他不要专攻词章之学,要多做经世学问,引导他走上仕途。樊增祥后来出任渭南知县、陕西布政使、署理两江总督等职,离不开张之洞的提携和支持。

  “海内六大邦”,来自《山海经》记载的六大上古邦国,即无肠国、巨耳国、鬼国、羽民国、巨人国和犬封国。“颛蒙”是愚昧之意,源自《汉书·扬雄传下》:“天降生民,倥侗颛蒙,恣于情性,聪明不开,训诸理。”上联高度评价张之洞在教育振兴和工业发展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

  “三十年狐裘”用的是晏子的典故。“八百株桑树”用的是诸葛亮的典故。诸葛亮给刘禅的遗书中写道:“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下联借晏子、诸葛亮之典称赞张之洞生活节俭。“公尔忘私,国尔忘家”,化自贾谊《治安策》中“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句,以此评价张之洞一心为国为公。

  除了典故的使用,此联在句式和对仗上都很有特色。句式方面,单边24字,分别使用了两个八字句接两个四个字,这种句式比较少见。对仗方面,第一、二分句构成分句自对,第三、四分句也构成分句自对。整副联全部由自对组成,亦是少见。在自对的同时,第一、二分句的上下联对仗也很工整。联律方面,第三分句的句脚皆为平声,难以调整,留下遗憾。

结 束 语

  由《对联话》开启的湖北对联之旅,到这里就接近尾声了。《对联话》中与湖北相关的对联作品分布地域,主要由该书作者吴恭亨的生活履历、屐履行迹、朋友圈子、阅读视野等因素所决定。按今天的行政区域划分来看,《对联话》所标注的湖北对联地图,包括了武汉、黄冈、黄石、孝感、荆州、襄阳、宜昌、恩施等湖北大多数地级市,以及黄陂、蕲水(现浠水)、武穴、大冶、云梦、应城、松滋、宜都等区县(或县级市)。

  这些对联,类型多样、题材广泛。这些对联的作者,更是各个阶层分布广泛,有朝廷重臣、封疆大吏,有各地上至总督巡抚下至幕僚文书的各级官吏,有手握军权的军事将领,有雄霸一方的乱世枭雄,有投身革命的热血青年,有擅弄权术的时代政客,有精通经史的书院院长,有诗酒风月的墨客诗人……由作者群可知,清末民初时期,对联被社会各阶层认可、接纳、应用、创作、传播的范围和程度,是其它时代所无法相比的。

  今天看来,在补充正史缺漏、考证地方文史、研究行业历史、旁证人物履历、挖掘旅游资源、填补家族信息等诸多方面,《对联话》中的这些对联作品,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2020年3月至6月初稿

2020年9月修改)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制作:清江野老

作 者 简 介
  曾祥科,网名:空山新雨。1976年生,湖北长阳人。通信企业职员。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湖北省诗词学会、湖北省楹联学会会员,长阳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荣获“荆楚联坛新锐”称号。诗词楹联作品及评论文章散见于各地刊物和网络论坛。
我知道您在看,请点在看

————————

诗苑键弹 精彩回放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

————————

关注长阳诗苑

升华诗意生活

(0)

相关推荐